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洞中缘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 介
  李慧,1932年5月12日出生,四川合川县(今重庆)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3月分配到12军35师文工队工作。1951年3月赴朝鲜抗美援朝。参加了第5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东海岸反登陆设防等。1954年10月转业,先后在江西上饶地区粮食局、浙江金华市商业局、江苏滨海县计划委员会、安徽省芜湖市计划委员会等单位工作。1984年调江苏徐州市政府统计局任统计科长,1989年退休。
  我从小是由外婆带大的。小时候常常听外婆用那婉转的四川口音絮叨:“你妈妈呀,1949年才17岁,都上到高二了,非要去参军。我拦不住嘛!我说女娃儿一定要上大学,宁肯做家庭教师,也不能做家庭妇女。本想把你妈妈供到大学毕业,她非要走,说要去壁山上军政干校。全家吃了一餐饭,我给了她3个银元。哪晓得,第二天就听说要走了,家都没有回呀!我追到码头见人就问,有没有看到一个穿红棉袄的女娃儿呀?人家说,穿红袄的女娃儿多得很,都过河走了。我就一下子坐到地上了……”
  身处上个世纪40年代的外婆有如此开明的思想实属难得!她的叙述绘声绘色且极具画面感:“都过了5年了,那天下午,我正坐在院子里低头做针线活,突然一个小娃娃放到我的腿上,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我一看,好乖的小娃儿啊!笑模笑样地看着我。一抬头,是你妈妈穿着军装把你带回来了……”
  从小小姐到解放军
  脱胎换骨的转变
  妈妈李慧1932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即现今的重庆市合川区。李氏为当地望族,家境富裕。在合川梓桥街61号开设丝线店铺,名“镒丰号”。 “镒丰号”共三层楼,前店后厂,占地好几亩。有制丝工人50余人,家中还有厨师、保姆、佣人。楼顶宽阔的晒台用于晾晒成品丝线,楼后有紧邻嘉陵江的轮船码头,将货物运往重庆、上海、广州等地。
  我的外婆揭淑清生育了3子2女,但一子一女幼年早逝,仅有我妈妈李慧和她的哥哥李愉、弟弟李悟长大成人。妈妈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因而备受宠爱。因在家族的女孩中排行最末,全家上下都称她为“小小姐”。
  然而,富裕安宁的生活随着日本人的入侵彻底结束了。抗战伊始,“镒丰号”在各地的分号陆续撤回了合川。抗战期间,合川遭受了空前的大劫难。
  1940年7月22日下午1时许,日寇出动了96架重型轰炸机,在20架零式战斗机护航下,分3批对合川县城进行了丧心病狂的轰炸,投掷重磅炸弹和燃烧弹500多枚,同时用机关枪扫射街上奔跑的人群。使李氏家族创立于合川梓桥街61号,经营百年、声名远播的“镒丰号”店铺,一天之内被夷为平地。那一年,妈妈刚满8岁,面对家中的变故,她的切身感受是,她玩耍的宽阔厅堂、楼顶晒场、江边平台、绣花阁楼、3层大屋永远地消失了。她在晚年时,无数次地向我们描述她幼年时家中的模样。
  妈妈因家道中落,过早结束了“小小姐”的富裕生活。但是,她坚持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合川女子中学,并读到了高中二年级。合川女子中学校长胡述英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教學中经常向学生们传播进步思想,组织学生开展“反内战、反独裁、要和平”的活动。当时,合川女中的校长和音乐、历史、英语、美术老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她们的行动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妈妈在课堂上亲眼目睹美术老师在黑板前被戴上手铐抓走了,当时手里还捏着画画的粉笔。
  1949年,中国革命进入了最后的历史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西南,一直打到蒋匪军的老巢——重庆。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妈妈于1949年12月初报名参军,经过考试和政审,被四川省壁山军分区军政干部学校录取。经过3个月严格而紧张的学习训练,妈妈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5师文工队。从此,妈妈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变,由一个娇小姐、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英姿飒爽的解放军女战士。
  七天七夜追部队
  入朝征途惊险多
  1950年5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0年底,12军作为全军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准备开赴前线。当时35师文工队住在重庆沙坪坝照相馆里。妈妈在沙坪坝邮局给哥哥李愉和二伯父李天泰打了电话,提出要见见他们。他们一个在民生公司当会计,一个在重庆南岸当教师。亲友难得相见,妈妈有讲不完的话。但是,部队规定出发前不准给家里写信,不准告知部队动向,妈妈绝口没提入朝的事。她的哥哥想不到部队要出川,在租用他们民生公司的轮船上会有他的妹妹。看着以前穿学生装现在着军装的幺妹儿,不知此后何时能再相聚。哥哥给她买了几块大手绢,中午3人吃了面条,到照相馆照了合影留念。在照相馆门口,碰到了文工队的领导,12军35师宣传科杨锦华科长。杨科长因为经常给文工队做报告,所以妈妈认识他,可是杨科长对这个合川入伍的学生兵并不熟悉。但是3年后他们却结婚了,共同携手走过了坎坷的60年,并在晚辈的祝福声中,热闹地庆贺了结婚60年的钻石婚。耄耋之年的妈妈经常说,这是不是就叫缘分啊!
