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票市场谁主沉浮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p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牛素娟在1999年经营工作的方针中,谈到进口业务要充分发挥集邮系统网络优势,大力推动港澳邮票和外票的销售,进一步扩大国营主渠道在外票经营中的市场份额。牛总经理的这番讲话真是切中了要害,讲到了点子上,给我国众多的外票收集者带来了希望。
  
  外票收集在中国
  
  外票收集在中国过去长期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边缘地位。解放前,邮商主要经营的还是清代票和民国票;外票收集者大多也同时收集中国邮票,他们约占集邮者总数的40%,但绝对数字很小。新中国成立后,外票收集的黄金时代是在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的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集邮公司于1955年开业,在经营新中国邮票的同时,也经营苏联和东欧诸国的邮票,给中国的集邮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当时的一句政治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因此收集苏联东欧邮票还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了,甚至是一种政治上进步的表现。一些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苏联邮票,如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和七年计划的纪念邮票,甚至被当作思想教育的教材和人们送礼的佳品。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集邮者中,多数人都有过收集苏联和东欧诸国邮票的经历。后来随着中苏论战的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邮票的进口也渐渐减少,到文革阶段,收集外票竟然成为一种罪过。
  我国集邮活动的恢复,已经是80年代的事了,而外票的收集却已中断了十多年。这时的形势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大不一样,人们在经过长期的政治禁锢后,仿佛进入了一个文艺复兴阶段,对多彩的外部世界有股强烈的追求欲望。西方的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和影视节目被大量地介绍进来。令人遗憾的是,外国邮票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像外国文学、音乐和影视节目那样高的评价和地位。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有四,一是集邮活动在我国得到恢复后,各级组织迅速将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之中,集邮协会在工会和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为配合各项中心任务组织各种展览和研讨活动,新中国邮票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角。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集邮成为第二股票,越来越多的人将集邮视作投资行为,投资的对象是近期纪特票和小型张。外票由于不具有增值的前景,无法成为收集的热点。三是流通渠道不畅,即使有人想要收集外票,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四是外票收集对收集者的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从而限制了收集者人数的扩大。收集外票与阅读译成中文的海外文学书籍和观赏海外影视译制片不同,收集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外文能力,见到一枚外票后,起码要知道这枚邮票是哪国发行的?什么年代发行的?发行目的是什么?才谈得上产生收集的兴趣。这就好比要求一个喜爱看海外影视节目的观众,一上来就要求他能看原汁原味的海外原版片一样困难。此外,收集者手头还要有一定的参考资料,如斯科特、米歇尔或香槟邮票年鉴,才能提高收集水平。当然,一定的经济后盾更是必不可少的。
  
