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语文学习中构建并获得的语言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任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范本,如何正确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树立文体意识,正确解析教材:文本主要写什么,搞清楚文本的“言语内容”;文本是怎么写的,搞清楚文本的“言语形式”;文本为什么要这样写,领悟其文本表达的独特性。为此,在语文课堂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言语创作”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从“文本”处想——开,开启“言语创作”之门
细读教材文本,抓住课文的情感点、空白点、结构延伸点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从“文本”处想开去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欲望,促进了学生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如教学《凡卡》一课,对文章末尾处“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我借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展开讨论:凡卡他寄出的信乡下爷爷有没有收到?如果爷爷真的收到信,会不会把凡卡接回乡下?如果爷爷真的来了,凡卡他回到乡下生活命运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爷爷没来,凡卡他今后的学徒生活又会发生了什么事?……续写《凡卡》开启言语创作之门,让笔尖流出孩子的真性情。
二、从“文体”中想——深,扬起“言语创作”之帆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重点处细细品味,细细琢磨,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表达形式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片段时,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已从整体上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教学中,我更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段文字是怎样把人物“爱憎分明”“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特点生动地表达出来的。让学生片段中找出连贯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后。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九个动词的作用: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深入领悟具体的“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作用。于是,我借机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也用连贯动词来具体表现某个人物品质特点的表达方法进行言语创作。此时学生从文本中悟法、学法、得法,扬起“言语创作”之帆,更懂得用法——通过对人物细节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特点。
三、从“文段”中想——远,点亮“言语创作”之光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作为教师备课时从“文段”中想远,不仅要读懂文本,更要读全读透文本。
在备《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反复阅读文本并试图从中读出更多的“信息”。于是,我从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个片段中,读到了作者在语言和写法上的奥妙: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作者直接描写船夫在不同时候的行船情况的表现,从而让读者读出船夫及时技术好。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作者通过侧面描写两岸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说明船夫行船速度快。
2.“总分”构段方式,分写中要“细分”
从构段分式看,作者先总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围绕这个中心句进行分写。作家为突出“船夫技术好”这一特点,在船夫驾驶小艇中,根据遇到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写,这就是细分描写。当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时候;当不管怎么拥挤的时候;当遇到极窄的时候。通过细分描写,让读者对船夫的驾驶技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重在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在分写中,又根据行船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而进行“细分”表达,让作者感悟文本写作表达上的特色。再创设“骑自行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妙用写法:如果让写你“骑自行车的技术好”这一特点,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几种情况来 “细分”描写?当小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时,你能够……当遇到人群拥挤时候,你能够……當遇到极窄的小胡同时候,你能够……如此迁移,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在训练中语言内化和创作建构重新整合,更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正确解读并使用教材,品味教材阅读范本中“言语创作”训练点,找准训练点并引导学生学会悟法、学法、得法、用法,点亮学生“言语创作”智慧,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任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范本,如何正确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树立文体意识,正确解析教材:文本主要写什么,搞清楚文本的“言语内容”;文本是怎么写的,搞清楚文本的“言语形式”;文本为什么要这样写,领悟其文本表达的独特性。为此,在语文课堂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言语创作”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从“文本”处想——开,开启“言语创作”之门
细读教材文本,抓住课文的情感点、空白点、结构延伸点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从“文本”处想开去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欲望,促进了学生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如教学《凡卡》一课,对文章末尾处“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我借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展开讨论:凡卡他寄出的信乡下爷爷有没有收到?如果爷爷真的收到信,会不会把凡卡接回乡下?如果爷爷真的来了,凡卡他回到乡下生活命运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爷爷没来,凡卡他今后的学徒生活又会发生了什么事?……续写《凡卡》开启言语创作之门,让笔尖流出孩子的真性情。
二、从“文体”中想——深,扬起“言语创作”之帆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重点处细细品味,细细琢磨,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表达形式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片段时,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已从整体上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教学中,我更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段文字是怎样把人物“爱憎分明”“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特点生动地表达出来的。让学生片段中找出连贯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后。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九个动词的作用: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深入领悟具体的“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作用。于是,我借机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也用连贯动词来具体表现某个人物品质特点的表达方法进行言语创作。此时学生从文本中悟法、学法、得法,扬起“言语创作”之帆,更懂得用法——通过对人物细节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特点。
三、从“文段”中想——远,点亮“言语创作”之光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作为教师备课时从“文段”中想远,不仅要读懂文本,更要读全读透文本。
在备《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反复阅读文本并试图从中读出更多的“信息”。于是,我从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个片段中,读到了作者在语言和写法上的奥妙: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作者直接描写船夫在不同时候的行船情况的表现,从而让读者读出船夫及时技术好。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作者通过侧面描写两岸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说明船夫行船速度快。
2.“总分”构段方式,分写中要“细分”
从构段分式看,作者先总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围绕这个中心句进行分写。作家为突出“船夫技术好”这一特点,在船夫驾驶小艇中,根据遇到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写,这就是细分描写。当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时候;当不管怎么拥挤的时候;当遇到极窄的时候。通过细分描写,让读者对船夫的驾驶技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重在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在分写中,又根据行船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而进行“细分”表达,让作者感悟文本写作表达上的特色。再创设“骑自行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妙用写法:如果让写你“骑自行车的技术好”这一特点,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几种情况来 “细分”描写?当小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时,你能够……当遇到人群拥挤时候,你能够……當遇到极窄的小胡同时候,你能够……如此迁移,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在训练中语言内化和创作建构重新整合,更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正确解读并使用教材,品味教材阅读范本中“言语创作”训练点,找准训练点并引导学生学会悟法、学法、得法、用法,点亮学生“言语创作”智慧,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