  1950年12月1日,12军奉命入朝参战,35师全师出川。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东下,经武汉到宜昌,然后坐火车经平汉路北上,于1951年1月抵达河北深县。部队从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突然来到寒冷的华北平原,女文工队员们脸上都有了冻疮。整训期间,每天凌晨背着背包,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跑步、练兵。各级宣传部门印发了朝鲜日常用语的小册子,大家对这些陌生的语言感到十分好奇,一有空就练。有些记不住的,就在旁边标注同音汉字,如朝鲜语“谢谢”就注上“高马四米达”,解释为一匹高马,四米达。还学习了对美军、南朝鲜军的喊话用语。当时妈妈只觉得学朝鲜话很好玩,谁知两个月后却救了她的命。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战备训练和思想教育,妈妈和文工队的战友们个个情绪饱满、斗志昂扬,纷纷写了决心书、请战书,还编排了许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舞士气的文艺节目。
  1951年3月21日傍晚,这是让妈妈永生难忘的日子。35师作为12军的前卫部队首先渡江。   部队如奔腾的洪流,跨过了鸭绿江上的浮桥,进入了朝鲜国境。江水已解冻,缓缓地由东向西流,浮桥有3米多宽,这里就是战争与和平的分界线。一开始妈妈她们还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路边为行进的部队加油鼓劲。但是前方不时传来一声声“跟上”“不许讲话”“不许暴露火光”的命令,不容多想,她们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为了防空,部队是昼宿夜行。为了不暴露目标,战士们都戴着用树条和青草编成的伪装帽,马车、汽车、炮车等都做了伪装。敌机甩照明弹了,步兵就隐蔽在公路两边,车马就地停止。夜间行军人地生疏,步兵和车马都拥挤到公路上,只能紧跟着前面的人,不敢掉队。每晚要走80多里路,后半夜又乏又困,走着走着就打瞌睡。身上还有背包、雨布、步枪、干粮袋、挖工事的小铁锹等,每人负重50斤以上。天亮宿营,刚开始有时还能住在朝鲜老乡家的热炕上,后來敌机封锁得太厉害,部队必须疏散到离公路几里地的山谷里,各自分散,找好隐蔽地形,用小铁锹挖个一人多长的小坑,摊开雨布半垫半盖,和衣而睡。女队员们三五个人聚在一起,挑脚上的血泡。在艰苦的行军中,女同志比男同志更辛苦,遇到生理期就抽大衣里的棉花解决问题,由于棉花浸血后变硬,腿上都擦出了血红的口子。
  经过连续十几天的强行军,17岁的妈妈终于被拖垮了!她出现了咳嗽、发烧的症状,浑身无力,越走越慢,腿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看见妈妈老是掉队,大家就让她坐到炊事班烧饭的大铁锅里,架在马车上,跟着队伍走。有一天晚上,马车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只有两车道宽的碎石路覆盖着冰雪,在零下20多度的夜晚冻成了冰路。突然,马失前蹄滑下山道,马车和马车上大铁锅里的妈妈,眼看就要掉下山崖了,幸亏被山坡上斜长的大树挡住了。坐在大铁锅里,烧得晕晕乎乎的妈妈,看到车下的悬崖,吓出了一身冷汗!文工队李教导员劝说她留下来,暂时留在朝鲜人的村子里,把病治好。妈妈的犟脾气上来了,死活不肯留下,说就算是爬,也要跟着部队走。领导们研究后决定,派男文工队员刘松桥陪着她慢慢走。为了不影响大部队的行军速度,妈妈同意了。
