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妻子刘春花是个教师,我的女儿刘小花是个医生。夹在家庭生活中的我,自然是她们唠叨的对象。
  不过,首先声明一点。我对教师和医生这两个职业,没有丝毫的不尊重。相反,我十分尊敬和崇拜这两个职业。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我的脑海里,教师的美好形象已经根深蒂固,无法用其他的不利影响,撼动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而自我出生起,甚至没出生,还在娘胎里,我就受到医生的关爱与呵护。至今,我每年都要造访医院,寻医问药,治疗和调养我日渐衰弱的神经。我写这两个人,纯属聊一聊我的家事,与她们的职业没有绝对的关系,希望没有在不经意中,冒犯众位大神们。
  这里需要重点交代我的妻子刘春花和我的女儿刘小花,她们为什么都姓刘,而且名字里都有一个花字?这个事情,是我没跟刘春花办理结婚证前,就议定好的。刘春花的理由简单却充分,她说你已经有了个姓你姓的儿子,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你已经拥有了延续下去的血脉。而我呢,还是单身一个,我不能对不起列祖列宗,给老刘家绝了种,所以今后有了孩子,无论男女都要随刘姓。刘春花是个孤儿,八岁时就没了爹娘,在苦难的岁月里,她一路走来,凸显了她的坚强。我当时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了她。做人不能太强势对吧?就是因为强势,我弄丢了我原来的家庭,弄丢了前妻,弄丢了唯一的儿子。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刘春花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不过分,且合情合理,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女儿出生后,在出生证上,刘春花没有再征求我的意见,就直接把女儿的姓名那一栏,让医生写上了刘小花的名字。我曾满怀疑问地问过她,怎么给孩子起了这么个俗气的名字?她非但不觉得俗气,反倒觉得很得体很有意义。她亲了一口女儿正在皱起的眉头,在其眉心上留下轻轻的唇印,而后仰起头,将一头散乱的头发顺到脑后,如同下过蛋的母鸡一样咯咯笑起来,我是大花,她是小花,这有什么不好吗?这不充分证明你家里长着两朵花吗?你不想一想,你眼睛里和生活里长着两朵花,你不感到喜悦和快乐吗?刘春花一连串的反问,几乎把我的脑袋砸晕了,她不愧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拥有循循善诱的语言艺术,和对严密逻辑的把握与掌控。
  我的苦笑在脸上挤了又挤,终于挤出了一朵不太像花的花儿。而刘春花却把自己的脸庞,弄成了一个大花朵,伴随着花朵的尽情绽放,撒了一地咯咯咯音乐般的笑声。
  这里还要说一说我的前妻和儿子。虽然我们曾经有着世界上十分亲近的关系,可是这种关系在几年前就已经千疮百孔了。我的前妻无法忍受当时的家庭生活,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我,她经常唠叨我,不是个有出息的男人!不求上进的男人!看看你周围的男人,哪一个不比你混得好混得强!到现在,你看看你混得算什么?她说的那个现在,是若干年前的事,已经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一个轻易不能触碰的角落。若干年前,我周围的同学同事,包括跟我十分要好的几个朋友,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跑出了各自的水平,展示着男人们应有的风采。从政的从政,经商的经商,即便是干个体的,也混得头是头脸是脸的。大家每年至少都要聚会一次,喝酒聊天谈理想,那个做派与张扬,像根针一样,深深刺疼我身体的敏感部位。有一回,我出了个小车祸,车主逃逸,我连医药费都要向朋友们借,真是寒碜透顶了。恨铁不成钢的前妻,对我已经忍受到了极限。她离开我后,凭借着她的美貌与风情,找了个大老板,如今吃香的喝辣的。几次在大街上碰面,我都想主动跟她打个招呼,可她视我如空气一样,让我倍感自讨没趣的苦恼。我的儿子虽然一直随着我姓,身上流淌着我们祖宗的血液,但他对我这个亲生父亲并不待见,除了他读书需要资金支持的那几年,我如期把生活费打到他的银行卡上,之后,他就没跟我联系过,我打电话他不接,发信息他也不回,好像我们的关系到此为止,寿终正寝了。他结婚的时候,我得到了小道消息,给他打过去十万块钱,估计他收到了,可能嫌少,也没给我回信息。看看吧,我的人生是多么的失败与不幸。有时候,我觉得活着真没意思,可是又缺乏死的勇气。
