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在我国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由气溶胶颗粒物污染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频发,“霾”不仅仅作为一种常见天气现象,而且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中的重要内容。
2010 年中国气象局发布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 113—2010),首次把霾的识别与大气污染成分相结合。随着有关细颗粒物 PM2.5的观测在站点密度和觀测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全国相关部门对“霾”的观测识别,中国气象局提出并组织制定了《霾的观测识别》国家标准。GB/T 36542—2018《霾的观测识别》于2018年7月13日发布,并将于2019年2月1日开始实施。
GB/T 36542—2018规定了霾的观测识别方法和霾日记录要求。标准规定了:
(1)“霾”和“水平能见度”的定义。
(2)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吹雪、雪暴、烟幕等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后,霾的识别方法。
(3)霾日记录,即“一日内霾现象持续6h及以上时,记为一个霾日”。
GB/T 36542—2018的附录中还列出了“吸湿增长后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实际大气消光系数的计算方法”。
2010 年中国气象局发布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 113—2010),首次把霾的识别与大气污染成分相结合。随着有关细颗粒物 PM2.5的观测在站点密度和觀测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全国相关部门对“霾”的观测识别,中国气象局提出并组织制定了《霾的观测识别》国家标准。GB/T 36542—2018《霾的观测识别》于2018年7月13日发布,并将于2019年2月1日开始实施。
GB/T 36542—2018规定了霾的观测识别方法和霾日记录要求。标准规定了:
(1)“霾”和“水平能见度”的定义。
(2)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吹雪、雪暴、烟幕等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后,霾的识别方法。
(3)霾日记录,即“一日内霾现象持续6h及以上时,记为一个霾日”。
GB/T 36542—2018的附录中还列出了“吸湿增长后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实际大气消光系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