  走了十几天路,和大部队分开时,妈妈的干粮袋快要空了。白天的公路上静悄悄的,谁也不敢大摇大摆地走在上面,因为美军的飞机会突然从山坡后面飞过来。它在低空盘旋俯冲时,躲在公路旁边树丛中的妈妈,都能清楚地看到驾驶舱里的美军飞行员在嚼口香糖。一到傍晚,太阳下山了,从山沟和角落里一下冒出来大批志愿军。人、车、马都拥挤到公路上,川流不息地向南挺进。妈妈说,晚上可热闹了,路上都是人,运输物资的汽车亮着灯,她一点也不觉得孤单。但那都是其他军的队伍。她和刘松桥决定,躲着飞机,只要体力允许,白天夜晚都要走,这样才能赶上部队。
  第二天中午,他们的干粮袋空了,于是离开公路,到朝鲜老乡家里要点吃的。愈往南走,战争的气氛愈浓。沿途有一些被敌人飞机炸毁的炮车、汽车,稻田里布满了巨大的弹坑,公路两侧的乡村残垣颓壁,只有到山沟深处才能找到人家。朝鲜老乡,无论男女老少,对志愿军都非常热情。妈妈出国前学的几句朝鲜话,这时还真是派上了大用场。“阿妈妮”“阿巴吉”“阿兹莫尼”,见什么人就用什么称呼,但是,重点还是“巴比巴比”(吃饭)。朝鲜人习惯冷食,端出来的都是冷水泡米饭,如果有朝鲜辣泡菜,那就是美味了。
  这样昼夜不断地行军到第3天的傍晚,在朝鲜老乡家里,他们遇到了一个38军运输汽油的驾驶员,妈妈只记得那是位高个子的山东人。汽车兵正在用朝鲜老乡家里的锅灶烧饭,听说他们断粮了,就热情地招呼他们和朝鲜老乡一家人来一起吃饭。妈妈入朝十几天以来,第一次吃到了热乎乎的东北大米饭,还有罐头红烧肉炖黄豆、罐头胡萝卜和咸鱼、咸肉。他们欣喜若狂,像是吃到了人间美食,这些都是祖国人民支援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物资。
  豪爽的山东汽车兵知道了这是个四川小病号,大手一挥让妈妈他们坐上了他的车。38军集结地虽然不在谷山地区,但是可以往南载他们一程。于是,妈妈他们由徒步追赶改为机械化行军了,并且连续两天吃上了热饭喝上了热水,妈妈的病情好了许多。他们坐在车厢里,身后摆满了半人高的汽油桶,挡住了前面的寒风。
  但是,危险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就在妈妈他们坐上车的第二个夜晚,车正行进在盘山公路上,突然一架敌机沿着盘山公路,丢下一串照明弹,另一架敌机开始扫射。就在敌机投下第一颗照明弹的瞬间,行军的部队已分散潜伏在公路两边。妈妈他们的车也停止前进。可就在这时,车上的一桶汽油被子弹打中了,冒出冲天的火焰。刘松桥一把拖住妈妈往车下跳,顺势滚到公路边的草丛里……
  两架敌机飞走了,山东汽车兵迅速发动汽车,带着蹿出火焰的汽油桶驶离大部队和人群,开到没人的地方。他跳上车把着火的汽油桶推下了山坡,山崖下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接着他又开车掉头回来,对着公路上嘈杂的人流车流大声喊:“李慧!刘松桥!快上车!”执着的山东兵说不会丢下他们,一定要把他们送到与他岔开道路的地方。
  在妈妈追赶部队的第5天,他们和山东汽车兵告别了,他要赶往38军的集结地。至今,妈妈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记得是位高个子的山东人。坐在车上的这两天,妈妈烧退了,吃上了有营养的热食,体力也恢复了。
  第6天,他们已走到谷山地区,但是,35师文工队在哪呢?当时,唯一的联络方式就是喊。碰到正在行军的部队就问,遇到已经休息的部队就喊。大声喊着文工队教导员、队长的名字,或是喊能想起来的文工队员的名字。刘松桥嗓门大吼声高,但是他们喊了一天都没有人回应。
  第7天的夜晚,他们又翻过了一个山头,到了谷山地区。对着一群原地休息的志愿军队伍,他俩大声呼喊文工队长的名字,突然,黑暗中有人在队伍里答应了。终于,经过七天七夜的追赶,妈妈他们找到了35师文工队!
