扎根文本的土壤,打造浓浓语文味的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会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时光里自由穿梭,在文字之间诗意徜徉。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那么,语文课如何才能展现十足的语文味呢?就是要深深地扎根于文本的土壤里,以执教2016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课文为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彰显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一、以文本为范本,历练方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阅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教材、文本只是例子,是历练方法的凭借,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就是要体现实用性,实现由点向面的拓展。以一篇文章的精读为点,再辅以课外阅读的强化为面,那么学生再面对类似的小说阅读时,就会有一定的方法借鉴了。
  学生初读《植树的牧羊人》只是被表面文字所震撼,被情节所吸引,谈不上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悟人物传递出的高尚节操。但是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多,艾力泽的坚持,艾力泽这么多年如一日的毅力,在学生的脑海中甚至会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渐渐地随着文本阅读的深入,人物的形象开始自然地在脑海浮现,学生慢慢地就关注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图了。
  二、合作适宜,探究有效,体现语文的趣味性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春风的吹拂下,花样繁多的小组合作形式呈现于课堂上,合作学习几乎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没有这一形式似乎就不是新课改下的课了。合作探究的形式当然是好的,但不可泛用,流于形式。
  在《植树的牧羊人》的教学中,可以把小组的合作探究放在第二教学环节感知小说人物形象上。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阅读体会:读完这个故事以后,对其中描写牧羊人的几个细节印象非常深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感受到牧羊人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然后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形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谈谈对牧羊人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全体成员的讨论,互通有无,每个人都有所感悟,对于主人公形象的把握也更为全面立体。
  三、多元解读,自主体验,体现语文的丰富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样的对文本的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的性格情感阅历决定了对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植树的牧羊人》这篇小说,每个读者读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探究小说主题和创作意图这一环节中,就有学生感慨:当今社会,大批的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泥石流、污染、沙尘暴等灾害肆虐。城市里高楼林立,绿地却寥寥无几。近几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全国众多城市就被雾霾笼罩,老百姓都深受其害。如果城市在森林里,森林包裹着城市,居住环境要比现在好很多吧!如果每个人都去种几棵树,不需要四十年,可能只是十年,我们就能改变世界的面貌。那些可怕的自然灾害就会少一些,人们也能活得更加健康舒适。
  解读文本,既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也要尊重文本,否则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提倡走出以教材为中心的狭小天地,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问题,但教师必须要把握一个度,不然语文味就会荡然无存。所以多元解读文本,应建立在对文本自身价值理解的基础之上,要走入文本,让学生去领会文章的精髓所在;同時又要走出文本,走入更为广阔的生活之中,去发现文本新的内涵,也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其他文献
纵观张琳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一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学生观察鸟的外形导入到字词的形音义学习,以至初读感知,再到品读感悟,都让我们感受到老师的深厚的语文功底。  一、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整堂课中,张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教育部網站也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修订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
期刊
高考临近,各学科的复习备考已结束,但对语文学科来说并没划上句号,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对全年复习的内容做个回顾和总结,对语文高考应考做个安排和指导。  一、整体把握,高屋建瓴  一年的語文备考复习,知识点、能力和方法呈零散状,分布在不同的阶段、时期和区域,仿佛是散兵游勇,稀稀拉拉,不成集团,战斗力自然难以保证。因此,临近高考需要把它们收拢到一起,让学生知道考纲对语文学科考查的知识、方法、能力等都有哪些
期刊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春风习习,花儿艳艳朵朵开,爸爸休了一天班,开车拉着我和妈妈、弟弟去小义乌买衣服。小义乌的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我们一家四口乘兴而来,逛了大大小小的品牌店,最后我们一家人考虑到妈妈平时在家看弟弟、做家务很辛苦,特别给妈妈买了一身运动装。买好衣服我们乘兴而返,爸爸抱着我,妈妈抱着弟弟,说说笑笑地走到停車的地方。  咦!我们家的车什么时候前面停着一辆送货的小货车,正好堵
期刊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常被忽视,地位极低。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培养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和写作及创作能力的主要手段,故而,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对语文作文教学给予重视。但,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并不重视作文教学,他们觉得小学生年龄过小,没有完全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语文方面的基础也相对薄弱,尚未积累语文素养,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
期刊
雨停了,望向窗外,“滴答滴答”的交响曲给夜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乌云随着夹杂着湿意的微风飘远了,皎洁的月亮洒向被雨水打湿的大地,像洒了一地的碎汞。  我翻开那本泛黄的日记,看着熟悉而陌生的字迹,黑夜里跳动着我的脉搏,泪模糊了眼睛,望向无尽的黑夜,思绪飘向远方。  “爸爸,我不想去!”我拽着爸爸的衣襟,泪珠从脸庞滑过一道道泪痕。“自己走回去!”我望着爸爸的目光,陌生而掺杂着些许冰冷,我不仅打了个寒颤
期刊
秋叶落满地,风却有几缕,吹的叶飘飘,像飞舞的蝴蝶。有阳光,可风吹在身上也是冷的。  地上倒着两个人影,却不再与这翩翩起舞的落叶蝴蝶相似,这两个人影之一的人——我,低着头,走在前面,谁也没有打破这沉默。这路空空荡荡,偶尔经过几辆车,“嗖”的一声,更添几丝凉意。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刚才演讲预赛的情景:中断忘词,普通话发音走音。自己就像那大海中迷路的船,找不到方向,脑袋发晕,最后只好快速地念完了演讲稿了事。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单一的传授式阅读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对话式阅读教学正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结合当前山区中学阅读教学现状,尝试构建出山区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以期探索山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途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内涵解读  在新课程的推行背景下,语文教学范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对话正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全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种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有哪些?  1. 生活自理能力差  留守儿童本需要好好关爱和教育,父母的外出务工,延缓了这一进程。有的是几天,几个星期不洗头,不洗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