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12日晚,电影《唐山大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礼。震撼人心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上万名唐山人。7月22日起,《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让无数观众洒下了真情泪。
此前,冯小刚导演公开表示,《唐山大地震》如果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之所以受到冯小刚的赏识,是因为丈夫霍建起在背后给了她莫大的推动力……
兜兜转转,一对故人结下夫妻缘
苏小卫1960年出生于北京,霍建起大她两岁,从小学到中学,他俩都在北京景山学校就读,因双方的姐姐是好友,四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由此结下了纯真的情谊。
1978年,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读大学期间,苏小卫和霍建起都住校,加上各自的学业繁重,两人几乎没有联系。
转眼到了1985年12月,苏小卫的姐姐说要给她介绍男朋友:“你们俩配在一起呀,绝对是女才郎貌。”苏小卫摇头说:“我不要太帅的,怕看不住。”姐姐改口道:“他算不上帅,只是有些歪才。”
不久,苏小卫前去相亲了。见面一看,天呀,竟然是自己的发小霍建起!
当时,苏小卫较为活泼开朗,霍建起则性格内向,苏小卫问一句,他才像拨算盘珠子似的答上一句。她忍不住提醒他:“你别对我来个‘沉默是金’啊。”他说:“你口才好,我更愿意当你的听众。”
随后的交往中,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老实、待人真诚,而且身上弥漫着画家的气质,也就喜欢上了他。然而,霍建起对她却没有怦然心动的异样感觉,一直把她当作“邻家的小妹妹”。
苏小卫并没有知难而退,策划并上演了一出“凤求凰”的好戏:她主动给霍建起打电话,约他一起去美术馆看画展,然后逛书店、游故宫。每次,都是她抢着买单,理由是:“我工作比你早一年,积蓄相对多一些。”
1986年6月初,霍建起跟随电影《遭遇激情》剧组去了西安。苏小卫开始思念心上人,展开信纸,一封接一封地给他写信。
远在千里之外的霍建起收到这些情真意切的信后,坚硬的内心世界渐渐软化了,暗自发誓,不能错过这个满腔痴情且才华横溢的女硕士……
1987年7月,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与霍建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夫妻俩都庆幸找对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性格相容、秉性相投、想法相近。
两年后,苏小卫生下了儿子霍亮。她休完半年产假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分给霍建起一套近100平米的住房,他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把这套宽敞的房子让给自己的父母住了。苏小卫知道后没有一丝怨言:“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怎么会不高兴呢。咱们还年轻,以后有机会。”随后,她还帮着装修。
父母搬进了新居,霍建起一家三口挤在苏小卫单位分的一个筒子楼里。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夫妻俩都要抱着儿子去王府井玩,到附近的公园里“疯”,好一个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
梦想作媒,“最佳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时光如流水,到了1991年夏天,苏小卫注意到霍建起情绪有些消沉,不愿去片场,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影碟。她好言好语地问他:“老公,你怎么了?”
霍建起告诉她:“我想拍电影,做一个像田壮壮、夏钢那样的导演。”
霍建起做了近10年美工师,已对这个相当于剧组搬运工的行当提不起兴趣。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当导演”这三个字。
后来,果真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钟,但他完全沉浸在导演状态中。苏小卫为此感慨不已:“老公,你一旦看准的事情,就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连九头牛也拽不回。”
拍完这个广告片后,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在苏小卫的鼓励和陪同下,他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该负责人大吃一惊,然后质问他:“你放着好好的美工师不做,要改行当导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霍建起苦求道:“您就让我试一试吧。”说到最后,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一意见,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这条羊肠小道。回到家里,他陷入了绝望之中,一边看影碟,一边唉声叹气,说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善于表达,平时喜欢一个人独处,并不适合当导演。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一个人心中有了梦想,就会让他全身心燃烧起来,不由自主地要往那条路上飞奔。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多年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会很漂亮。我觉得你一定能行!”妻子的话语,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一个月后,霍建起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可是,有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表弟》的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说这些天的工夫白费了。苏小卫对丈夫说:“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他一扫脸上的愁云:“好,我圆导演梦,你圆编剧梦,咱们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1994年10月,时值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到北京,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台下苏小卫的目光,只见他衣衫整齐、精神抖擞,实在看不出哪儿有残疾,可他却无法保持正襟危坐,一会儿滑下去一会儿又努力着坐起来,脸上始终挂着开朗自信的笑容。
擅长捕捉细节的苏小卫一下子被触动了,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故事。报告会开始了,苏小卫得知,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个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踩响了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但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一个月后,苏小卫以孙长亭为原型的剧本写好了,她把它递到霍建起的面前:“你看看吧,请多提宝贵意见。”
