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来源 :解剖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具有专业性强、职业素养要求高的特点,高校教师在传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们对人体组织胚胎学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思政教育巧妙、自然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当中,初步构建了人体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思政案例,以期为该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增强顺铂抗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设空白对照组、丹参酮ⅡA组(10 μg/ml)组、顺铂(10 μg/ml)组和联合干预组[丹参酮ⅡA(10 μg/ml)+顺铂(10 μg/ml)].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丹参酮ⅡA组、顺铂组、联合干预组细胞增殖活性
目的 帕金森病(PD)纹状体神经元损伤是否牵涉到氧化应激因素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行为学分析探讨褪黑素(MT)对纹状体不同神经元活性氧自由基(ROS)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OHDA组和6OHDA+MT处理组,实验借助行为学、组化、免疫组化技术对PD大鼠模型予以探察.结果 ①如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致使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及肌张力改变,MT的使用明显改善其变化.②二氢乙锭(DHE)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作为氧化应激反应产物的ROS主要定位于纹状体投射神
目的 研究H3F3A基因突变在骨巨细胞瘤(GCT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Sanger测序法分别对我院50例骨巨细胞瘤(GCTB)患者H3F3A基因第34位甘氨酸的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50例GCTB中,发生H3F3A G34W抗体阳性44例,野生型6例;发生H3F3A G34基因突变47例,野生型2例,因DNA质量不佳测序失败1例.免疫组化与Sanger测序法检测GCTB患者的H3F3A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肿瘤位于上肢骨9例(18.0%),下肢骨34例(68.0
目的 通过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腰椎骨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研究,探讨TFE对去卵巢大鼠抗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40只90天龄的SPF级SD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己烯雌酚(DES)组、去卵巢+淫羊藿总黄酮(TFE)组.实验持续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腰椎骨、股骨分别测量生物力学参数及骨密度.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胫骨骨皮质区p-GSK3-β(thr9)、RANKL、OPG、β-catenin蛋白表达
目的 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与跟腓韧带(CFL)的解剖学特征,为踝关节损伤后,影像学精确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0例(左侧35例,右侧25例)结构完整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其踝关节,测量AT-FL、CFL的长度及中间宽度;测量CFL的长轴与腓骨长轴之间形成的锐角α;测量CFL长轴与ATFL长轴之间的夹角β.结果 ①根据ATFL所含条带数量,将ATFL分为:单条带型38例,其长度与中间宽度分别是(20.28±9.44)mm、(8.85±2.92)mm;双条带型20例,其上、下韧带的长度分别是(
喉返神经前支依次发出环杓后肌支、杓间肌支、环杓侧肌支及甲杓肌支;后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后下支形成吻合支.前支之间、前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前支与喉上神经外支之间亦可构成交通支.喉上神经内支与喉返神经后支可包含运动纤维.识别内收肌支与外展肌支的重要标志是环甲下韧带与环甲关节.甲状软骨翼建立窗口,识别喉返神经前支分支,选择性实施外展肌支与内收肌支吻合,对于保护喉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oxO3a介导药根碱(JAT)保护稳转APP695swedish基因的小鼠神经瘤N2a细胞(N2a-SW)模型中损伤线粒体的机制.方法 以小鼠神经瘤N2a细胞为对照组,N2a-SW细胞为AD模型组,应用不同浓度JAT进行处理后,检测JAT对模型组损伤线粒体中FoxO3a、mRNA及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与N2a组相比较,SW模型组细胞形态呈明显损伤形态、细胞中Aβ蛋白表达增加至(176.01±17.47)%、细胞内活性氧ROS聚集升高至(264.14±8.93)%;与SW组相比,应用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与胃微生物群失调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胃癌患者97例(收集其胃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和同期健康者40例,胃癌患者根据类型分为肠型、弥漫性和混合型,分别为31例、28例、3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测定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pDCs表达,16S rRNA法检测胃微生物群,并分析各指标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肠型、弥漫性和混合型癌巢组织中Foxp3+Tregs、pD
疫情防控背景下,教育部果断采取措施,快、准、稳地开展大范围线上教学,推动国内线上教育快速发展.因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其对尸体标本、器官模型等教具的特定要求,开展线上教学面临着极大地挑战.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确保特殊学情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医学人才培养,本文结合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程特点和理论课线上教学经验,构筑“课前预习+网络直播+翻转课堂+答疑讨论”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过程和形成性评价方面优化线上实验教学,以期为特殊时期的医学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借鉴.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肥胖小鼠脂肪肝的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4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0)和高脂饮食组(n=30),喂养12周后,将高脂饮食组小鼠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Mod组,n=10)、二甲双胍低剂量组(L-Met组,n=10)和二甲双胍高剂量组(H-Met组,ni=10),L-Met组与H-Met组分别以10mg/(Kg·d)、50mg/(Kg·d)二甲双胍灌胃,治疗6周.稳定培养3T3L1细胞并传代,接种至24孔板,在24孔板中加入二甲双胍(5mmol/L)或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