  冰天雪地战友情
  枪林弹雨扬歌声
  第5次战役结束后,12军35师集结在谷山地区休整,进行战后总结评查,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12军是个有着万名学生兵、千人文工团的野战军,开展宣传文娱活动是他们的强项。   文工队员们经常要到前沿部队慰问演出,还要组织部队的文化活动。他们用部队缴获的美军降落伞缝制演出服装,利用弹药箱、罐头盒、炮弹壳做成了各种乐器和文化生活用具。35师宣教科在一个矿洞里举办了全师“文化生活展览会”,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他们做了大量的火线文化鼓动工作。
  领导文工队工作的是35师宣传教育科。科长杨锦华,1926年6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他的父亲杨仁义博览群书,善于写状纸,常为贫苦百姓申冤鸣屈,主持正义。“七七事变”后,全民抗战爆发,杨仁义积极协助地下党将民团改组为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39年6月,杨仁义送年仅13岁的儿子杨锦华参加了八路军。新中国建立后,平陆县人民政府选举杨仁义为县人民代表,列为知名民主人士,其传记记载在《平陆县志》中。
  杨锦华参军后历任八路军18集团兵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通信员,晋冀鲁豫军区129师新1旅宣传队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第3大队第6队学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7旅49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股长等职。1945年8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十二军史话·二野劲旅》记载:1948年2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丘陵地带来回穿梭,调动敌人,迷惑敌人。但指战员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局部形势,对整天在大别山里转来转去有牢骚。为了形象直观地向部队讲清楚全国的形势,49团宣传股长杨锦华找了一张门板,利用晚上宿营时间,把全国地图画在门板上,将战场形势标在上面,特别是将挺进中原的陈谢、陈粟、刘邓大军的“品”字形阵势,标得更为明晰。第二天,杨锦华把全团教导员、指导员集合起来,拿了一根棍子,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地讲起了全国形势,对大家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打转转,要看长远,看外面,我们在大别山里转,有力地支援了山东、西北战场,使他们能更好地打胜仗。指导员、教导员们面对这张标得一清二楚的地图,这才相信,解放军的确是在进行战略进攻。于是,各个连队都仿效杨锦华的“地图教育法”,受到了战士们的欢迎,效果很好。
  在《十二军史话·二野劲旅》中还记载了一件趣事。其中一章标题为“李德生、贺光华筹组火车专列,兵发义乌;伪县长率属下列队欢迎‘国军’,当了俘虏始如梦初醒”。文中写道:103团顺利到达义乌车站,宣传股长杨锦华坐在车头,火车还没到站,就听到了欢呼声:“欢迎国军,欢迎国军!”火车一进站,只见月台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义乌县长、参议员、中小学生都被组织起来欢迎“国军”。解放军一下火车,伪县长他们看着战士们帽子上的红五角八一帽徽,像木头似的愣住了。战士们迅速冲上去,控制了县长、议员,缴了保安团的枪。那边的中小学生还在摇着手里的小彩旗喊着:“欢迎国军,欢迎国军!”杨锦华忙跑了过去,对这些学生们讲:“我们是解放军,你们喊错了!”学生们停了一下,又立即改口喊道:“欢迎解放军,欢迎解放军!”有些学生看着杨锦华,觉得这个解放军笑哈哈的,一点都不可怕,有几个学生便跑上来,踮着脚看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有的还使劲地跳着要看他的帽徽。杨锦华索性把帽子摘下来,笑着大声说:“你们看,我们和国军可不一样,记好了,我们是解放军!”当天傍晚,35师乘火车到达了义乌。1949年5月8日中午,103团赶到了东阳。战斗结束后,杨锦华带着战士们打扫战场,见一群拿着小号、大号的国民党兵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原来他们是国民党318师军乐队的。李德生师长听说后,挺高兴的:“把他们送到师部来吧,我们正好缺一支军乐队呢!”杨锦华后来任35师宣传科副科长,直接领导了这支军乐队。
  1952年9月,著名作家刘白羽等人随祖国慰问团到金城前线35师采访,杨锦华科长负责安排他们在前线的活动。他们乘坐的汽车要通过敌人几处炮火封锁区。杨锦华根据经验和炮声指挥驾驶员前进,在炮击的间隙迅速发动汽车,车刚离开,炸弹就雨点般落下来。作家们安全地完成了在前线的采访任务,临别时,刘白羽笑着对李德生师长说:“这个小杨科长不简单啊!”