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激动地说:“老婆,你出手不凡,把这个故事写得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寻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仍没有结果,霍建起心灰意冷,打算放弃。苏小卫一边安慰丈夫,一边说:“你这一阶段跑累了,在家歇一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一份资料,打一个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苦心人,天不负。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终于接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意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剧本,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分别表示给予30万元、15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脊背上直冒冷汗。苏小卫经常叮嘱他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这条船平平安安地划到 彼岸就是胜利。
有爱妻“撑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两个月后,终于拍完了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让苏小卫和霍建起成了真正的赢家。这部电影获得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优秀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之后,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到电影剧本创作中。她写一部,霍建起就拍一部。夫妻俩捆绑式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霍建起和苏小卫也被圈内人士及媒体记者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情倾“唐山大地震”,冯氏奖牌有丈夫的一半
2008年9月,导演王坪找到苏小卫,希望她给《沂蒙六姐妹》写剧本。她犹豫不决:毕竟是同别的导演合作,心里不免有些发怵。霍建起鼓励她“迈出这一步”:“你同别的导演合作,可以学到许多从我这里学不到的东西……”
半年后。《沂蒙六姐妹》公映,大获成功,凭借深刻的主题和质朴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举获得“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殊荣。
这时,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她这才得知,这个项目已经运作了近一年,剧本的改编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冯小刚先后找过《集结号》编剧刘恒、《手机》编剧刘震云和《闯关东》编剧高满堂,但都由于对方觉得地震题材扎堆难有空间等原因而作罢。冯小刚又找来《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陈坪,陈坪特地到唐山住了一个多月,采访了当年大地震中的许多幸存者,写出了一个故事梗概,但唐山市广电局、华谊兄弟公司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这三家投资方及冯小刚都不太满意。
这些年来,苏小卫与冯小刚没什么接触,只是耳闻他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经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冯小刚。
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的情感,有能跟普通人沟通的东西。他还说,这篇小说为剧本的改编提供了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电影院放映的《后天》、《惊天动地》《超强台风》等灾难片,都是全景式的正面描写,灾难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继而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一“选题、格局都很宏大”的剧本。霍建起鼓励她说:“你擅长写细腻情感戏,也尝试过主旋律电影,肯定能写这个剧本!”
苏小卫“心肠一硬”,从冯小刚手中接下了这个活儿。回到家里,苏小卫与霍建起一起静心研读小说《余震》,最终选择以“亲情”、“家庭”作为太主题,并把原著以女儿为线索,改为母亲、女儿、儿子三人并重的叙事视角,以此表达“家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的故事内核。
在剧本故事概梗中,苏小卫含着热泪写道:“23秒,32年。从唐山到汶川,两次大地震都让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通过剧本说的是,家其实还在,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不管离开多远,我们每一天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改编的大方向,希望她赶紧拿出剧本。霍建起朝苏小卫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你安心地写剧本吧,家务活,我全包了!”
接下来,苏小卫用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霍建起看完初稿后,认为冯导肯定要让她修改,而且不止一次。
苏小卫把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心里的那根弦紧绷起来了,吃饭不觉得香,上床睡不着觉。
知妻莫若夫。霍建起除了开车带妻子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甚至寻找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径。这样,她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了。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独自找到冯小刚,告诉他,自己过去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不休的情况,建议冯导要修改剧本时,语气和缓地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觉到他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待霍建起说完,冯小刚笑了:“霍导,你放心吧,我会同你老婆好语好言地商量的,绝对不会出现火药味……”
果然,这一剧本先后修改了8次。苏小卫觉得冯小刚是个很好打交道的导演,自始至终都把她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她的辛勤劳动。
有一次,苏小卫颇为纳闷地对霍建起说:“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一直对我‘以礼相待’,说话和风细雨像个绅士呢?”霍建起这才透露出谜底。苏小卫说:“想不到你的公关能力这么强!”
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期间,冯小刚需要改动剧本,哪怕只动一个字,也会打电话征求苏小卫的意见。她和霍建起感动不已,终于明白:大腕正是通过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细节炼成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这个片子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则认为这块冯氏奖牌,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
7月25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各地观众的新闻,称这部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引发了汶川大地震的经历者及80后观众的共鸣。
看完这则报道,苏小卫和霍建起喜极而泣。她向丈夫表示:“我始终是一个业余编剧,不会因为写了《唐山大地震》就改变很多。你和儿子,永远在我心目中最重!写了这个本子,我更加意识到亲情及家庭的可贵……”
霍建起对她说:“我要以冯导为榜样,拍出比《唐山大地震》更有冲击力的好电影,作为献给我们结婚30周年的礼物!”
