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一致性刍议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快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想象与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思维也才最清晰。
  关键词:思维;兴趣;一致性
  有人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都是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评论出思维和兴趣的重要性,可要是把思维和兴趣合起来考虑和培养,也许能达到超乎独自培养一方所出来的效果,发散的思维能激起无限的兴趣。
  一、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让学生喜欢的形象,这样才会让孩子更愿意学习而不反感,教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或者说个人魅力,使学生能被吸引过来,喜欢听自己上课。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发现事物美的眼睛,对数学学科有独特的见解,能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美起来让人眼睛一亮。再者,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带动学生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这三点是学习兴趣产生的主要源泉。
  1.注重教师自身的形象,提升自身的亲和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说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自身的形象是给学生视觉的第一判断,形象良好,朴实大方,而不华丽耀眼分散学生注意力,或衣着邋遢让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本学科的前提。只有喜欢上这个教师,学生才有学的欲望;教师教得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的学。
  教师除了精心的上课准备、严谨的教学设计,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之外。教师的亲和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亲和力是教师道德品质、气质、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道德品质高尚、知识渊博、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也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亲和力,并懂得真诚地关爱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愿意把教师当做朋友,甚至亲人;使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从而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
  2.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美”
  数学的“美”在于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的表象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的艺术美等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遵循教学规律,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世界五彩缤纷,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兴趣。
  3.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最为直观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在观察中获取知识,满足其好奇心。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既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学习思维形成的关键因素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并以这两种思维交错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材主动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事物发散思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间接地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1.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大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此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以及课堂应变能力,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努力地去引导学生,创设情景,并相应地设疑,带动孩子们自觉地思维,扩散他们的思路,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长期引导和激发下,养成主动思维的好习惯。
  例如:在杭州千课万人的活动上听到的张齐华老师讲授的《平均数》,他创造出一种数学课堂以外的课堂氛围,以三个学生跟老师自己比赛投篮球为课堂情境,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比赛环节,一直抛出问题,利用孩子们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老师输还是赢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这样的教学创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轻松地走进数学世界。
  2.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小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变通能力弱,思维单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精选习题,注意提问方式。课堂上:注意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用发散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找出最优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中,会出现“学校在邮局的哪个面?”这样的问题,在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里,学生很容易弄混淆,主要就是参照物不一样,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辨别方向的时候抓住一个参照物,就能很好地说出方向了。
  3.形成“由情境到应用”的基本模式是学习思维形成的关键
  所谓活动情境,就是把儿童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问题的活动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例如创设诸如生活的活动情境,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实践体验的活动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活动中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在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学生把实践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科学调控40分钟,正确把握教学原则。教而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教育理论,研究课程标准,更新观念,又要注重“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统一,同时要注重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绪铜.数学活动课内容设计探微.中小学数学,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7、8).
  [2] 叶澜.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梁万婷.实施开放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12).
  [5]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企平、胡松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很多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问题式”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反思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先进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对策  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育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实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形成发挥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完善人格,开放教学,让学生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身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同时也对学生减少书写错别字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这个问题,本文从以下几点做了探讨:一、端正认识,促成家校联手合作,二、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注意力,三、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作;提高注意力;发挥示范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
期刊
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历来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一手规范、工整、流畅的硬笔字,不但带给人们深刻而良好的印象,甚至会影响考试作文的得分。然而,一直以来,很多教师把写字教学与书法教学混为一谈,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望“书”兴叹的局面。一方面是很多教师指导起来方法单调、缺少系统性,主要以临摹字帖为主,主张勤学苦练;一方面是小学生手腕、手指的协调能力差,领悟力较低,练起字来事倍功半。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高低,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
期刊
一、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这样,遇到疑问、困惑时,学生才会激活创新思维,沿着思维方向,开拓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设置一个“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如小学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应用题型:“有一
期刊
摘 要: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核心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我们必须如此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古典诗词:一、诵读入境,整体感知古典诗词的内涵;二、涵咏关键词句,准确解读古典诗词的诗意;三、品味意象意境,深度理解古典诗词的诗情;四、把握创作手法,赏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古典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核心能力。我国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想象丰
期刊
摘 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过程  如今,我国有很多地方的小学数学教学都开始推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地区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去突破、去完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一、传
期刊
什么是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