  金字塔状的外票收集者
  
  既然外票收集有这么多的麻烦,那么在中国是哪些人在收集外票呢?有多少人在收集外票?他们为什么收集外票?中国外票市场的潜力何在呢?中国的外票收集者从人员构成上看呈金字塔状,位居塔底的是为数众多的有海外亲属和海外朋友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国内朋友。据统计,仅上海一地,就有几万上海籍人士在海外求学和工作,他们在国内的亲友则是这个数字的三至四倍。从全国范围看,对外票感兴趣的人总数约在50万左右。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是外票的“亚集邮者”,其中的大多数人也同时收集新中国邮票。他们大多从海外亲友的来信中开始接触到外国邮票,外票上的新鲜知识和缤纷的色彩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求知和求新是他们产生收集外票欲望的主要原因。他们并无明确的收集方向,只要是漂亮的外票或有趣的外票就属于收集的对象。他们是外国发行的中国题材邮票如美国的生肖邮票的最大消费者。美国从1992年底发行鸡年生肖票,一开始并没有被美国本土集邮者接受,甚至被评为当年“最没必要发行的邮票”。但这套发行量以亿计的邮票却受到美籍华人的极大欢迎,他们把这套邮票的发行看作是海外华人对美国社会贡献的一种肯定,于是他们大量购买这套邮票,致使美国邮政部门最终下决心开始发行中国生肖系列邮票。中青年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一些热门题材的外票,如戴安娜王妃逝世纪念邮票、法国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邮票、各种球星影星歌星的纪念邮票,也会受到这些人的青睐。在戴安娜王妃逝世后,笔者就曾见到一些不知集邮为何物的白领丽人,一下子就买了几大张戴安娜王妃逝世纪念邮票,甚至不问其价格高低。亚集邮者约占中国的外票收集者总数的70%以上。他们是收集外票的主体,任何外票经营者都不能无视这个群体的存在。
  位于金字塔中部的是一些严肃的外票收集者。他们大多数居住在大城市,文化程度较高,各种年龄层次都有。他们具有一定的外文能力和外票收集知识,订阅各种集邮报刊,及时了解外票发行信息和各地的行情,有的人还有邮票年鉴。他们经常去逛邮市,在邮市上调剂余缺。有些人与海外邮友保持着通信交换的关系,在邮市上也出售一些多余的外票。有些人也通过邮购来获得外票。这些人约占中国的外票收集者总数的25%,人数在10万左右。他们是一批理性的消费者,是铁杆外票收集者。他们的绝对人数虽然比不上位居金字塔底的亚集邮者,然而却是邮市上外票的主要购买者。他们的人均购买外票的数量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约占中国的外票收集者总数5%左右的专题邮集组织者、外票研究者和爱好者,年龄在40岁以上,文化水平高,人数约在2万左右,经济能力较强。由于大部分专题邮集中都少不了外票,因此他们对外票的要求很高。他们绝不泛泛地收集外票,而是针对自己邮集的不足,有方向性地去购买和收集一些高档邮品,主要以早期的实寄封片戳为主,兼顾样票和变体等珍罕品。他们的人数虽少,而人均购买力却很强。
  与号称有近2000万人的中国集邮群体来说,近50万的外票收集者只占中国集邮者总数的2.5%。然而其绝对数字却比文革前要大得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稳步上升。他们是一批忠心耿耿的集邮者,他们的集邮兴趣与邮市的涨落没有关系。
  
  
  形形色色的外票邮商群落
  
  中国既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外票收集的群体,也就有了外票经营的商机。如今的国营集邮公司虽已开始经营外票,但品种单调,价格也缺乏竞争力。此外,集邮公司外票柜台的营业员普遍不具备相关的外票知识,无法解答消费者的问题。从经营的品种上看,局限在近期外国生肖票和一些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上,根本见不到早中期的外票,更不用提封片戳了。