此前,冯小刚导演公开表示,《唐山大地震》如果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之所以受到冯小刚的赏识,是因为丈夫霍建起在背后给了她莫大的推动力……
兜兜转转,一对故人结下夫妻缘
苏小卫1960年出生于北京,霍建起大她两岁,从小学到中学,他俩都在北京景山学校就读,因双方的姐姐是好友,四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由此结下了纯真的情谊。
1978年,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读大学期间,苏小卫和霍建起都住校,加上各自的学业繁重,两人几乎没有联系。
转眼到了1985年12月,苏小卫的姐姐说要给她介绍男朋友:“你们俩配在一起呀,绝对是女才郎貌。”苏小卫摇头说:“我不要太帅的,怕看不住。”姐姐改口道:“他算不上帅,只是有些歪才。”
不久,苏小卫前去相亲了。见面一看,天呀,竟然是自己的发小霍建起!
当时,苏小卫较为活泼开朗,霍建起则性格内向,苏小卫问一句,他才像拨算盘珠子似的答上一句。她忍不住提醒他:“你别对我来个‘沉默是金’啊。”他说:“你口才好,我更愿意当你的听众。”
随后的交往中,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老实、待人真诚,而且身上弥漫着画家的气质,也就喜欢上了他。然而,霍建起对她却没有怦然心动的异样感觉,一直把她当作“邻家的小妹妹”。
苏小卫并没有知难而退,策划并上演了一出“凤求凰”的好戏:她主动给霍建起打电话,约他一起去美术馆看画展,然后逛书店、游故宫。每次,都是她抢着买单,理由是:“我工作比你早一年,积蓄相对多一些。”
1986年6月初,霍建起跟随电影《遭遇激情》剧组去了西安。苏小卫开始思念心上人,展开信纸,一封接一封地给他写信。
远在千里之外的霍建起收到这些情真意切的信后,坚硬的内心世界渐渐软化了,暗自发誓,不能错过这个满腔痴情且才华横溢的女硕士……
1987年7月,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与霍建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夫妻俩都庆幸找对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性格相容、秉性相投、想法相近。
两年后,苏小卫生下了儿子霍亮。她休完半年产假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分给霍建起一套近100平米的住房,他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把这套宽敞的房子让给自己的父母住了。苏小卫知道后没有一丝怨言:“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怎么会不高兴呢。咱们还年轻,以后有机会。”随后,她还帮着装修。
父母搬进了新居,霍建起一家三口挤在苏小卫单位分的一个筒子楼里。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夫妻俩都要抱着儿子去王府井玩,到附近的公园里“疯”,好一个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
梦想作媒,“最佳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时光如流水,到了1991年夏天,苏小卫注意到霍建起情绪有些消沉,不愿去片场,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影碟。她好言好语地问他:“老公,你怎么了?”
霍建起告诉她:“我想拍电影,做一个像田壮壮、夏钢那样的导演。”
霍建起做了近10年美工师,已对这个相当于剧组搬运工的行当提不起兴趣。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当导演”这三个字。
后来,果真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钟,但他完全沉浸在导演状态中。苏小卫为此感慨不已:“老公,你一旦看准的事情,就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连九头牛也拽不回。”
拍完这个广告片后,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在苏小卫的鼓励和陪同下,他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该负责人大吃一惊,然后质问他:“你放着好好的美工师不做,要改行当导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霍建起苦求道:“您就让我试一试吧。”说到最后,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一意见,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这条羊肠小道。回到家里,他陷入了绝望之中,一边看影碟,一边唉声叹气,说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善于表达,平时喜欢一个人独处,并不适合当导演。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一个人心中有了梦想,就会让他全身心燃烧起来,不由自主地要往那条路上飞奔。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多年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会很漂亮。我觉得你一定能行!”妻子的话语,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一个月后,霍建起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可是,有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表弟》的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说这些天的工夫白费了。苏小卫对丈夫说:“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他一扫脸上的愁云:“好,我圆导演梦,你圆编剧梦,咱们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1994年10月,时值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到北京,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台下苏小卫的目光,只见他衣衫整齐、精神抖擞,实在看不出哪儿有残疾,可他却无法保持正襟危坐,一会儿滑下去一会儿又努力着坐起来,脸上始终挂着开朗自信的笑容。
擅长捕捉细节的苏小卫一下子被触动了,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故事。报告会开始了,苏小卫得知,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个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踩响了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但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一个月后,苏小卫以孙长亭为原型的剧本写好了,她把它递到霍建起的面前:“你看看吧,请多提宝贵意见。”
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激动地说:“老婆,你出手不凡,把这个故事写得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寻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仍没有结果,霍建起心灰意冷,打算放弃。苏小卫一边安慰丈夫,一边说:“你这一阶段跑累了,在家歇一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一份资料,打一个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苦心人,天不负。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终于接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意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剧本,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分别表示给予30万元、15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脊背上直冒冷汗。苏小卫经常叮嘱他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这条船平平安安地划到 彼岸就是胜利。