  35师宣教科按照师首长的指示,要求师文工队到前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当时文工队驻扎在金鹤洞,离前线阵地虽然只有20多里路,但途中要通过多处敌炮火封锁线。每次出发,文工队都要分成几个小分队,有时还要带上大红花和祖国送来的慰问品,拉开10米至20米的距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到了前沿坑道的连队,又要分成几个演唱小组,分散到每条坑道、每个班排、每个战斗小组巡回演出。每个演唱小组一般都由3个男同志和2个女同志组成,我的妈妈李慧经常是和拉二胡的马正中、能歌善舞的庄裕民、说快板书的关荫堂在一个小组。晚上七八点钟过封锁线,由部队的通信员带领着在战壕里跑,遇到敌人的照明弹就要立即卧倒,经常能听到美国人在山头上说话的声音。由于坑道的限制,妈妈他们演出的主要是歌曲、快板、小舞蹈、数来宝、二胡独奏等短小精彩的节目。
  为了让每一个战士都能看到节目,听到歌声,到了前沿阵地,不管有几个战士都要演出。有的猫耳洞太小直不起腰来,文工团员就跪在地上唱。有的战士正在挖工事,就站在战壕边演唱。有的前沿阵地被敌人的炮火、机枪封锁得很紧,实在不能去,就拿起话筒在电话里唱。阵地上的舞台坑洼不平,妈妈跳舞时还摔了个跟头,可战士们还是热情地鼓掌。文工队基本上是4天在前线,3天回来洗衣服和编节目,稍微休整一下又上前线去了。他们即编即演,了解到部队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就在节目中说唱出来,战士们备受鼓舞。
  每逢文工队员们到来的日子,就是前沿阵地战士们的节日。战士们把祖国慰问团带来的水果糖悄悄留着,要留给文工队员们吃。台上演员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含泪演唱,台下战士们齐声鼓掌,感动得热泪盈眶,文工队员们和战士们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慰问演出经常要到下半夜2点多钟才结束,冬天从坑道里出来,战壕里的积雪都已深至大腿了。战士们在前面铲雪开路,随时防备着敌人的飞机和冷枪冷炮,护送文工队员通过封锁线,但还是有很多的文艺兵把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妈妈至今还记得文工队中拉小提琴的季霜石,在1952年7月,正当他要回国采购乐器,并憧憬著很快就要见到在天津的母亲时,一次从前线阵地演出回来,在小溪边洗衣服,遭遇敌机轰炸,不幸被美军飞机的弹片击中腰部,当场牺牲。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清澈的溪水,大家都深感悲痛,战士们发誓要为他报仇,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   35师文工队的驻地也遭遇到了飞来横祸。那是1951年10月下旬,35师师直机关驻地在沙采洞。就在师机关离开沙采洞上了金城阻击战阵地,师文工队搬过去的当天晚上,我的妈妈李慧和叶豪、刘淑云在站岗。为了防备敌机空袭,所有的窗户都要遮挡严实。不知是当时的朝鲜少先队员们开会泄露了灯光,还是特务的指引,夜里12点左右,沙采洞驻地突然遭到敌机的猛烈轰炸,敌人扔下十几枚炸弹。刹那间,山摇地动,一声声巨响震撼着山谷。周围的民房被炸得千疮百孔,一匹军马的嘴巴被炸掉了,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哀鸣。师政治部秘书科的秘书吴嘉元,也是师政治部主任鲁之沫的爱人,在轰炸中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浙江籍的女文工队员陈梅。和妈妈正在山口站岗的男队员叶豪,脚后跟被弹片削去一块,露出了骨头。政治部秘书张济普和文工队员刘君竹臀部被炸伤,鲜血直流。队员罗素君的腿部被炸开了一条口子,新发的马裤也打穿了。这次轰炸使35师文工队伤亡多人,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
  在凄凉的月光下,文工队员们默默地给战友穿上新军装,用白布将战友们的遗体裹好,掩埋的时候哭声一片。师首长作了简短的悼词,号召大家要化悲痛为力量。妈妈在抢救伤员搬运逝者时都没有哭,此时却泪流满面。旁边的人惊呼:“李慧,你的脸上也流血了!”妈妈用手一摸,不觉得疼痛,以为只是蹭破了皮,并不在意。但是,后来她在78岁时发生了一次脑血管梗塞,在医院无法做核磁共振,被告知头部有金属异物。经过检查后才发现,当时的一小块弹片钻进了她左耳朵的后下部,已留在妈妈的颅脑中几十年了。
