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宋韵咏诗心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接老友佟培基寄来的诗词集《萤雪吟草》两卷,装订两册,乃亲笔抄写,书法俊健、文采灿然,读后不禁令余感慨不已。培基兄向以唐诗研究和长于书法著称于当今。其唐诗研究之卓越成就,已名扬学界,其书法作品亦流誉海内外,唯其诗词仅露吉光片羽,未见全貌。其诗词之名,青年卓尔,诗作成囊,早就应有诗集刊行于世。如今这部《萤雪吟草》终于要面世了,怎能不令人高兴呢?细读数过,只觉情真意切,音韵铿锵,唐风宋韵,余音在耳,令人击节赞叹:吾友培基,真诗人也!
  佟培基兄与我在上中学时便认识。当时他在开封一高读书,我在河南大学附中上学。我的一个同窗好友马随州,他家与佟家是世交。马君一次对我说,一高有一个佟培基,从小就受到开封名宿靳志的指点,诗词都写得很好。我对靳志大名一向仰慕,知他是前清进士,曾到过比利时当大使馆参赞,学贯中西,对诗词极有研究,曾自著词谱,且写得一手好章草。当时靳志先生已经80多岁,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呼佟培基为“小友”,可见老先生对佟的喜爱。我当时很想结识这个朋友,于是经马君介绍,与培基结交。培基兄当时对诗词就有极好的功底,所作不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而且善于用典,文采斐然。当时我对诗词只是喜好而已,对格律尚不甚通。有关诗词格律和创作方面的知识,有不少是从他那里学来的。高中毕业后他投笔从戎,在北京军区服役,当汽车兵。在北京部队中,他仍不放弃诗词创作,写了不少作品。军旅生活开阔了他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意志,提高了他的思想境界。从此其诗词平添了一些幽燕之气和刚健之风,读后令人精神振奋。“文革”中他转业到了工厂,当了汽车司机,但“文革”中苦无书读,朋友间的书他都翻遍了,要想进一步读书深造,只有到河南大学去,才有机会接触名师和典籍。当时河南大学李白凤教授,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在家中受管制。李白凤先生是一位著名诗人,曾与南社社长柳亚子交游,又与著名学者陈迩东、施蛰存、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等人要好,对古文字学和诗词极有研究。佟培基常去李先生家求教,二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当时河南大学急需一名司机,他有一位小学时的同学,在河南大学办公室工作,经过这位同学的介绍,他如愿以偿地调到了河南大学当小车司机。在此期间,除了开车繁忙工作之外,业余时间他都在车库后的一间小屋中闭门不出,发奋苦读,遍览经史子集,从此打下了深厚的文史基础,他曾与一个朋友朱保书一起,注释《辛稼轩词选》,在科研方面崭露头角,为中文系高文、华钟彦等教授所赏识。后来他在《文学遗产》上发表的论文,有些就是在这间小屋中草成的。改革开放后,学校急需科研人才,1979年他被破格由工人调入中文系唐诗研究室做科研工作。由于工作出色、科研成绩卓著,又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当时的《工人日报》曾发表题为《从汽车司机到副教授》的专文,1987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又做了专题报道,培基遂成一时名闻全国的新闻人物。之后,他又成为《全唐诗》整理的六大主编之一,先后出版了《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孟浩然诗集笺注》等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史》等重要刊物发表了几十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奠定了他全国著名专家的学术地位,先后被评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此他也付出了昂贵的健康代价。1998年时他积劳成疾,患了癌症,但做了手术后不久,又投入到了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中。在他学术事业精进的同时,仍然坚持业余诗词创作,成了一位独树一帜的学者型诗人。这本诗词集就是他边搞科研边搞创作的具体见证。我之所以回顾他这些艰苦曲折的生活道路,无非是说,佟培基的诗词创作和他的学术研究一样,是经过艰苦奋斗和与病魔顽强斗争而用心血浇灌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前进征途中喜怒哀乐的心声和与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
  一、《萤雪吟草》的精神境界