  当然,我给我结婚的儿子打钱,刘春花并不知道。她如果知道了,她的唠叨肯定如春秋两季天上的雨水一样,细如针线,密织细缝,洋洋洒洒,绵绵不绝。而这笔钱,对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需要我勒紧裤带,再戒烟戒酒甚至疏远一些朋友若干年。
  我的女儿刘小花,從小就知道唠叨,不仅当着我的面唠叨,当着刘春花的面唠叨,还无所顾忌地当着她同学的面唠叨。那时,她唠叨的主题,就是我这个当爸爸的太抠门了。每次从幼儿园里蹦跳着出来,只要看到我,嘴巴就噘得像个小油壶。她不喜欢吃咪咪虾条,而我每次都买这种廉价的食物给她吃。我刚才说了,经济上我的“压力山大”,无法承受女儿任意的消费。刘春花怪罪我,你不能给小花买点儿改样的,能多花几个钱?钱可是你的命?如果你的命比你的女儿重要,你就跟你的命过去吧!刘春花的口气,跟我的前妻生气时极为相似,同样使我全身起着鸡皮疙瘩。世上的女人难道都是一种物质做成的?而具有同一种物质所释放出来的功能?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真会扯淡,水是什么,柔弱的象征,水做出来的东西怎么会冰冷如铁。而有一次,刘小花的几个同学,从我和刘小花的身边经过,刘小花的嘴巴正在变成一个可爱的小油壶,那几个同学叽叽喳喳地讪笑着,那个就是刘小花的抠门爸爸吧,就喜欢给刘小花买垃圾食品吃的爸爸。她们几个不谙世事的小朋友,懂得什么?知道生活的艰辛吗?可是,她们的眼神,让我的自尊心受到非常尖利的伤害。
  有时,刘春花见我下不了台,也会偶尔安慰我。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往前看,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面包会有的。她说她母亲活着的时候,她也是在唠叨中度过的。最让她刻骨铭心的唠叨,发生在她第一次恋爱,那时她母亲尽管疾病缠身,而嘴上与心上没有病。刘春花不无动情地回忆,他真是个好小伙子,能吃苦耐劳,对女孩子也百般殷勤,每天上下班,无论风里雨里雪里,无论白天与黑夜,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我下班的路上,陪我走过那段没有路灯且泥泞不堪的路。他真的感动了我,我决心跟他认真地谈一场恋爱,然后找个合适的日子嫁给他。母亲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我们恋情的,她老人家吃了不小的惊吓,双手狂拍着自己的大腿,哎呀哎呀地叫了一个下午。之后,母亲用一碗鸡蛋面,成功把我锁到黑屋里,死活不许我再见到他,甚至不许我见蓝天和阳光。每当夜晚来临,小伙子在窗户外面学鸟叫,可是我只有用眼泪告诉黑夜,不行,我出不去了,没自由了。母亲坚硬如铁,残忍地告诫我,什么时候反省成功,什么时候去上班。她没经过我的同意,私自到学校帮我办了病假手续。老人家还十分霸道地切断了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她认为那时的任何一丝联系都是十分危险的,都是可能引起爆炸的导火索。就这样,母亲陪着我,整整唠叨了一个半月。就是在那一个半月里,我知道了她的过去,我父亲的过去,还包括我们家族的过去。所有的过去,都包含着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的话,吃亏在眼下。还真让她老人家说对了,刘春花继续唠叨着那段她自己和她母亲以及他们家族的历史。那个小伙子,后来由于偷盗,入狱五年。刘春花长长叹了一口气,将两条手臂放在自己的脑后,重重地倚靠在床头上,眼睛里褪去一层暗淡的色泽,从窗外吹进来的风,撩起她的刘海,在她的眼睛与额头之间飘荡。   刘春花无疑给我上了鲜活生动的一课,现身说法,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和隐私,目的就是让我从女儿唠叨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正确面对各种唠叨,并使之堂而皇之。
