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其可促进学生知识内涵、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语文是学生初中学习中重要门科目之一,其可促进学生口语表达、道德情感等能力的提升。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本文讲述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制度的制定,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较为关注。教师需利用有效措施,端正初中生学习态度,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对思想、道德、科技、节日、历法等方面都有所概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是该科目教师需重点关注的话题。
二、 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现在多数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较为溺爱,对其家庭教育不重视,该种情况则不利于其道德素质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使学生明事理,讲道德,对其错误的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例如,可使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从小事做起,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其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其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多样的全球文化在方便我们的平常生活时,也同时冲击着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少之又少,这非常不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学生本应该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利力量,但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被流失。在该种情况下,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传统文化渗入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会增强学生一定的责任感,也会给予文化新的内容和力量,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三、 怎样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剂,在学生学习中,调动其学习兴趣会使其参与到课上学习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可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例如,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师在讲授《论语第十二章》时,可先应用微课形式为学生介绍孔子人物事迹,再为其讲解儒家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将知识引申到课程内容教学上。该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其愿意更进一步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二)针对汉字学习,引出传统文化
中国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对汉字的描写。例如,语文教师发现好多学生在写初中语文作文时,字体既不工整又很模糊,这在初中考试当中是减分的重要一项,也不利于其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告诉学生字写不工整会减分时,也需为其讲明汉字对中国人的意义。教师需应用一节课的时间,利用从网上找到的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视频方式,为学生讲解。首先,给学生讲解汉字的起源;其次为学生讲解各朝代书法家的书法艺术,最后告诉学生,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先人对我们的寄托与希望。字寫得横平竖直,可体现出先人希望我们做个正直的人,做事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的民族精神,把汉字写清楚是做人的一种态度。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使其认真练习写字,从而在加强其书面分数的基础上,也能使汉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三)增强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阅读文学名著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国的四大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对四大名著进行阅读,可开阔学生眼界,使其汲取一定民族精神,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古典名著较为不感兴趣,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其阅读名著兴趣。
例如,在讲解初中语文《智取生辰纲》内容时,为很好的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定的《水浒传》名著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其播放《智取生辰纲》影视片段。该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还可吸引其好奇心,使其积极进入名著阅读中,使其在名著中领悟封建社会下,起义者的智慧与力量,从而使其更加珍惜现在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
在讲解初中语文《三顾茅庐》时,教师还可应用以上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通过刘备的谦虚,使其领悟到做人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并在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应不怕困难,勇敢地去克服,培养其谦虚且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使其从文章内容中领悟一定道理,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 结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可提高其道德修养,还可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应用一定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其民族精神,促进其未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
[2]王辉.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路径[J].课外语文,2017(9):175.
[3]郭成艳.追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8(24).
作者简介:
刘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第五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制度的制定,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较为关注。教师需利用有效措施,端正初中生学习态度,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对思想、道德、科技、节日、历法等方面都有所概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是该科目教师需重点关注的话题。
二、 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现在多数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较为溺爱,对其家庭教育不重视,该种情况则不利于其道德素质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使学生明事理,讲道德,对其错误的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例如,可使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从小事做起,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其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其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多样的全球文化在方便我们的平常生活时,也同时冲击着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少之又少,这非常不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学生本应该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利力量,但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被流失。在该种情况下,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传统文化渗入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会增强学生一定的责任感,也会给予文化新的内容和力量,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三、 怎样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剂,在学生学习中,调动其学习兴趣会使其参与到课上学习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可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例如,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师在讲授《论语第十二章》时,可先应用微课形式为学生介绍孔子人物事迹,再为其讲解儒家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将知识引申到课程内容教学上。该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其愿意更进一步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二)针对汉字学习,引出传统文化
中国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对汉字的描写。例如,语文教师发现好多学生在写初中语文作文时,字体既不工整又很模糊,这在初中考试当中是减分的重要一项,也不利于其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告诉学生字写不工整会减分时,也需为其讲明汉字对中国人的意义。教师需应用一节课的时间,利用从网上找到的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视频方式,为学生讲解。首先,给学生讲解汉字的起源;其次为学生讲解各朝代书法家的书法艺术,最后告诉学生,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先人对我们的寄托与希望。字寫得横平竖直,可体现出先人希望我们做个正直的人,做事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的民族精神,把汉字写清楚是做人的一种态度。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使其认真练习写字,从而在加强其书面分数的基础上,也能使汉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三)增强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阅读文学名著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国的四大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对四大名著进行阅读,可开阔学生眼界,使其汲取一定民族精神,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古典名著较为不感兴趣,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其阅读名著兴趣。
例如,在讲解初中语文《智取生辰纲》内容时,为很好的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定的《水浒传》名著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其播放《智取生辰纲》影视片段。该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还可吸引其好奇心,使其积极进入名著阅读中,使其在名著中领悟封建社会下,起义者的智慧与力量,从而使其更加珍惜现在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
在讲解初中语文《三顾茅庐》时,教师还可应用以上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通过刘备的谦虚,使其领悟到做人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并在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应不怕困难,勇敢地去克服,培养其谦虚且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使其从文章内容中领悟一定道理,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 结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可提高其道德修养,还可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应用一定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其民族精神,促进其未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
[2]王辉.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路径[J].课外语文,2017(9):175.
[3]郭成艳.追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8(24).
作者简介:
刘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第五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