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震前大地电场的前兆及其机理,主要结果:1.测点周围290km 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大地电场前兆;2.岩石变形、破裂和磨擦、介质极化生电可能是大地电场前兆机理之一。
【机 构】
: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兰州730000,青岛市城阳地震办公室!青岛2661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震前大地电场的前兆及其机理,主要结果:1.测点周围290km 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大地电场前兆;2.岩石变形、破裂和磨擦、介质极化生电可能是大地电场前兆机理之一。
其他文献
对重大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的时空对称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所罗门群岛俯冲带强震的时空变化特征,对该区的未来强震做出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强震活动与区域地质活动关系密切,历史强震均发生在俯冲带一侧。2强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可公度性。所罗门群岛地区在2015年发生7.4级以上地震的信号较强,蝴蝶结构图表明2015年发生M≥7.4级强震的概率为46.7%,不漏报水平43.75%。3在空间分布上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07次不同断层性质、不同震型、不同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的Ms与mb标度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Ms=1 17mb-0 41。进一步分析发现:mb相同时,走滑断层地震的Ms大于倾滑断层地震的Ms;多震型地震的Ms大于孤立型地震的Ms。使用Ms与mb的这种关系,得到一种快速判定地震震型的方法,即对于走滑断层引起的地震,若Ms-1 17mb+0 16>0,则地震序列多数为多震型,再次
同是“丝”.在诗人笔下能用作多种比喻。如:“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这是以“丝”喻柳条的细长。
内蒙古西部地区地质构造发育、历史中强地震频发。2009年以来,该区域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特别是ML3.0级以上地震持续活跃,使该地区的震情空前紧张。本文基于该区域的地震地质背景,分析了2009年以来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区域平均波速的下降异常对内蒙古西部地区未来时段内的震情发展做出了初步预判。
以龙羊峡附近的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 1 996年 1 2月~ 1 997年 3月龙羊峡震群前后该地区的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 :震前重力场变化异常 ,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 ,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密集带上 ,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 ,重力场变化平稳 ,垂直形变平缓
2003年4月17日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北发生6.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具有强烈活动特征的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上,震前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大面积ML4级地震平静,而震中附近则同时出现了高频次、高GL值异常以及ML3级地震平静—活跃、ML4级地震平静等异常现象。对省内及甘肃省前兆观测资料进行追踪分析,认为震前有4项前兆测项呈现出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
以区域精密水准重复观测资料为依据,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发生于我国大陆板内的1996年丽江7.0级等几次强震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速率、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和体积变化率等形变场多种信息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强震蕴育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场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均匀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进一步研究了判定强震危险区的形变前兆场多种信息异常综合标志,得出了一些用大地形变
对尺寸为ф300 mm×600 mm的自然湿度及水饱和圆柱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应变速率(10^(-5)、10^(-4)、10^(-3)、10^(-2)s^(-1))下的静动态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
灾害物理学是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共性、互性及对策的学科。由于巨大灾害多为地学灾害,故灾害物理学的发展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内容。灾害物理学之所以从物理学中分支出来,是因为它的对象是灾害,它的任务是为人类减灾,而不是谋福利,它的学科难度是要涉及到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