  佟培基诗词所表现的精神境界,有以下几个方面:投笔从戎的报国之志、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热爱传统文化的执著追求、尊师重友的古道热肠、与民休戚的思想感情。
  (一)投笔从戎的报国之志
  佟培基青年时期即怀有报国之志,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参加了解放军,决心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青春。《从军遣兴四首》充分表达了他参军时的喜悦心情与誓死报国的雄心壮志:
  一别家园岁月空,幽燕北走趁天风。
  便当饮马长城窟,拓弹轻抛落塞鸿。
  屠沽几辈笑英雄,夙慕荆高易水风。
  不负男儿好身手,轻装匹马去从戎。
  猿臂生成颇自豪,封侯事业属吾曹。
  古来卫霍原无种,仰视云霄一羽毛。
  请缨千里志犹雄,誓剪长鲸东海东。
  马革裹尸方一笑,弓刀陌上逐秋风。
  这四首诗,是他应征入伍时所写,此时他尚不知军人生活的艰辛,还处于对未来军旅生活的幻想和憧憬之中。他想起了古代将士们为国从戎戍边的英雄身影,愿效法他们随时为保卫国家献出自己的热血乃至生命。其想法虽然稚嫩,但其思想感情是真挚纯洁的,其中洋溢着从军的自豪之情。燕北紫塞历来是卫护京师的战略要地,是首都北京的安全屏障,佟培基在行军途中度过了幽燕之地的山山水水,开始了艰苦的军旅生涯。期间创作的《渡滹沱》、《望江南·早发》、《早发黄花城》、《长城夜哨》、《屯小于庄》、《归来》等诗词,就是他军营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管是“轻车夜雨过滹沱”、“人马轻装沾草露”,还是“踏破狼河军早发”、“横秋寒露湿军衣”,他都无怨无悔,因为他心里想的是“革命为家投笔去”、“一腔热血酬家国”(《塞上答友人》)。军队是最能锻炼人的,佟培基在青年时代的人生第一步,就在解放军的革命大熔炉中进行熔炼,铸就了他报效祖国的理想,磨炼了他顽强的性格和意志,奠定了他不畏艰险的人生道路。
  (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培基兄少怀壮志,心胸远大。他喜爱文学、历史,很想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有一番作为。但他转业之后,正是“文革”时期,大学已停止招生,上大学进一步深造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他在当汽车司机的日子里,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夜晚归来,总要在斗室的昏暗灯光下,抓紧时间刻苦攻读。但当时古典文学等方面的书在社会上很难找到,于是只好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辗转借阅。记得我当时有一部老版的《辞源》,已经破旧不堪,快要散架,他借到后喜出望外,专门请了一个裱匠师傅,重新整理和装裱后放在案头,成了他每天必翻之书。通过读书,他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平时闲暇时间,在一起或交流学习心得,或赋诗唱和,抒发他当时的豪情壮志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三十岁来今夜里,与君怎舞晓鸡声。
  霜华两地愁虚度,云气一天叹晚生。
  渐觉文章堪误我,始知春水岂干卿。
  明朝物序催人老,跌荡心潮涌不平。
  ——《岁除寄马随州》
  纵览人生似上游,洪涛一楫搏春秋。
  峥嵘浩气连天宇,奔涌心潮拍海楼。
  万里征途从足下,百年重任在肩头。
  漫言急峡雷霆恶,偏向高江溯怒流。
  ——《遣怀》
  在这些诗中,诗人年仅三十,便有人生易老的紧迫感。一般来讲,30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年华,而今他却感到青春渐去,年已老大,眼望前途茫茫,而自己却一事无成,但这能怪得着自己吗?在“文革”那大夜弥天的日子里,耽误了多少人的大好青春,难怪诗人感到“跌荡心潮涌不平”了。诗人虽满腹牢骚,但并未颓唐,他决心与命运一搏,从头做起:“万里征途从足下,百年重任在肩头。”但漫漫长夜,何时是头?诗人心中未免焦急万分:“平生志切三更烛,近日情狂八月潮”(《清宵》),唯堪可慰的是,自己年龄还轻:“所幸天涯归未晚”(同上),前途仍有可盼。就这样在粉碎“四人帮”后,诗人欣喜欲狂,写下了《十月抒怀》一诗:
  长安棋局吓群神,妙手弈来顿挽春。
  石马风嘶讨汉贼,铜驼云立拜天人。
  江山寥廓三千里,大地疮痍百万身。
  回首国殇今夜永,千秋伟业又逢春。
  鉴于佟培基深厚的国学功底,他被破格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唐诗研究室,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参加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他心情十分振奋地前往西安赴会:“古来折柳销魂处,两岸烟花春色明。长笛一声风絮里,满怀诗兴入西京”(《赴西安唐代文学会过灞桥》)。
