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缺乏相关理论基础的现状,文章在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使用32家成功商业银行的案例,基于扎根理论,识别出了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研究框架进行了指标化发展,以期为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战略发展 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 多案例研究 扎根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战略管理缺失的问题,各个商业银行采取的战略几近相同,在受政策支持和保护的计划经济时期,其弊端并未显现出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各大世界级商业银行纷纷涌入,在这种背景下,战略发展的缺失已成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障碍。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实践相类似,学界也并没有就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作用机理何在,又该如何从具体指标着手进行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关研究评述
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己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关于一般性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基于环境的竞争战略理论、基于资源的竞争战略理论、基于能力的竞争战略理论3个认识阶段的发展。3种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关注外部因素阶段、关注企业禀赋阶段以及内外综合分析阶段。最终,战略与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适应为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所广泛采用。
表1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与一般性的企业战略管理不同的是,针对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较少,著名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模型主要包括:一是肯约-马萨模型,该模型指出管理者不再认为商业银行在某些方面独一无二,商业银行实际上与其他任何类型的企业没有什么差别,商业银行从对资产负债的关注转向关心利润的特点;二是优秀银行模型,学者戴维斯在1984年的调查中总结出优秀银行具有的共同特质为:开放的文化氛围、管理层共同的价值观、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目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定位、对新产品投资表现出的极大兴趣、矩阵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强有力的信贷平衡程序,而198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优秀银行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基础、战略方向的选择、通过有效控制来管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建立精英管理制度的特征;三是戈莫尼模型,该模型强调巩固战略和变革战略,认为跨国银行在发展战略上应遵循3种途径:征服战略、变革战略及巩固战略,同时这3种战略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它们适用于银行发展的不同阶段。
从上述关于一般性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和针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虽然广大学者们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理论还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构建及指标化测量
(一)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的构建
本文根据1987-2007年《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世界百强银行的排名,综合各项评价指标(包括ROA、营业利润率、银行净利差率、非利息净收入率、利润率)选取出32个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样本,包括澳大利亚的联邦银行、国家银行;巴西的巴西银行;加拿大的帝国银行、皇家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法国的法兴银行、农业信贷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银行;以色列的工人银行、国民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千叶银行、日本中国银行、八十二银行、常阳银行、日本中央农林金库、日本商工中金银行、住友信托银行;瑞典的瑞典银行;台湾的台湾银行;英国的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纽约化学公司、太阳信托银行、纽约银行;以及我国的工商银行,以识别出影响商业银行战略的关键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搜集上述32家成功商业银行战略制定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资料主要来自IMF和各家商业银行网站以及《银行家》杂志,从收集的资料中选取相关度最高的资料,使每家银行的质性数据资料为5份,以期能够实现质性数据的三角验证,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然后将收集的160份资料导入ATLAS.ti 5.0质性数据分析软件中,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基于多案例的研究框架初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32家样本银行战略发展的因素共有8个,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外部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以及银行内部影响因素的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并且质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影响因素在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中均具有显著影响,被提及的概率分布在20.48-27.60%区间范围内。据此,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制框架。第一,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无一例外都会对该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持银行业全球竞争力稳定的基础,尤其是日本,其国内银行业的全球排名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给美国、英国这样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的金融机构创造了很多发展机会。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商业银行的案例则表明银行业的发展同国内的保护政策息息相关。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状况不仅仅涉及到因素自身,同时也是金融功能和市场结构的表征,而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又反映出一个国家金融功能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结构,这32个案例银行所在国家和地区均属于经济较为发达或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进入全球竞争较早或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国家,因此其市场结构多属于高度竞争和发展较为完善的类型;而监管制度的放松反映出其金融功能由单一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因此,通过32个案例和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及市场结构4个因素。第二,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组织内部影响因素。对于银行自身,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其成功的基础,而其成败更主要地取决于内外部战略是否与所在国的经济和监管环境相适应,两者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战略的成败。而案例银行的战略制定除了考虑外部因素的作用外,同时也是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主要受自身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的影响:首先,产权结构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如法国和我国银行为国家服务的目标,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银行的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商业银行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战略作为支持;其次,风险管理水平对于商业银行的成败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银行总是倾向于开展自己擅长领域的业务,以此规避风险,上述案例银行对自己业务领域的战略定位正是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如每个银行的业务领域战略地位总是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水平呈向相关关系,随着资源和能力的发展壮大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再次,现有业务领域以及各项业务的权重表征了商业银行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其战略发展便是在现有基础上对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如横滨正金银行不断推行联盟战略,主要是出于先前业务结构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缺乏国家化发展,而希望通过联盟战略打开国际化之门的考虑;最后,规模是商业银行资源和能力水平的直接表征,战略管理理论认为资源和能力是影响组织战略制定的关键内部影响因素。因此,通过32个案例和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4个因素(见图1)。
