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32例诊断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23例。结果:胆囊癌术前诊断符合率43.8%。单纯胆囊切除6例,胆囊切除+周围淋巴结清扫7例,胆囊切除+肝床楔状切除8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9例。5年存活率6.7%,中晚期存活率为0。结论: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须提高早期诊断率,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重视胆囊癌的高发因素,定期复查;根治性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难以手术彻底切除者,综合采用化疗、放疗等措施可相应的改善病人情况,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胆囊癌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64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2月收治胆囊癌患者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38~79岁,平均59.8岁,50岁以上29例,占90.6%。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24例(75%),恶心呕吐8例(25%),发热6例(18.8%),黄疸7例(21.9%),右上腹包块5例(15.6%)。无特殊表现B超发现者2例(6.3%)。全组均行B超检查,术前诊断胆囊癌14例,胆囊结石16例,胆囊息肉2例。诊断符合率43.8%。单纯胆囊切除6例,胆囊切除+周围淋巴结清扫7例,胆囊切除+肝床楔状切除8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9例。
  
  结 果
  
  病理类型:胆囊腺癌21例,鳞癌6例,腺鳞癌3例,未分化癌2例。
  胆囊癌根据Nevin分期: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7例,Ⅴ期11例。
  手术方式:全组32例均手术,其中单纯胆囊切除6例,胆囊切除+周围淋巴结清扫7例,胆囊切除+肝床楔状切除8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9例。
  随访:本组32例,随访30例,14例1年内死亡,生存2年9例,生存3年7例,生存4年4例,5年2例仍存活。
  
  讨 论
  
  病因:胆囊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并存,本组与胆囊结石并存者占50%。由于胆囊结石刺激胆囊黏膜,使胆囊黏膜损伤炎症异常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致其癌变,胆囊慢性炎症致胆囊壁增厚或变薄,失去弹性,黏膜破坏纤维化、钙化,使胆囊壁进一步增厚变硬,形成瓷化胆囊,增加癌变的风险;另外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等均可恶变为胆囊癌的高发因素[1]。
  诊断: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低,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往往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症状相混淆,而一旦诊断即属中晚期。本组中晚期胆囊癌占87.5%,早期诊断率12.5%。早期诊断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胆囊癌的诊断主要依赖B超、CT、MRI等影像检查。本组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率低,仅43.8%。其原因是B超容易受腹壁薄厚程度、肠管内积气情况影响;胆囊结石、胆囊萎缩亦影响胆囊癌的诊断。椐报道单纯B超检查在各种检查中对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最高可达83.3%[2],所以B超检查仍为早期胆囊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因其经济无创伤,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老年胆囊结石病人,应定期行B超检查。由于胆囊结石影像声影有时可掩盖胆囊癌B超影象,应进行多体位、多方向检查;胆囊颈部结石有时并不是结石,可能为肿瘤,应仔细检查,观察其后有无声影;胆囊息肉<1cm者应定期复查,并注意胆囊壁结构的变化;对怀疑肿瘤者应反复多次检查,或同时应用B超、CT、MRI等综合检查;有条件者可行内镜超声检查,可观察胆囊壁结构及其受肿瘤的浸润情况,动态增强CT扫描亦可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及早期胆囊癌对胆囊壁的浸润情况,可明显提高早期胆囊癌的诊断率。
  治疗:胆囊癌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确诊后绝大部分患者已到中晚期,手术预后很差。单纯胆囊切除术适用于Ⅰ期胆囊癌;胆囊根治性手术适用于Ⅱ~Ⅳ期已浸犯胆囊肌层、胆囊全层、胆囊周围淋巴结组织,须切除胆囊、胆囊床周围2cm肝组织以及胆囊引流区淋巴结组织;胆囊扩大根治术用于Ⅲ~Ⅳ期,切除右半肝或右三叶肝切除、结肠、胃十二指肠、肝动脉门静脉重建;姑息性手术用于V期,行胆囊切除+胆管内外引流或仅取病检。本组单纯胆囊切除6例,随访5年存活2例,5年存活率33.3%;胆囊切除+淋巴结清扫7例,3年存活率14.3%;胆囊切除+肝床楔状切除8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胆管外引流9例,以上19例除2例失访外余17例3年存活率为0。现多数学者主张对于Ⅰ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100%;对于Ⅱ~Ⅲ期应行胆囊切除+胆囊床周围2cm的肝组织楔行切除+D1+D2淋巴结清扫;Ⅳ~Ⅴ期已有远处转移者行扩大根治术+化疗可提高生存率[3]。
  