  不能不说,刘春花对我的疏导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对着刘小花的唠叨,我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不料,这个事情出现了天大的反转,面对我的冷漠,刘小花反倒不唠叨了,一段时间表现沉默,也没在刘春花面前和她的同学面前,说我一个不字。真是奇了怪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世界这个万花筒,处处充满了诡异和变数。


  刘小花长得真快,在我们的眼前没晃几晃,就长成了个美人胚子,一笑俩酒窝,露两颗小虎牙。初中的那几年,喜欢跟我比个子,只要逮住机会,不论在家里,在校门口,在商场超市,在服务区,还是在景区,或者在公共卫生间外面的洗手盆旁,她都会笑眯眯地站到我跟前,用她的手掌,化作刀子的形状,从她的头顶开始,冷不防地向我的身体横切过来。从我的腰窝开始,而肚子,而肩膀,而脖颈,而耳朵,直到切到我的头顶。经受过每一次的刀切,我不仅不感到疼痛,还感到无比舒服。
  我跟刘春花说,咱们的刘小花又升高了。就这样,便打开了刘春花的话匣子。刘春花正在喝稀饭,或者刷锅,或者顶着一头的卷发,或者发微信,或者啃一个快要坏了的苹果。听我这么一说,她都会停下这些对她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厌其烦地反问我,你光知道说,你可知道她是怎么长高的吗?
  我回答,我当然知道,那是岁月的力量,或者说时间的力量。可是我没有沿着刘春花的思路唠叨,因为我已经听惯了她的语气里的各个词语,甚至标点符号,我想借用《焦点访谈》节目的开篇语,用事实说话。我挺了挺自己的身子,意思是告诉她,看看吧,我是多么高大的个子,她刘小花就是伟大的遗传基因的结晶。
  刘春花扑哧一下,又扑哧一下,再扑哧一下,在她一下接着一下的扑哧中,她把她嘴里的唾沫,几乎消耗殆尽。她撇了撇嘴,把一丝鄙夷拉到她的嘴角上说,屁!就你,三等残废,还谈什么基因?
  真是,我一米七三的身高,竟是三等残废?她刘春花的二等和一等残废,又会是什么样子?
  刘春花不顾我的反对,自言自语地说,我每天给刘小花吃的什么?喝的什么?你难道没看到?难道你的眼睛瞎了吗?
  我的眼睛没瞎,好好的,一个一点五,另一个还是一点五,在周围人的视力中,我可以算得上神视力了。其实,刘春花给刘小花吃的喝的,都是些普通平常的东西,无非她煮的粥黏一些,煲的汤浓一些,牛肉卤的烂一些,牛奶混搭的多一些。还有,冷热酸甜拿捏的好一些。
  刘春花说,这还不够?这就叫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嗯,这一点,她说得可能有一定道理,她除了教好自己的学生,投入时间较多的,就是看一些关于营养方面的书籍,对于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爱到几近疯狂的程度,为了避免我跟她争电视,上卫生间的时候,她也别着遥控器。在刘小花的身上,可以说她用足用活了她的业余学习成果,也用足用活了她的唠叨作料。
  刘春花时常端一个青花瓷碗,吹着气,送到刘小花的学习桌子前,小心地说,孩子,喝了吧,对身体有好处。刘小花通常表现得不是太配合,甚至态度很无理,她仍然保持着噘嘴的坏毛病,不!我不饿!有几次,刘小花将放到她面前的碗,无情地推了出去。哎呀,碗里的粥,或者汤,或者羮,天女散花一般撒了一地。刘春花哎呀哎呀地叫一通,没忘了打扫自己亲手制造的战场。
