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同儒家文化关系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背景下,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处处体现着我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而儒家文化在推动其对人才的培育方面,也具有着重要作用,二者是统一结合的。
   一、中学语文中儒家文化教育现状
   (一)教学目的和教材编排分析
   我国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应当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要使学生在文化品味方面得到提升,审美情趣方面得到有效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儒家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中学语文教材编排背离了这个原则,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浅尝辄止,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儒家文化,对课文的学习也将是只知体表,不明就里。无法很好地领略语文课文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儒家人文思想,教材也就失去了对儒家文化的承载作用。
   (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教材编排方面的影响,一些表现我国儒家文化内涵的经典和优秀作品无法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从一些这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缺乏了解,对儒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非常差,更不要说对这种优秀文化的内涵的把握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不管是课堂时间,还是课外时间,几乎都分配到各科的学习上去了。[1]比如《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随后真情流露,从字里行间中体现了文人修身的情怀,这是儒家文化的渗透。但是由于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课内教学的重点也无法落在这篇文章人文主义思想的探讨上。
   在应试教学背景下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是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学生就算想要更多地通过课堂教学或者课外阅读来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无法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教师通常都会采取串讲、直讲等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对文言文的句子、词语甚至文字进行解释,而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儒家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二、中学语文教师授课的情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往往要围绕中考和高考开展开,特别是高中语文的老师,年级越高,升学压力越重。所以,不少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为目的。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提出了相关要求,即能够朗诵和阅读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翻译和解释文言文的句子,理解其思想内容。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都会发现文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句式等难度较大,要理解已经不容易,解释起来难度更大。[2]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将这部分当成了授课的重点内容,也就是教师重“言”轻“文”。
   在课外时间,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学校相关制度和新课标要求,语文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方面的辅导,使其对在这方面较为欠缺。例如,语文教材《过零丁洋》一文,就向世人展现了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管是新课标还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都仅限于对这句话的记忆和掌握。学生也只是停留于字面意思,了解到文天祥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爱国人物而已,对其思想内涵却了解得不多,无法领略到那种忠义思想等。
   三、中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蕴藏的儒家文化
   (一)儒家文化“教学相长”使语文教学富有特色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不管是哪一版本,都选择了部分《论语》来学习,这说明《论语》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长期的生活与学问研究过程中,孔子、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等通过将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论语》及其富有特色的思想内容。在语文课本中,另一篇文章《师说》名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也是受到了儒家是想的影响,从而发扬这种精神的范例。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相长这中方式仍然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它使语文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应当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儒家文化乐观和合精神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在儒家文化中,提倡和合的精神。比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陋室铭》一文,文中对陋室进行描写,抒发的却是对“陋室”的另一番见解,正吻合了儒家文化中和合精神所要求的心绪平和、心情宁静,心灵处处充满愉悦。这样才能够实现天和,同时达到人乐且天乐的境界。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育任务不仅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肩负着养成良好的情怀和人生态度。[3]儒家文化思想中的和合精神,正是要求培养学生能够具有洒脱和坦荡的情怀,使他们在面对人生逆境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走出困境。
   (三)儒家文化有利于中学语文对学生的人格塑造
   在中学语文课本《孟子》中,就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言论。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通过“得道”与“失道”的对比,使我们看到儒家文化提倡对“得道”的追求,要求在处世中,实现“人和”的思想。同时,在儒家文化的教育影响下,知识分子历来都以服务天下人为追求的目标,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忠孝、仁义、礼、信、俭等核心思想和品格。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文化的这些思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反而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引导人们追求道义的正能量。它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思想精髓的学习,逐步塑造一种良好的人格。[4]
   四、儒家文化有助于学生领悟忧患、统一、和谐与自强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就阐述了应当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够自强不息,使国家统一、繁荣起来的道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了解到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身上都体现出来了对国家统一、安定、繁荣的追求。儒家文化不仅强调这种忧患、统一、和諧精神,也强调自强精神,依靠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实现理想的追求。在当前背景下,尽管处于和平与繁荣的年代,儒家文化依然能够促进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自强精神。[5]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教育他们时刻不忘记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环境,在保证祖国统一和谐的同时,能够自强不息。    (一)儒家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经世致用
   在儒家文化中,孔子强调,即便是书读得再多,如果不能够应用到实际中,那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从这一点来看,儒家思想不仅强调学习还强调实用。在后世的儒家弟子中,不少著名人物都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虽说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强调的也是通过学习升华,将自己奉献给天下人的精神,体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经世致用的思想。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和探究,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服务社会和他人。
   (二)儒家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
   在儒家文化中,有不少精髓思想。比如《论语》就强调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经世致用等。《孟子》中强调“忧患”意识与“人和”精神等。陶渊明《桃花源记》体现出了对自然和谐、人生理想的追求。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的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情操。尽管时代的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上述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仍能够对语文教学起重大的推动作用。[6]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给学生的将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儒家思想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渗透儒家文化,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新时代合格的人才培养。儒家文化中的一些思想比如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重义轻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等,既符合国情,又是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勇军.儒家文化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语文建设.2013.11:42.
   [2]黄娅.高中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中的儒家文化蕴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117.
   [3]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養”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173-176.
   [4]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4:26-30.
   [5]刘超,汪凤炎.儒家文化的目标导向对中国人人格形成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4,06:19-24.
   [6]张晓玲.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13.
  余慈榕,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地表沉陷盆地边缘隆起现象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基岩厚度、不同岩性地层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不同采动情况及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层变形特征
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诸多因素使外国把我国做为反倾销的众矢之的,同时大量向我国进行商品倾销.对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倾销调查和反倾销应诉工作.
句群是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语言单位.汉语句群接应手段是句群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关于句群"接点"的研究还很少有人问津.以现代语言学基本理论立论,对句群接应手段进行研究,提出
市场经济大潮呼啸而来,不可否认,现在的青少年视野宽了,思维丰富了,成才路子多了。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某些负效应在青少年中引起的“见了好事不愿做,见了坏事不愿说”等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
我国成人高教“泡沫现象”主要是指成人高教形质分离及由量的扩张造成的虚假繁荣。其主要表现是成人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独立并超然于经济发展之外,专业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
刘白诗人群的唱和活动从大和三年(829年)起至会昌六年(846年),历经19年之久。创作活动可以以刘白唱和诗的四次结集为主线进行研究考查,此期作品已不见早期兼济天下、关注民生、针砭
为解决目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搬迁时间长,安全风险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综采工作面履带式液压支架装车机和移动分组装卸车新工艺,实现就近装卸液压支架,提高搬迁效率,装车机
最近几年,广大青年理论工作者,利用一些社会学研究模型,对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科学实证研究,普遍结论认为,近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指出,大学生的行为又存
一、前言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该文件的诞生意味着继素质教育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展开新一轮运作。《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将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素养作为今后考量教育质量优劣情况的重要标准。伴随这股教育改革的热潮,以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的系列文章纷纷涌现。学者们对待这一舶来品,大多抱着正本清源的态度,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