  预 防
  
  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确诊后绝大部分已到中晚期,即使行正规治疗,其预后仍极差,而胆囊良性疾病可诱发胆囊癌,因此对以下胆囊癌的高发因素应警惕癌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非常必要。当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cm;瓷化胆囊;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疼痛伴消瘦;胆囊结石合并息肉特别是息肉直径>1cm者;单发息肉;息肉基底宽广;息肉短期内增大;病程>5年;年龄<50岁者。以上情况者应常规行胆囊切除术以预防癌变。
  
  参考文献
  1 麻亚茜.胆囊癌病因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30(2):76-79.
  2 余云,崔东旭.胆囊癌的早期影象学诊断方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9):526-527.
  3 王志勤,陆立平.胆囊癌28例临床分析.临床外科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5):400-40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3月妇科住院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6例,于剖宫产术后立即直肠内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54例,术后应用5%葡萄糖250ml,加入缩宫素20U静滴,分别观察术后2小时、24小时阴道出血、术后2小时宫底距脐部间距离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等情况。结果:实验组2小时阴道出血12
期刊
关键词 踝部骨折 诊断分型 复位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36    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膝关节的关节面小,但负重量与活动量却很大,故易发生损伤。占全身骨折的3.83%。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因此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部骨折包括单踝、
期刊
关键词 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血管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67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我科自2003年12月~2007年10月119例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观察,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及主要症状,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同时合并下列其中1项以上表现: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
期刊
摘 要 目的:宫腔填塞纱条在处理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对2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结果:宫腔填塞纱条26例,剖宫产术14例,失败1例行子宫切除术;阴道产12例,全部成功。结论: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在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成功率高,止血快,减少病人失血量并能保留子宫。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 阴道产 宫腔填塞纱条  doi:10.3969/j.iss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炙麻黄、杏仁、金银花、蝉蜕、甘草辨症加减宣肺祛邪、解痉平喘的中药结合西药氨茶碱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氨茶碱。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每次0.1g,每天3次,根据感染情况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其基本组方:炙麻黄、
期刊
摘 要 报告8例Fisher综合征,好发于青壮年,急性起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殊类型,结合脑脊液常规免疫学肌电图能早期确诊,头颅MRI可能有助诊断,若诊断不及时可转化为全身型GBS早期及时治疗有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关键词 Fisher综合征临床表现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58
期刊
关键词 慢性肾衰 中药灌肠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69    慢性肾衰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自2003年至今,我们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30例患者均有临床症状,肾功检查肌酐在106~707μmol/L之间,尿量24小时400ml以上。其中男18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63    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广泛应用,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日益增多,导致临床治疗异常困难。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由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小儿肺炎35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天~0.6年15例,~1年16例,~2年4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与方法:本文对小儿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40例连续随访7~10年,以了解其转归。结果:HBsAg阴转5%;本组HBsAg阳性率80%,除2例未坚持复查外,HBeAg阴转率36.7%,抗-HBe阳性率13.3%。临床转归:出现ALT40%。TTT或CFT异常25%,肝大17.5%,脾大10%;12例出现蜘蛛痣。其中有急性肝炎经过者25%,演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硬化12.5%。慢性活动性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05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4~2008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5~7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2例(51.6%),高处坠落伤18例(29.1%),挤压伤12例(19.4%)。  颅脑损伤类型与胸、腹腔脏器损伤: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闭合性损伤57例;脑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