  抗美援朝洞中缘
  风雨同舟六十年
  时光流逝60多年了,但是,爸爸对妈妈在朝鲜金鹤洞坑道口对他说“好”字的那一幕仍记忆犹新。
  爸爸晚年回忆道:“35师文工队是在师宣教科领导下工作的,所以我是你妈妈的领导。我和你妈妈是自己认识的。当时朝鲜战争打得很艰苦,工作很忙,根本顾不上谈恋爱这个事。我当时经常要到文工队布置和检查工作,和你妈妈慢慢就熟悉了,彼此都有好感。有一次,在金鹤洞坑道,我布置完了工作,告别时和大家握手。握到李慧的手时,不知怎么就灵光乍现,问了一句:‘我们建立恋爱关系好吗?’李慧当时就回答了一个字:‘好!’真是一字千金啊!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吧,我觉得心胸顿时就敞亮了!”
  妈妈晚年回忆道:“这可能就是缘分吧!我们入朝前在重庆沙坪坝照相馆就见过面了,当时我大哥和三爸来看我,正赶上你爸爸来文工队检查工作。你爸爸人老实,心眼实诚。师政治部鲁之沫主任在一次演出的时候就对我说,你们谈谈吧。师干部部长赵洛方和他爱人曾祥雍,以及鲁主任后来的爱人李建荣都对我说过这个事。所以,你爸爸一提出来,我就同意了。过了几天,你爸爸到三兵团开会,就向组织汇报了我们的关系。1952年夏天,宣教科的摄影干事孙庆友给我们两个拍了合影,那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张合影。”这张照片的背景群山逶迤,峰峦叠嶂,那是朝鲜金鹤洞35师指挥所外面的青山绿水。夏日的艳阳照耀着两个笑意盈盈的年轻脸庞,风和日丽,但却是身处在朝鲜战场。
  1953年1月25日,志愿军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批准杨锦华、李慧結婚。新房就在朝鲜东海岸元山地区的坑道里,山峦上白雪皑皑,美军飞机不时的轰炸声就像是婚礼上的烟花爆竹声,夜空中的探照灯光就像是婚礼上的彩灯闪烁。当时12军由谷山地区开赴东海岸元山、高原、永兴地区,35师担负高原、永兴地区的纵深防御任务。部队正严阵以待,准备反击“联合国军”在元山港的两栖登陆。但是,坑道里的婚礼还是非常热闹的,大家吃着祖国慰问团送来的水果糖,唱歌跳舞演节目。当时的婚礼大餐是食堂做的面片汤,大家嘻嘻哈哈,吃得津津有味。
  结婚3天后,爸爸就回国到东北局沈阳党校学习了,当时每个军选派两个科长去学习。妈妈也从文工队调到师教导队学习,之后分配到35师司令部任文化教员。
  从1953年5月13日到7月27日,中朝军队先后发动了3次强大的夏季反击作战,使美军连遭惨败,政治上陷入孤立,内部矛盾更加激化,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开城与中朝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1954年4月,12军奉命由朝鲜回国。指战员们悄然登上了回国的军列,带走的是对朝鲜人民无限深沉的热爱,留下的是无数英烈的遗骨,长眠在血染的三千里江山。
  当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女同志,有很多都是作为野战军的家属,大半辈子都是在频繁的迁徙中度过的。有的人后来就辞去工作相夫教子了,但是,妈妈始终在坚持工作,可能与我外婆早年的教育有关吧。而且每次调动到一个单位,她都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一直到她51岁时才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爸爸长期在部队工作,只有节假日才回家几天,妈妈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我原来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8岁的小弟弟,在1965年的夏天到河里游泳溺亡了。记得那是一个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的深夜,妈妈和同事们出去寻找失踪的弟弟,大院里的阿姨们在停电的黑夜里陪着我们,彻夜未眠。清晨传来消息,渔民用渔网捞起了弟弟的遗体,妈妈当场就晕过去了。埋葬弟弟的时候,妈妈用手将我们的胳膊攥得紧紧的。但是,一个多月后,妈妈为了让我们重拾学游泳的信心,竟然亲自穿着泳衣,带领我们在弟弟溺水的河里学习游泳。几十年后我也做了母亲,我才体会到,妈妈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