  我国集邮公司从经营角度及经验上还很欠缺,从全国外票的市场营业额上来看,集邮公司的营业额也许还占不到全国外票市场份额的5%。从理论上说,集邮公司拥有外票经营的垄断权。中国集邮总公司是唯一有权从事邮票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地方集邮公司都无权进口外票,更不用说个体集邮经营者了。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个体外票经营者做得红红火火,其间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今只要翻开任何一本集邮报刊,就能看到各种出售外票的广告。从80年代初至今,从报刊上的外票广告的内容比较也能看出我国外票收集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后,我国最早经营外票的似乎是南方的一家邮社,该邮社最初经营的多为一些没有什么收集价值的花纸头。由于我国集邮者那时刚面临开放的外部世界,缺乏对邮品真伪和实际价值的鉴别能力,因此花纸头也有广泛的市场,结果那家邮社由此起家,成为集邮界颇有影响的巨头之一。而现在的外票广告中已不再有花纸头了,邮票的标价也日趋理性化,暴利已经消失,外票销售进入了微利阶段。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里,外票的流通渠道较为畅通,邮市中往往留有外票的一席之地,外票的社会需求不那么强烈。于是一些外票经营者就将目光投向边远城市和农村地区,方法则是办邮购。他们印制了大大小小的邮刊,每套邮票都有标价。这种邮刊最初是“索目五角”,即寄上五角钱,就寄上一份目录,现在的成本已不止五角了。邮商与客户的来往信件均要求贴用纪特邮票,原因在于信销纪特票也是一笔收入。在众多的外票经营者间也有激烈的竞争,一些信誉好的经营者逐渐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站住了脚跟,而一些经营不善者则被淘汰出局。如上海有位D君,从事外票邮购业务多年,口碑甚佳。D君很早就购置了电脑,专门从事英属地邮票的邮购业务,每套邮票均按斯科特年鉴标价为准。如今已发展到“以销定产”的阶段,即顾客提出所需邮品的目录号,他就向国外邮商进货,当然价格比现货高些,但不致产生邮品的积压。D君如今已是一位专职外票邮购商了。这些外票邮购经营者中也有专题或国别上的分工,有的专门从事绘画专题的业务,有的则从事体育专题或动物专题的邮购业务。一般来说,一个邮商如果拥有20个左右的固定客户,就能达到社会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如有40个固定客户的话,就可以将外票邮购作为自己的职业了。除了邮购商外,还有在邮市上长期租用摊位的经营外票的有照坐商,以及没有摊位、在各大城市间穿梭经营的无照行商。在上海市,较大的坐商大约有近10位,无照行商就更多了。
  上面所说的邮商还是个体行为,在市场竞争中,还出现了一些独资、合资以至外资的经营外票的邮社,他们有营业执照、广告权和固定的营业场所。
  从经营的品种上看,如今大多数邮商或邮社经营的是近期外票,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外票。有些在全国邮刊上刊登广告的邮社,甚至只经营近十年之内的外票,很少见到早期的封片戳。从外票的国别上看,北方的邮社以苏俄、东欧邮票为主,长江流域的邮社以西欧、美国邮票为多,而南方邮社则以东南亚邮票为其特色。从价格上看,一些大路货邮品的价格互有上下,那就要看购邮者的眼力了。一般的操作原则是,单枚外国新邮的最低市价在3元以上,一枚外国实寄封的市价在5元以上,一枚外国邮资片的市价在6元以上。五六十年代的邮品价格面议,一般根据斯科特目录价打八折。从外票的全国市场销售总额上看,应该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敢问路在何方?
  