有爱妻“撑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两个月后,终于拍完了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让苏小卫和霍建起成了真正的赢家。这部电影获得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优秀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之后,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到电影剧本创作中。她写一部,霍建起就拍一部。夫妻俩捆绑式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霍建起和苏小卫也被圈内人士及媒体记者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情倾“唐山大地震”,冯氏奖牌有丈夫的一半
2008年9月,导演王坪找到苏小卫,希望她给《沂蒙六姐妹》写剧本。她犹豫不决:毕竟是同别的导演合作,心里不免有些发怵。霍建起鼓励她“迈出这一步”:“你同别的导演合作,可以学到许多从我这里学不到的东西……”
半年后。《沂蒙六姐妹》公映,大获成功,凭借深刻的主题和质朴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举获得“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殊荣。
这时,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她这才得知,这个项目已经运作了近一年,剧本的改编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冯小刚先后找过《集结号》编剧刘恒、《手机》编剧刘震云和《闯关东》编剧高满堂,但都由于对方觉得地震题材扎堆难有空间等原因而作罢。冯小刚又找来《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陈坪,陈坪特地到唐山住了一个多月,采访了当年大地震中的许多幸存者,写出了一个故事梗概,但唐山市广电局、华谊兄弟公司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这三家投资方及冯小刚都不太满意。
这些年来,苏小卫与冯小刚没什么接触,只是耳闻他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经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冯小刚。
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的情感,有能跟普通人沟通的东西。他还说,这篇小说为剧本的改编提供了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电影院放映的《后天》、《惊天动地》《超强台风》等灾难片,都是全景式的正面描写,灾难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继而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一“选题、格局都很宏大”的剧本。霍建起鼓励她说:“你擅长写细腻情感戏,也尝试过主旋律电影,肯定能写这个剧本!”
苏小卫“心肠一硬”,从冯小刚手中接下了这个活儿。回到家里,苏小卫与霍建起一起静心研读小说《余震》,最终选择以“亲情”、“家庭”作为太主题,并把原著以女儿为线索,改为母亲、女儿、儿子三人并重的叙事视角,以此表达“家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的故事内核。
在剧本故事概梗中,苏小卫含着热泪写道:“23秒,32年。从唐山到汶川,两次大地震都让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通过剧本说的是,家其实还在,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不管离开多远,我们每一天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改编的大方向,希望她赶紧拿出剧本。霍建起朝苏小卫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你安心地写剧本吧,家务活,我全包了!”
接下来,苏小卫用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霍建起看完初稿后,认为冯导肯定要让她修改,而且不止一次。
苏小卫把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心里的那根弦紧绷起来了,吃饭不觉得香,上床睡不着觉。
知妻莫若夫。霍建起除了开车带妻子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甚至寻找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径。这样,她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了。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独自找到冯小刚,告诉他,自己过去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不休的情况,建议冯导要修改剧本时,语气和缓地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觉到他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待霍建起说完,冯小刚笑了:“霍导,你放心吧,我会同你老婆好语好言地商量的,绝对不会出现火药味……”
果然,这一剧本先后修改了8次。苏小卫觉得冯小刚是个很好打交道的导演,自始至终都把她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她的辛勤劳动。
有一次,苏小卫颇为纳闷地对霍建起说:“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一直对我‘以礼相待’,说话和风细雨像个绅士呢?”霍建起这才透露出谜底。苏小卫说:“想不到你的公关能力这么强!”
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期间,冯小刚需要改动剧本,哪怕只动一个字,也会打电话征求苏小卫的意见。她和霍建起感动不已,终于明白:大腕正是通过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细节炼成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这个片子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则认为这块冯氏奖牌,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
7月25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各地观众的新闻,称这部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引发了汶川大地震的经历者及80后观众的共鸣。
看完这则报道,苏小卫和霍建起喜极而泣。她向丈夫表示:“我始终是一个业余编剧,不会因为写了《唐山大地震》就改变很多。你和儿子,永远在我心目中最重!写了这个本子,我更加意识到亲情及家庭的可贵……”
霍建起对她说:“我要以冯导为榜样,拍出比《唐山大地震》更有冲击力的好电影,作为献给我们结婚30周年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