  一转脸,刘春花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張开血盆大口,一步步向我走来。哎呀,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她刘小花惹的祸,通常由我这个旁观者付出代价。等刘小花睡熟了,刘春花非要把我戳醒,拽到客厅里,关上严实的门,开始如泣如诉地跟我说话。她通常的第一句都会说,你看看,你看看,我这是图的啥?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看看,我可是为她好?可是为了她长身体,今后有个好本钱?我回答,是的,是的。而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我连续回答三次是的是的,她就会将目光变成愤怒的刀子,捅向我的淡定与无辜。你老是是的是的,是什么意思?你难道是在应付我吗?我看你跟你女儿一样,都不是个好东西!其后,我学精明了,当我说到第二次是的是的的时候,再也不说第三次,便岔开话题,表扬表扬她两句。这样,刘春花好像好受多了,心脏跳得缓了,说话的语速也渐渐慢了下来,而从窗帘的缝隙里钻进来的光线,也在一点点变得明亮起来。我连续打了几个呵欠,她会不耐烦地批评我,算了,算了,睡吧睡吧,看你跟一辈子没睡过觉的样子。
  刘小花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是校园里数一数二的校花。很自然,刘小花的周围,男孩子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
  刘春花告诉我,盯住她,不要放松,别让她迷失了方向,这个时候,她是最容易误入歧途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女孩子不同于男孩子,一旦方向迷失了,青春就会失去本来的光华。
  可是,在捉迷藏方面,我再是高手,却怎么能是一群孩子们的对手呢?他们这些孩子们,比我们那个时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了去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我不仅不是诸葛亮,甚至连诸葛亮的皮毛也沾不上。哎呀,头疼,我怎么可能是他们一群精灵的对手呢?问题出来了,刘小花意外地怀孕了。
  这个好了,捅了马蜂窝,刘春花不依不饶,鼻涕一把泪一把,哭得死去活来。
  我劝说刘春花,千万别哭了,这事儿要是张扬出去,咱们的小花还怎么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们还怎么活?
  刘春花的哭声渐渐小了下去,看来我的劝说起了作用。刘春花把声音藏了起来,并不代表她不难过,也不代表她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利用三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无声地与时间和空间做着对抗。
  我带着哭腔说,春花,你喝点水吧?睡会儿觉吧?事情已经这样了,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我希望刘春花能够振作起来,继续着她的唠叨。如果她真的能够唠叨下去,说明她过去了这道坎。   时间在时间里迈着大步。第四天,刘春花喝了水。第五天,睡了觉。到了第六天,刘春花用一只苍白的手,无力地冲我摆了摆,过来,坐。刘春花的身旁放着一个板凳,仿花梨木,是我们前年在地摊上讨来的。
  果然,她准备开始唠叨了。我像只惊喜的猴子一样,一屁股坐到刘春花的身旁,两只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那个话题的唠叨,一直持续到刘小花考上大学。
  值得庆幸的是,刘小花似乎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十分强大,她居然在那种环境下,不多浪费一点儿时间,如期进入大学的校门,的确是我和刘春花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这里面,也许本身就有刘春花的唠叨起了作用。也许,刘小花实在忍受不了刘春花的唠叨,决意离开这个环境,才下定决心,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一举成功的。说不定,刘春花的唠叨真的起了作用,这个还真说不定!
