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特性及细根特征研究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结果表明:(1)小密度林地改善土壤结构能力最好,其次是中、大密度,采伐地最差。(2)小、中、大密度林地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2.95%,12.87%和12.78%,表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采伐地则为17.10%,说明采伐地土壤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补偿。(3)油松细根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90%以上。(4)细根分布与土壤特性关系密切,以40—60 cm
其他文献
林分密度是指林木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的立木株数,它与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产量、质量等因素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对河北省木兰国营林场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
于2002-2004年在青海省乐都县的典型干旱山区进行温室辣椒集水节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要使山旱地温棚产量大幅度提高,补充水量在根系范围内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之间经济效益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在机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特异性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组织,加强中性粒细胞对病原菌的清除,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另一方面,MIP-2能活化中性粒细胞释放过量的髓过氧化物酶等酶类,造成组织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MIP-2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对MIP-2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
采用野外定点采样与室内土壤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2,5,12,24,35,55,75 a)及当年农地(对照)的8个样地,研究该区
<正>本刊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为国家科技部&#3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期刊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农田杂草群落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学方法,通过玉米苜蓿间种与玉米清种相对照,探讨了间种抗旱植物苜蓿对玉米田杂草群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清
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采用植物水势仪测定了新疆荒漠区优势树种胡杨与灰叶胡杨1年生小枝的水势日、月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位胡杨、灰叶胡杨枝水势日、月变化均呈“V
以陕西省各市粮食安全生产为基础,探讨陕西省各市农业生产所需水资源的最低标准。以小麦、玉米、稻谷、豆类及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从陕西省人均年消费标准入手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9年16组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2006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了土壤水分的消退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揭示了土壤水分的消退规律。结果表明,从最适宜土壤湿度的上限开始,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消退为对数曲线。从最适土壤水分含量的上限到下限需5 d时间,土壤失水速度为13.4 mm/d;从轻旱上限消退至严重干旱需20 d时间,土壤水分散失速度为3.9 mm/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预测模型及土壤干旱预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