(二)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的指标化测量
在构建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从影响因素的定义出发,在搜集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与商业银行战略之间的关系分析,对8个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组织内外部因素进行指标化测量。
1、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指标化测量。(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指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反映了某个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程度。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金融体系的活动可以通过一些作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金融体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银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一般说来,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货帀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金融产品种类就越多,从而市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就越大。衡量经济发展的一般指标主要包括: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衡量金融行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GDP比重、货币乘数。(2)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一国政府对国家发展走势的控制手段。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与其他行业企业的经营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银行经营会受到很多来自政府方面的管制,在某些国家也表现为国家保护政策。与银行业有关的国家政策主要分为:利率管制、外钞管制、国外银行限入、对经营范围的限制以及对本国银行的保护。衡量国家对于宏观经济变量控制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利率调控灵活度、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开放程度、物价调控程度;对于银行经营状况监控程度的指标包括:金融监管的效率、金融监管协调程度、存款保险制度效率、巴塞尔协议的执行效率。(3)金融功能。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系要求金融系统提供的基础功能有以下方面:为方便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而提供支付方式;为大规模企业融资提供筹资机制;提供在时间和地点上转移经济资源的方法;提供承担经营风险的方法;提供物价信息;处理关于高效率的商业交易的激励问题。国家或地区金融功能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压缩控制成本、要求银行功能一体化、要求银行对其功能和定位细分以及促使商业银行在某些领域专业分工并将业务流程外包。据此进行金融功能因素的指标化测量如下:IT设施和基础支持部门人员数量、新产品推出速度、市场有效细分程度、产品创新程度、分销渠道多样性。(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的集中程度、市场产品的差别化以及行业的进出壁垒等。鉴于该定义已明确了对市场结构的测度,因此本文使用银行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规模比率、非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规模衡量银行的外部结构;使用该行存款与该国总存款的比率、市场集中度CRn、该行贷款与该国总贷款的比率测量银行的内部结构,以反映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
2、商业银行内部影响因素的指标化测量。(1)产权结构。产权结构通常是指企业内部投资者的构成,即不同股东出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商业银行的产权模式主要可分为国家或政府所有、私人所有和外资所有3种。产权结构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之间关系,可以从产权结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入手,表现为合理的产权结构对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高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调节。衡量产权结构的指标一般包括:国有股份占总股份的比率、商业银行股权的分散化程度、最大股东持股比例。(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从资产风险管理模式、到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再到资产负债组合风险管理模式,最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运营的地域范围。鉴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多样性,应从各维度对其风险管理进行指标化测量:一是流动性风险控制能力,包括核心存款占总资产比率、净贷款占核心存款比率、短期证券占总资产比率和流动性比率;二是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当期损失准备占总贷款比例、逾期贷款占总贷款比率、损失准备金占非逾期贷款比例;三是利率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利率敏感性缺口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四是资本风险控制能力,包括资本充足率、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对风险资产比例。(3)业务结构。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即为其业务构成及各子业务在业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实践证明,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将合理的业务结构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持续改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战略转型最终都会体现到具体的业务品种和收益结构上。衡量业务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中间业务占全年收入的比率、杠杆比率、金融产品数量。(4)规模程度。规模程度是衡量企业大小的标准,我国一般使用从业人员数量、销售额和资产总额3个指标进行评定。目前,学界和业界还没有达成对评定商业银行规模程度指标的统一意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广泛搜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使用贷款规模、存款规模、网点分布规模、网点数量指标测量商业银行的规模程度。综上所述,绘制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研究结论
本文在回顾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现战略是组织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目前一般性的组织战略管理理论极为丰富,而针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研究却相对极为缺乏的现状,本文从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识别出了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8个影响因素,具体为:外部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以及银行内部影响因素中的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及规模程度,并具体论述了这8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影响机理;其次,在识别出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影响因素的定义出发,在搜集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与商业银行战略之间的关系分析,对8个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组织内外部因素进行指标化测量,构建了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力求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亨利•明茨伯格等.战略管理历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Second Edition)[M].Sage Publications,1994.
3、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4).
5、Strauss A,Corbin J.质性研究概论[M].巨流图书公司,1997.
6、Muhr T.ATLAS/ti:Computer Aided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Theory Building,Release 1.1E User’s Manual(Second Edition)[M].Thomas Muhr,1994.
7、李斐,王宇露.金融生境与商业银行成长:综述及其研究走向[J].商场现代化,2006(8).