  离多见少,大多时候,刘春花只有在电话里跟刘小花唠叨。可是,刘春花这边刚起个头,刘小花就急不可耐地把电话掐掉了。这一招,好像踩住了刘春花的尾巴一样,她对着空空的冒着忙音的话筒,哎呀哎呀地叫起来,一双脚扑腾到地板上,咯噔咯噔地响。
  刘春花便求救于我,你好好唠叨唠叨你的宝贝女儿吧,别让她再犯错误了。
  我回答,好的好的,是的是的。
  她马上变脸,什么是的是的?你什么时候变成这个熊样子?唯唯诺诺,像个男人吗!我刚刚说了一个是的是的,她就受不了了,真是时代不同了,什么都在变。看来,刘春花的脾气与审视社会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


  刘小花外出求学期间,我喜欢到森林公园转一转,美其名曰锻炼,归根到底,是想远离或逃避刘春花的唠叨。
  小城的南部新区,刚建成一个上万亩的森林公园,公园里种植了各种杂树,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嘈杂而拥挤的街道。在这个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密度较高的平原地區,能够建设这样一个公园,一方面说明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城市的建设者们,的确开动了脑筋,下定了决心,可以说干了一件对现代和未来都了不得的事。尤其之于我,现实中直接的受益者,更是激动得不得了。如果再往深处挖一挖,直接的受害者也不是不可能。
  去森林公园转一转,顺便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得到无数个类似奖赏的点赞,未免不是个好事、快事、美事。刘春花看到我发的图片,知道我又去森林公园锻炼去了,她很放心,也很无奈,即便是她那个时候再想唠叨,我这个家庭中的唯一对象,还忙着呢不是?她只有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电视,或者面向阳台,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更南一点的地方,在一个三面环山的一所大学里,刘小花身在其中。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想象,还可以说一个不太道德的臆想,认为这可能也是对刘春花的一种折磨方式吧。可是,渐渐地发现,我还是错了。刘春花一直没有荒废她的唠叨。当我终于挨到时间,回到家里的时候,刘春花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她一手抱着手机,一手忙碌着生活上的琐事,跟别人聊天。有一回,我开门的动静弄大了,可能影响了她聊天的效果,她用另一根手指竖在自己的嘴上,不失时机地冲着我翻了几次白眼。聊完了之后,她冷不丁地问我,锻炼回来了?她说的不是废话吗?我不仅回来了,马上还吃了饭了,还洗了澡了,还看了电视了,还准备上床睡觉了。我知道她一定还想跟我唠叨,而且这个话题才刚起个头。
  那是个晚上,严格地说是个傍晚,天不该黑得那么早,只是阴了天,雨水即将来临,定时的路灯,还没有应约亮起来。我匆忙走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回放着乱七八糟的事。比如刘春花,她为什么好唠叨?她的妈妈也不是这样的吧?在我跟她确定关系时,那个百病缠身的老太太已病入膏肓,只用游离的眼神盯着我,并没有唠叨什么。比如刘小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甚至连咪咪虾条这个古老的话题,也懒得跟我说了。她跟她的同学们,尤其是长得很帅,又肯在她跟前献殷勤的男同学们,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当我想到这个的时候,一辆没长眼睛的小汽车,从我的身后追上了我,并把我弄飞了几丈远。
  我住进了医院。一个月,我躺在床上。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我坐在床上。第四个月和第五个月,我时躺时坐在床上,偶尔下来扶在床上。到了半年之后,我虽然可以下床了,但是更为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医生说,我的听力受到撞击后,曾经一度消失,但回归本来的可能性也消失了。不得不佩服,这个医生是个高明的医生,有着高明的医术,他说得一点儿没错,尽管他摘下了他一直戴着的口罩,把说话的声音放到最大,我还是没有听到,他到底跟我的妻子刘春花和我的女儿刘小花说的是什么?我一点儿也听不到,只是,从她们母女惊讶的口型里,我读懂了大事不妙。
  我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只有图像。朋友们来病房里看我,对着我的耳朵喊,伙计,咋样了?我之所以这样断定他们这样说,一个是从他们的口型上,另一个从我们之间称呼的习惯上,还有一个就是从他们脑袋无奈地摆动中。平时,他们几乎不叫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只在我的身份证和档案里躺着,他们只叫我伙计,伙计长伙计短的,蛮亲切的,比叫某某某要敞亮得多。
  刘春花跟刘小花只要一照面,就不停地说着话儿。她们说什么?有没有说我的坏话?我睁大眼睛,发挥着想象,捕捉着她们的表情。有时候,她们会扭过头来,冲痴痴的我笑一笑。有时候看都不看,觉得戒备我简直是多余的,她们的话语无所顾忌地进行着。我心想,也好,母女俩能这样唠叨一辈子,不能说就是一件不好的事儿。
  那些日子里,我身体固然是痛苦的,而心里也算是快乐的。我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往事中刘春花与刘小花这样和谐相处,还是不多见的。阿弥陀佛,但愿时光静好,人聚不散,且行且珍惜吧。
  冬天来临时,一场北风一场寒。下了雪,刘春花炖了一只老母鸡,刘小花递给我一碗刚出锅的鸡汤。我美美地喝了一口,哎呀哎呀地叫起来。刘小花慌了神,歇斯底里地问了句,爸,烫吗?我回答说,嗯,烫,真烫,哎呀呀!
