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但是在长久的传统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在课堂掌握了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对物理原理背后的现象等不熟知。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物理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懂得物理学的内部结构,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但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一些教师仍然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剥夺,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参与,不让学生参与探索等,导致学生成为理论学习的巨人,行动发展的矮子,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物理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励学生研究
物理学的很多知識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展现的,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探究,学生对物理学的知识总是缺乏深刻的了解,导致物理学的理论记忆深刻,而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并不大。物理教师应适当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进行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时候,笔者通过将拉紧的一条皮筋让学生进行弹拨,学生发现皮筋竟然发出了轻微而有节奏的声音。学生好奇心提升,笔者追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呢?比如,在我们的教室或自己的身边有哪些声音来源?”如此,学生们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通过说话发现自己的声带竟然有震动,可以发出声音来;有的学生发现写字的时候笔与本之间进行摩擦也会发出声音。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探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让学生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了解,提升他们对物理的情感。
二、提供具体实物,提升探究兴趣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通常通过讲解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只依靠一本教科书就可以授课,导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难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具体实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物理情感。具体而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实物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发现物理的现象,提升学生的物理学认知。
例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压强的具体形态,笔者避免了单独的授课形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观察。具体形式是,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几个塑料袋,并且还有大量的水,然后让学生将水放到各个塑料袋中进行观察。结果,学生们发现水放到不同的袋子里出现了不同方向的挤压。这时笔者询问学生:“水对塑料袋产生压力了吗?其压力是来自同一个方向吗?”经过笔者的提问,学生再次进行认真观察,发现塑料袋不是向垂直方向发生形变,而是从各个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认识到,液体压强是朝向各个方向的,不仅仅是面向着底部的压强。通过具体实物进行研究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还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的认知。
三、采用合作研究,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生已经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人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相关的合作,在合作中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索。
例如,在学习《学生实验:组装电路》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器材,有电池、其他组装设备等。然后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电路组装。期间,笔者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组装。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提示类的问题,如“如何让电路保持畅通?”“组装电路的时候,正极和负极组合有什么规律呢?”如果一旦小组合作中遇到了问题,笔者及时给予小组帮助,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激活,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总之,现在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也是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竞争的时代,传统观念下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体验及探究能力。物理教师不应仅仅培养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才,还应培养科学探究及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学产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并要做到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营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对物理的规律深入掌握。
参考文献:
[1]梁琼玉.浅谈“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3):21.
[2]胡杰.“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60.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但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一些教师仍然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剥夺,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参与,不让学生参与探索等,导致学生成为理论学习的巨人,行动发展的矮子,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物理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励学生研究
物理学的很多知識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展现的,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探究,学生对物理学的知识总是缺乏深刻的了解,导致物理学的理论记忆深刻,而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并不大。物理教师应适当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进行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时候,笔者通过将拉紧的一条皮筋让学生进行弹拨,学生发现皮筋竟然发出了轻微而有节奏的声音。学生好奇心提升,笔者追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呢?比如,在我们的教室或自己的身边有哪些声音来源?”如此,学生们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通过说话发现自己的声带竟然有震动,可以发出声音来;有的学生发现写字的时候笔与本之间进行摩擦也会发出声音。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探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让学生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了解,提升他们对物理的情感。
二、提供具体实物,提升探究兴趣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通常通过讲解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只依靠一本教科书就可以授课,导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难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具体实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物理情感。具体而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实物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发现物理的现象,提升学生的物理学认知。
例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压强的具体形态,笔者避免了单独的授课形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观察。具体形式是,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几个塑料袋,并且还有大量的水,然后让学生将水放到各个塑料袋中进行观察。结果,学生们发现水放到不同的袋子里出现了不同方向的挤压。这时笔者询问学生:“水对塑料袋产生压力了吗?其压力是来自同一个方向吗?”经过笔者的提问,学生再次进行认真观察,发现塑料袋不是向垂直方向发生形变,而是从各个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认识到,液体压强是朝向各个方向的,不仅仅是面向着底部的压强。通过具体实物进行研究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还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的认知。
三、采用合作研究,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生已经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人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相关的合作,在合作中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索。
例如,在学习《学生实验:组装电路》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器材,有电池、其他组装设备等。然后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电路组装。期间,笔者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组装。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提示类的问题,如“如何让电路保持畅通?”“组装电路的时候,正极和负极组合有什么规律呢?”如果一旦小组合作中遇到了问题,笔者及时给予小组帮助,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激活,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总之,现在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也是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竞争的时代,传统观念下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体验及探究能力。物理教师不应仅仅培养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才,还应培养科学探究及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学产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并要做到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营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对物理的规律深入掌握。
参考文献:
[1]梁琼玉.浅谈“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3):21.
[2]胡杰.“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