8、段伟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关键词:战略发展 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 多案例研究 扎根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战略管理缺失的问题,各个商业银行采取的战略几近相同,在受政策支持和保护的计划经济时期,其弊端并未显现出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各大世界级商业银行纷纷涌入,在这种背景下,战略发展的缺失已成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障碍。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实践相类似,学界也并没有就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作用机理何在,又该如何从具体指标着手进行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关研究评述
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己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关于一般性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基于环境的竞争战略理论、基于资源的竞争战略理论、基于能力的竞争战略理论3个认识阶段的发展。3种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关注外部因素阶段、关注企业禀赋阶段以及内外综合分析阶段。最终,战略与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适应为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所广泛采用。
表1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与一般性的企业战略管理不同的是,针对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较少,著名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模型主要包括:一是肯约-马萨模型,该模型指出管理者不再认为商业银行在某些方面独一无二,商业银行实际上与其他任何类型的企业没有什么差别,商业银行从对资产负债的关注转向关心利润的特点;二是优秀银行模型,学者戴维斯在1984年的调查中总结出优秀银行具有的共同特质为:开放的文化氛围、管理层共同的价值观、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目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定位、对新产品投资表现出的极大兴趣、矩阵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强有力的信贷平衡程序,而198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优秀银行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基础、战略方向的选择、通过有效控制来管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建立精英管理制度的特征;三是戈莫尼模型,该模型强调巩固战略和变革战略,认为跨国银行在发展战略上应遵循3种途径:征服战略、变革战略及巩固战略,同时这3种战略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它们适用于银行发展的不同阶段。
从上述关于一般性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和针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虽然广大学者们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理论还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构建及指标化测量
(一)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的构建
本文根据1987-2007年《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世界百强银行的排名,综合各项评价指标(包括ROA、营业利润率、银行净利差率、非利息净收入率、利润率)选取出32个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样本,包括澳大利亚的联邦银行、国家银行;巴西的巴西银行;加拿大的帝国银行、皇家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法国的法兴银行、农业信贷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银行;以色列的工人银行、国民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千叶银行、日本中国银行、八十二银行、常阳银行、日本中央农林金库、日本商工中金银行、住友信托银行;瑞典的瑞典银行;台湾的台湾银行;英国的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纽约化学公司、太阳信托银行、纽约银行;以及我国的工商银行,以识别出影响商业银行战略的关键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搜集上述32家成功商业银行战略制定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资料主要来自IMF和各家商业银行网站以及《银行家》杂志,从收集的资料中选取相关度最高的资料,使每家银行的质性数据资料为5份,以期能够实现质性数据的三角验证,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然后将收集的160份资料导入ATLAS.ti 5.0质性数据分析软件中,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基于多案例的研究框架初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32家样本银行战略发展的因素共有8个,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外部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以及银行内部影响因素的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并且质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影响因素在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中均具有显著影响,被提及的概率分布在20.48-27.60%区间范围内。据此,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制框架。第一,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无一例外都会对该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持银行业全球竞争力稳定的基础,尤其是日本,其国内银行业的全球排名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给美国、英国这样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的金融机构创造了很多发展机会。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商业银行的案例则表明银行业的发展同国内的保护政策息息相关。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状况不仅仅涉及到因素自身,同时也是金融功能和市场结构的表征,而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又反映出一个国家金融功能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结构,这32个案例银行所在国家和地区均属于经济较为发达或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进入全球竞争较早或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国家,因此其市场结构多属于高度竞争和发展较为完善的类型;而监管制度的放松反映出其金融功能由单一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因此,通过32个案例和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及市场结构4个因素。第二,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组织内部影响因素。对于银行自身,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其成功的基础,而其成败更主要地取决于内外部战略是否与所在国的经济和监管环境相适应,两者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战略的成败。而案例银行的战略制定除了考虑外部因素的作用外,同时也是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主要受自身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的影响:首先,产权结构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如法国和我国银行为国家服务的目标,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银行的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商业银行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战略作为支持;其次,风险管理水平对于商业银行的成败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银行总是倾向于开展自己擅长领域的业务,以此规避风险,上述案例银行对自己业务领域的战略定位正是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如每个银行的业务领域战略地位总是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水平呈向相关关系,随着资源和能力的发展壮大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再次,现有业务领域以及各项业务的权重表征了商业银行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其战略发展便是在现有基础上对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如横滨正金银行不断推行联盟战略,主要是出于先前业务结构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缺乏国家化发展,而希望通过联盟战略打开国际化之门的考虑;最后,规模是商业银行资源和能力水平的直接表征,战略管理理论认为资源和能力是影响组织战略制定的关键内部影响因素。因此,通过32个案例和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4个因素(见图1)。