  从理论上说,除了国营集邮公司外,其他的任何单位都不具备外票的进口权,也许现在没有一家经营外票的邮社或个人拿得出中国海关出具的邮票进口纳税单据,以证明所经营外票的进口合法性。可是众多的个体邮商或集体邮社的外票经营却在蓬勃发展。笔者就此曾询问过一些个体邮商,据说现在海关对通过邮递进口的半公斤以下的成包邮票一般都免税放行,有的邮商还顺利地收到外国寄来的成本的定位册和邮集。如果进口的邮票数量再多些的话,也只征收不多的税,但这仅对个体邮商而言。那些在邮刊上大做广告的邮社如何解决大宗邮票的进口问题,就是一个不解之谜了。还有为数众多的业余外票经营者,他们并不以外票经营为自己的主业,只是将自己与海外邮友通信交换而来的多余邮票在邮市上卖出,由于这些邮票都没有纳税,因此在价格上就有很大的竞争力。如美国1999年发行的生肖兔票,集邮公司的标价是每枚4元人民币,而上海静工邮市上只要3元就可购得。这样的水货无疑对集邮公司的经营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邮票公司要规范市场,就必须取缔那些违规经营的机构,可是应该由谁来执法呢?
  其实,集邮公司自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优势,那就是集邮系统的网络优势和规模、品牌效应。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集邮公司,对广大集邮者来说有比个体邮社和邮商高得多的信誉度,只要国营集邮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一定能在外票经营上做一番有声有色的事业。具体来说,集邮公司必须对外票的收集者队伍作一番认真的研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销售方针。对于那些人数最多的外票亚集邮者来说,应该多做外票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可以在报刊上做广告,印发一些免费赠送的外票宣传资料,引导他们走上系统地收集外票的道路。对于那些铁杆外票收集者来说,则要扩大外票的经营范围和种类。首先从扩大经销外票的国别入手,增加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邮票销售和专题邮票销售。此外再增加中期外票的销售和封片戳供应。对于那些专题邮集组织者来说,则要进行定向服务,可以与海外有信誉的邮商建立固定的供货渠道,将国内集邮家的需要及时通知海外邮商,以补国内集邮家之缺。中国集邮总公司还应该争取成为某些外国邮票发行部门在中国的邮票销售总代理,更大规模地从事外票经营。从国营集邮公司的管理上看,对一些确有能力独立进口的、守法的市级集邮公司,能否考虑给予一定的外国邮票进口权,以形成竞争机制。有条件的话,是否可以考虑将集邮公司的摊位对外商开放。对于从事外票经营的营业员来说,则要加强业务培训,增加他们的外票知识,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外票收集者衷心希望中国的外票收集在新世纪中出现崭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照相机是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的产物。顾名思义它是专门用于拍摄照片的器械,更是一种忠实纪录现实的工具。最早的相机起源于一种名为“暗箱”的装置(图①上)。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已经早于西方有了光学方面的著作,战国时期墨子的《墨经》在涉及光的条目中就有关于“针孔成像”的论述。而后直到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才知道利用墙壁或窗户上的小孔可以把室外的景象倒映在一间不透光暗室的墙面上。大约在17世纪初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合作日趋频繁,与外国联合发行的同图邮票也越来越多,引起集邮者的兴趣与关注。现将此类邮票略作归纳与展示,以飨同好。    一、中外联合发行的同图邮票    这是中国与某国邮政部门合作,为纪念或宣传某一人物、事物,达成一致协议,由两国联合设计、发行的邮票。中外联合发行同图邮票始于1990年,当时中国和加拿大为宣扬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联合发行了“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
期刊
本刊讯记者从国家邮政局有关部门获悉,湖南省集邮品公司违规仿制《炎帝陵》邮票的纸质烫金纪念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扰乱了邮政通信市场和集邮市场的秩序,损害了中国邮政的形象。  为严肃纪律,国家邮政局作出如下处理决定:湖南省邮政局疏于管理,予以通报批评,国家邮政局在3年内不批准湖南省邮政局仿印邮票图案制作集邮品;没收湖南省集邮品公司超量制作仿《炎帝陵》邮票纪念张的全部收入88万元;责成湖南省邮政局
期刊
本刊讯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沈阳市邮政局联合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对非法仿制销售“绝版世纪珍邮”生肖纯金卡进行了依法查处。6月1日联合执法人员当场在当事人孙某的铁皮柜中查获非法销售的8册集邮品。  据有关执法部门认为,此案是一起严重的违法制作、销售集邮品行为。此案的查处受到国家邮政局、省邮政局的高度重视,国家邮政局专门发来紧急通知,要求严肃查处。  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宣传邮政法律法规,教育公民遵纪
期刊
1999年6月22日,期盼已久的“高山花卉”特种邮资明信片终于与广大邮人见面了。在近几年发行的众多编年邮票及“文房四宝”、“万国邮联”等4枚一套的明信片大幅跌破国家售价的情况下,“高山花卉”特种邮资明信片为何能在国家售价之上成交活跃,在邮市上逐步走红呢?  一、物美价廉的面值效应  “高山花卉”特种邮资明信片一套4枚,面值仅为6元。其中前3枚“灰石岩报春”、“蓝玉簪龙胆”、“红波萝花”面值均为60
期刊
3.追尾效应  1995年发行的“世乒赛”小全张发行量530万,市场价格150元左右;1986年发行的“邮联二大”小型张同为纪念邮票,发行量只有388万,但市价尚不及前者的零头。  这就是“追尾效应”。通俗地讲,就是“炒新不炒老”的现象,这在邮市中屡见不鲜。比如“上海浦东”和“敦煌壁画”小型张,发行量接近2000万,目前市场价格分别在30元和40元左右,而1986年发行的“白鹤”小型张发行量只有5
期刊
每年10月9日,世界各国邮政都庆祝世界邮政日——世界邮政大家庭的节日。  为了广泛地宣传邮政在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1969年召开的东京万国邮联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9日万国邮联成立纪念日定为“万国邮联日”,要求各会员国从1970年起在该日组织各种宣传和纪念活动。1970年10月9日是第1届万国邮联日。在1984年召开的汉堡万国邮联大会上又通过决议,将“万国邮联日”更名为
期刊
在北德意志联邦邮政总局局长斯特凡的倡议下,1874年9月15日,美、英、法、德、俄、瑞士、瑞典、埃及、土耳其等22个国家的代表聚会于瑞士伯尔尼“青年贵族”会议厅,召开第1届国际邮政大会。10月9日,大会签署《关于创立邮政总联盟的条约》(即《伯尔尼条约》),宣告邮政总联盟成立。187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届大会将邮政总联盟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万国邮联的建立标志着世界邮政事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第1届
期刊
近来,由于管理层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周边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邮市中的盲目乐观情绪明显有所抬头。随意翻翻一些收藏类报刊,就会发现在某些老作者的文章中,简直能够给人以这样的印象,似乎大行情已经紧锣密鼓、随时都有可能降临邮市一般。那么,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换句话说,目前市场是否真的已经坚实触底、大行情的“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吗?持此种论调者恐怕多半还是要以失望而告终。  央行第七次降息、
期刊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聯运吞吐量快报(2020年9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