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不仅是我国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还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体素质也显著降低,这就使得加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小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应当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研究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优先内容,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兴趣教育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指的是教师针对教学对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其创造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效,体育教师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习生涯中的起步阶段,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由于小学生从未接触过体育课程,小学体育是他们首次接触的体育课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保持耐心与爱心,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小学生在初次接觸体育课程时,可能会缺乏对体育课程的理解,教师若是此时不对他们进行引导,他们可能就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当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身体特征。小学生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且情绪十分不稳定。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只有应用兴趣教育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小学生普遍介于6到12岁的年龄区间,这个区间正是人类身体高速发育的时期,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功,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刺激脑中枢,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成为优质的人才。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都要求着教师应当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兴趣教育,这就要求了教师应当着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
(一) 深入挖掘体育教材,并在教材上突破创新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上课地点。由于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课的上课地点通常都是在室外。虽然人教版体育教材确有存在,但实际上很少会为教师的工作带来帮助,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课地点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教材不够重视所导致的。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往往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这就使得教材失去了自身的意义。由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完善,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对教师提出意见,这就使得教师更加不重视体育教材的作用。在体育教材的编写中,编写者为了能够让体育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所以添加了很多关于学生心理的内容,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较为合理,教师若是参考教材展开工作,那么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至四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工作时,可以参考人教版体育教材,在这本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体育运动的内容,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华,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在第四章《球类活动》中,教材讲了三节球类运动,分别为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来为学生展开运动技巧的讲解,然后以此为基础,组织体育竞技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身体需求,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让他们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二) 与学生进行适当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若是想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应当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刚脱离家庭,进入校园,他们在离开父母的怀抱后,就失去了依赖目标。教师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教育者,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将自己打造为学生可以依赖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诉说自己的实际需求,从而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与学生形成和谐关系势在必行。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与学生之间沟通甚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将自己当成了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所导致而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敢与教师沟通所导致而成。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人教版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保健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体育教材,三年级到四年级这册中,它第一章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主要为学生讲解了关于身体营养以及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教师单纯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可能会使得学生削弱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这是由于理论知识过于枯燥乏味所导致的,教师讲课方式的单一性也有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双方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交流来实现思想与观点的碰撞,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方式。教师在采用互动式教学开展工作时,还应当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鼓励,激励他们不断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并且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将自己树立为高大的教师形象。
三、 结束语
教师应当明确兴趣教育的积极作用,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当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打造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仇世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思路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0):14.
[2]郭爱刚.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7):70.
[3]黄莹辉.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5.
作者简介:
郭清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港区前黄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研究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优先内容,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兴趣教育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指的是教师针对教学对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其创造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效,体育教师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习生涯中的起步阶段,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由于小学生从未接触过体育课程,小学体育是他们首次接触的体育课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保持耐心与爱心,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小学生在初次接觸体育课程时,可能会缺乏对体育课程的理解,教师若是此时不对他们进行引导,他们可能就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当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身体特征。小学生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且情绪十分不稳定。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只有应用兴趣教育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小学生普遍介于6到12岁的年龄区间,这个区间正是人类身体高速发育的时期,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功,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刺激脑中枢,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成为优质的人才。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都要求着教师应当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兴趣教育,这就要求了教师应当着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
(一) 深入挖掘体育教材,并在教材上突破创新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上课地点。由于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课的上课地点通常都是在室外。虽然人教版体育教材确有存在,但实际上很少会为教师的工作带来帮助,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课地点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教材不够重视所导致的。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往往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这就使得教材失去了自身的意义。由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完善,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对教师提出意见,这就使得教师更加不重视体育教材的作用。在体育教材的编写中,编写者为了能够让体育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所以添加了很多关于学生心理的内容,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较为合理,教师若是参考教材展开工作,那么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至四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工作时,可以参考人教版体育教材,在这本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体育运动的内容,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华,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在第四章《球类活动》中,教材讲了三节球类运动,分别为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来为学生展开运动技巧的讲解,然后以此为基础,组织体育竞技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身体需求,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让他们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二) 与学生进行适当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若是想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应当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刚脱离家庭,进入校园,他们在离开父母的怀抱后,就失去了依赖目标。教师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教育者,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将自己打造为学生可以依赖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诉说自己的实际需求,从而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与学生形成和谐关系势在必行。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与学生之间沟通甚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将自己当成了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所导致而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敢与教师沟通所导致而成。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人教版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保健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体育教材,三年级到四年级这册中,它第一章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主要为学生讲解了关于身体营养以及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教师单纯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可能会使得学生削弱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这是由于理论知识过于枯燥乏味所导致的,教师讲课方式的单一性也有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双方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交流来实现思想与观点的碰撞,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方式。教师在采用互动式教学开展工作时,还应当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鼓励,激励他们不断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并且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将自己树立为高大的教师形象。
三、 结束语
教师应当明确兴趣教育的积极作用,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当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打造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仇世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思路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0):14.
[2]郭爱刚.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7):70.
[3]黄莹辉.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5.
作者简介:
郭清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港区前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