(二)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的指标化测量
在构建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机理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从影响因素的定义出发,在搜集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与商业银行战略之间的关系分析,对8个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组织内外部因素进行指标化测量。
1、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指标化测量。(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指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反映了某个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程度。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金融体系的活动可以通过一些作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金融体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银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一般说来,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货帀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金融产品种类就越多,从而市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就越大。衡量经济发展的一般指标主要包括: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衡量金融行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GDP比重、货币乘数。(2)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一国政府对国家发展走势的控制手段。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与其他行业企业的经营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银行经营会受到很多来自政府方面的管制,在某些国家也表现为国家保护政策。与银行业有关的国家政策主要分为:利率管制、外钞管制、国外银行限入、对经营范围的限制以及对本国银行的保护。衡量国家对于宏观经济变量控制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利率调控灵活度、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开放程度、物价调控程度;对于银行经营状况监控程度的指标包括:金融监管的效率、金融监管协调程度、存款保险制度效率、巴塞尔协议的执行效率。(3)金融功能。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系要求金融系统提供的基础功能有以下方面:为方便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而提供支付方式;为大规模企业融资提供筹资机制;提供在时间和地点上转移经济资源的方法;提供承担经营风险的方法;提供物价信息;处理关于高效率的商业交易的激励问题。国家或地区金融功能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压缩控制成本、要求银行功能一体化、要求银行对其功能和定位细分以及促使商业银行在某些领域专业分工并将业务流程外包。据此进行金融功能因素的指标化测量如下:IT设施和基础支持部门人员数量、新产品推出速度、市场有效细分程度、产品创新程度、分销渠道多样性。(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的集中程度、市场产品的差别化以及行业的进出壁垒等。鉴于该定义已明确了对市场结构的测度,因此本文使用银行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规模比率、非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规模衡量银行的外部结构;使用该行存款与该国总存款的比率、市场集中度CRn、该行贷款与该国总贷款的比率测量银行的内部结构,以反映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
2、商业银行内部影响因素的指标化测量。(1)产权结构。产权结构通常是指企业内部投资者的构成,即不同股东出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商业银行的产权模式主要可分为国家或政府所有、私人所有和外资所有3种。产权结构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之间关系,可以从产权结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入手,表现为合理的产权结构对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高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调节。衡量产权结构的指标一般包括:国有股份占总股份的比率、商业银行股权的分散化程度、最大股东持股比例。(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从资产风险管理模式、到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再到资产负债组合风险管理模式,最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运营的地域范围。鉴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多样性,应从各维度对其风险管理进行指标化测量:一是流动性风险控制能力,包括核心存款占总资产比率、净贷款占核心存款比率、短期证券占总资产比率和流动性比率;二是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当期损失准备占总贷款比例、逾期贷款占总贷款比率、损失准备金占非逾期贷款比例;三是利率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利率敏感性缺口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四是资本风险控制能力,包括资本充足率、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对风险资产比例。(3)业务结构。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即为其业务构成及各子业务在业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实践证明,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将合理的业务结构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持续改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战略转型最终都会体现到具体的业务品种和收益结构上。衡量业务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中间业务占全年收入的比率、杠杆比率、金融产品数量。(4)规模程度。规模程度是衡量企业大小的标准,我国一般使用从业人员数量、销售额和资产总额3个指标进行评定。目前,学界和业界还没有达成对评定商业银行规模程度指标的统一意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广泛搜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使用贷款规模、存款规模、网点分布规模、网点数量指标测量商业银行的规模程度。综上所述,绘制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研究结论
本文在回顾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现战略是组织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目前一般性的组织战略管理理论极为丰富,而针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研究却相对极为缺乏的现状,本文从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识别出了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8个影响因素,具体为:外部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以及银行内部影响因素中的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及规模程度,并具体论述了这8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影响机理;其次,在识别出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影响因素的定义出发,在搜集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与商业银行战略之间的关系分析,对8个影响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组织内外部因素进行指标化测量,构建了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力求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亨利•明茨伯格等.战略管理历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Second Edition)[M].Sage Publications,1994.
3、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4).
5、Strauss A,Corbin J.质性研究概论[M].巨流图书公司,1997.
6、Muhr T.ATLAS/ti:Computer Aided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Theory Building,Release 1.1E User’s Manual(Second Edition)[M].Thomas Muhr,1994.
7、李斐,王宇露.金融生境与商业银行成长:综述及其研究走向[J].商场现代化,2006(8).
8、段伟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