  刘小花高兴坏了,从屋里跑到小区院子里,把我能听见说话的消息,告诉给了在那里做义工的刘春花。刘春花急不可耐地拽住一把扫帚,一路哭喊着回到屋里,用疑惑的语气看着我问,真的可以听到说话了?
  我点了点头,不争气的眼泪从眼眶里流出来,弄花了泛着瓷光的脸庞。
  刘春花快走两步,一把抱住我的头,哎呀哎呀地叫,太好了太好了,老天爷终于开眼了。我的脑袋钻在刘春花的怀里,汲取着她身体的温度,一种别样的奶香味儿钻进鼻孔里,呀呀呀,好闻,好味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想,幸福来得真快啊。
  刘小花说,这下可好了,爸爸又可以陪你说话了。刘小花看着刘春花,不无兴奋的样子。刘小花整天陪着我,其实是在陪着刘春花唠叨,我可以听到说话了,刘春花的唠叨对象便恢复了以前的我,对于她们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然而,事情并没有刘春花想得那么好。
  刘小花本来要留下来工作的,在我能听见声音之后,她改变了主意,坚持出去闯一闯。她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刘小花背着背包,拎着行李,临出门,回头喊我,爸爸,想我,打电话哦。刘小花伸出大拇指和无名指,在自己耳边晃了晃,作打电话状。远处,高铁的鸣笛声穿过河流、树林与田野,悠扬而清脆。
  刘春花跟我说了好多想说没说的话,说的最多的是刘小花。她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嫉妒恨,她告诉我刘小花对我可好了。比如,做饭、洗衣服、买菜、打扫卫生,诸如此类的家务活,原来刘小花不做,也不会做,更不愿意做。可是,自从你出车祸,好了,世界改变了,一切都变了,她什么家务都做,而且越做越好,常常抢着争着做,老天爷,真是开眼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刘春花喜欢说老天爷三个字,老天爷是刘春花的救世主。
  我听了很高兴,眼泪在眼眶里把持不住,顺着脸颊肆意流淌。我喃喃地说,老天爷。
  刘春花恢复了本来的样子,开始喋喋不休。说,你看,咱们的刘小花刚发的信息。你看,这道菜的颜色咋样?你看,天晴了,云散了,真蓝啊。小区的那个保安知道吧,就是那个胖子,昨天摔了一跤,差一点儿没爬起来。你看,老天爷格外开恩,我们的好日子才开个头哩……
  我点点头,嗯了又嗯。不知怎么了,我觉得很疲惫,懒得再说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有时用鼻音,也感到有点费劲儿。
其他文献
巍巍大别山,千里绵延  在皖西的版图上  走出108位功臣,他们有着  相同的闪光的名字——  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我知道,再多的言语  也无法表达对先辈们的崇敬  炮火纷飞的战场,那些  前赴后继的身影  怎么看,怎么看都是  我们的亲人  已经记不清了  记不清发生了多少场战争  硝烟弥漫的时刻  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醒  镰刀和铁锤,红色的信仰啊  就是共产党人的不灭灵魂  已经记不清了  记
期刊
从宋代起,颍州城逐渐成为黄淮大平原上的一座名城。这全因颍河、泉河两条河流交汇颍州城,北向可直通河南腹地,南向则直达淮河、长江,自古就有“中州锁钥”之誉。到了民国时期,这里依然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街市繁华。其中,紧邻泉河的顺河街,是颍州城最繁华的一条街,能在这条街上有一个店铺,无不是小康以上之家。因为无论是从颍河还是从泉河出入的人和货物,都停靠在顺河街北头的几个码头上。  在这条街的南段,有两家店
期刊
尘埃如同浴池  温暖而不可久居  适合以暴制暴剥光自己  经幡是别人家的东西  屡屡尝试撕碎风  屡屡被风撕碎  寺庙在人迹不到的地方  人迹不到 鬼神也不来  云不再迟疑  惊起是新来的鸟  落下是去年的叶子雪匆匆来  日子在池塘深处蠢蠢欲动  冬天使它的心思一览无余  当我觉得自己都老了的时候  我确信一生好酒的父亲  比我更知酒味  这是男人绕不过去的话题  如初恋、新婚、得子  如遷徙或者
期刊