  如今,妈妈已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了。爸爸于1978年在12军后勤部政委任上离休后,妈妈才结束了频繁的迁徙,在干休所与爸爸相依相伴,如今已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
  1997年秋,在爸爸的安排下,当年35师宣教科的战友们在徐州相会。大家虽然已须眉皆白,但回忆起在朝鲜的战斗生活,仍然情绪激昂,彻夜难眠。当年给爸爸妈妈在朝鲜战场上拍摄合影的摄影干事孙庆友,已担任安徽省武警总队政治委员了。他即兴赋诗一首:
  战友情谊如海深,
  多年重逢格外亲。
  莫道双鬓皆染霜,
  红叶胜似江南春。
  2013年1月25日是爸爸妈妈结婚60周年钻石婚纪念日,爸爸为妈妈满怀深情地作了一首小诗——《六十年钻石婚有感》:
  抗美援朝洞中缘,
  风雨同舟六十年。
  健康和谐平安处,
  知足常乐度晚年。
  (本刊节选)
  〔本刊责任编辑 周静静〕
  〔原载上海人民出版社《兵妈妈》〕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把大学英语的成败归功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但是从科学的态度和多年的实践证明,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影响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因素——大
精读在1900年的时候,大多数西方人对于其文明都抱有信心、十分乐观并充满自豪。从那时起,西方在经济、科学、军事、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早先的信心没有了
商标漫谈萧梦商标可以说是商品的脸面,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其他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在欧洲,商品标记据说来源于西班牙游牧部落打在他们所有的牲畜身上的烙
据一九九五年二月六日《世界茶讯》报道:印度政府高级官员透露,一九九四年印度茶叶出口比一九九三年减少.预计一九九四年印度茶叶产量为73.8万吨,国内消费量58万吨,出口量15.
良种名茶开发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唐明熙(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近些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茶叶作为饮料商品,在市场中流通。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一些茶类滞销,一些茶类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泰国的纺织品和成衣出口近年来迅速增加,前年创汇约56亿美元,成为外贸部门中 仅次于电子和电器产品的第二大创汇项目。去年这两项出口创汇预计可增加10%。 Thailand’s expo
书面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难题。近几年的考试中,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反映出不少的问题:生造短语、句式结构;汉语式的英语;存在明显的语法错误;缺乏文章 Writt
一九九四年,茶叶战线可谓道路坎坷,步履维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交流了各地茶叶产销形势和1995年市场走向预测。从会议统计分析,总的情况
近年来,澳大利亚新婚礼服的市场规模每年为1.5亿~1.6亿澳元(1.35澳元合1美元),由于澳大利亚国内劳动力成本偏高,故其所需新婚礼服大多从国外进口,需求正逐年增 In recent 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