一个深冬的夜晚  他们闭口不谈  过去和未来  随手从墙上扯下几片雪花  抖落在房間里  她的肌肤瞬间泛起了凉意  雪已经下了一整天  从凌晨一直下到这里  还在不眠不休地纠缠  大片大片的雪  下在了他们中间你写的什么  他说,你写的是什么  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不说话  他说,你不要质疑我的欣赏水平  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越来越多的人说看不懂  我也不说话  我只是有点悲伤  或许我也没
期刊
香草回来了,从远远的广东。  香草满可以开自己的豪车回来,可没有开,嫌累。坐飞机,直到洛阳机场,打个车,送到镇上。离家还有四里路,香草说,就送到这儿吧,我东西不多,就想走着回去。  是啊,香草想慢慢走回去,不急,十六年我都能等了,再想见爹娘,还能急在一时?这妮子就是和一般人不同。  香草从家里出去打工的时候,才十七岁,一晃,十六年过去了。  香草从家走的那天,天有小雨。从家里往镇上的路,还没有修,
期刊
宣纸商人张百发翻了一个身,醒了,窗外的世界还在沉睡。  “再睡会儿。”张百发这样想时,忽然想起窗外那棵遮天蔽日的独立树,立即打开手机看时间,凌晨2点40分,天真的还没有亮,错怪了那棵树。  都是酸菜瓮惹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昨天联系王老板得到的反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肯定能在搬家那天送到。  但张百发还是不放心。关掉手机后,张百发转身欲睡,睡是睡下了,却怎么也睡不踏实,那点小心思依然在脑袋里走来走去
期刊
写春联  心里美好的中国愿望  用毛筆的步子,在红纸上奔跑  我听到春天的欢笑  阳光般铺满这片古老的大地  寒风似乎有了暖意  我楼下的那株枸杞  芽苞比昨天又鼓胀了许多  我抬头看天,碧空中  挂满了吉祥如意  我用手抚地,大地里  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被火红的日子喊出了绿意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  一副副春联,荡漾着百姓的  中国梦,就像我身边的腊梅  盛开出美丽,盛开出浓浓的  袭人香气过大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过许多次宝贵的添加,汪曾祺当为一次重笔。  轻刷“汪曾祺”三字时,会有几个以“国”字开头的称号跳到界面,如:“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等等。  一个文人,能被后生仔细地镌刻在大国的考据里,成为词章和罗盘,你无论如何也不敢轻视,而汪先生在散文《我的祖父祖母》中写道:“我们家原是徽州人,迁居高邮,从我祖父往上數,才七代。”  这就是安徽的骄
期刊
执意要在清水里扎根  嚼着雪的根,汲取云精灵  要在一盆《清貧》中  长出清清白白的中国魂  就这么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被捕时,两个国民党兵  搜遍了他全身,却身无分文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怎么可能?  就这么一位共产党人  蹲在国民党阴暗潮湿的囚牢里  蹲在黑暗的最深处  他用着火的灵魂,点亮自己  点亮黑暗,点亮中国  为母亲唱了一首最动听的歌  《可爱的中国》  阳光与梦想是无法囚禁
期刊
2014年9月27日,张贤亮因患肺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在他亲手打造的西部影视城里去世,享年78岁。看到这个消息,我也为之感叹唏嘘。或许是因为我看了他不少作品,或许是我和他有一面之缘,或许因为我俩是同乡……  2010年9月30日,我在宁夏西部影视城见过他,那时候他看上去非常健康。一开始我没发现他,同行的一个朋友告诉我:“看,那不是张贤亮吗?”我一看果然是他,他穿着米色休闲西服和浅蓝色牛仔裤,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