  从此,他不问世事,埋头于唐诗的整理和研究之中:
  细雨轻烟柳色青,斋心空对一灯荧。
  八千里路云涛击,四十年吟独夜声。
  惟叹流光随逝水,可怜天下重虚名。
  唐音万卷堪高卧,金矢丹铅自纵横。
  ——《斋心》
  为查找《全唐诗》的版本和研究资料,他走南闯北,跑遍了各大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里,他尝到了“坐拥诗山万卷楼”(《京郊感怀》)的喜悦。20余年间,他在全国的一流刊物如《文学遗产》、《文史》等杂志上,发表了研究唐诗的学术论文几十篇,并担任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新编《全唐五代诗》”的主编之一,参与主编《全唐诗简编》一部,独著有《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孟浩然诗集笺注》,与人合著有《辛弃疾选集》等。《全唐诗重出误收考》一书,奠定了新编《全唐五代诗》的重要基础,在学界引起重视和好评。《孟浩然诗集笺注》一书,精校精注,荣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由于他突出的学术贡献,他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以至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的博士生导师,并为该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从一个汽车司机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教授学者,其中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心血。
  (三)热爱传统文化的执著追求
  培基从少年时就热爱古典诗词,他的母亲有文化,从小教他识字,背诵一些唐诗宋词。上小学时,他的老师也布置作业,每天抄一首诗词。后来,他又在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每天诵读,打下了良好的诗词基础。他还遍访开封名师,从桑凡、武慕姚等人学习书法,从靳志、李白凤等人学习词律和诗歌。他的书法和诗词,在青年时期已小有名气,在我辈眼中亦是翘楚。在别人对诗词格律还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时候,培基已经将七律、小令、中调一类诗词体裁掌握得十分熟练了。他的诗词用典恰切、格律工整、腾挪转接、运用自如。而且他的早年诗歌,有些古色古香,韵味悠长,一些篇什即便是放在古人的作品中,也可以乱真。这并不是说,他的诗一味仿古,而是指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许多典故随手拈来,用得恰切自如,所以显得老到醇厚。
  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他开始研究古典诗词,想进一步对其创作手法、用词用典、诗词意境以及作者思想、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诗词发展的来龙去脉等进行探索。他最早开始研究的是辛弃疾词,曾将对辛词研究的一些心得,向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先生写信请教,邓先生肯定了他的研究成就,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使他增添了信心,从而也奠定了科研的基础。在唐诗研究室工作期间,他对有关唐诗的重出误收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写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这部40多万字的著作,为唐诗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此外,在《全唐五代诗》的重新整理、考证和校勘方面,他更是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新编《全唐五代诗》”是国家古籍整理的一项重大工程,他所负责主编的100多卷完成之后,他的满头青丝亦化为两鬓白霜,为此他写了一诗作为纪念:
  布谷声声旧巷阴,桐花细雨韵啼音。
  补苴罅漏曦光短,饾饤丛残午夜深。
  白眼也曾空四海,青灯最可照孤心。
  吾衰憔悴黄河下,弃杖犹能化邓林。
  ——《校订全唐五代诗一百至二百二十五卷成漫赋》
  他为整理《全唐五代诗》抱着病体,争分夺秒,常常是工作到深夜,耗尽了几多心血,贡献了他大半生的生命。为了能将唐诗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他觉得即使自己累病而尽,也是值得的。
  古籍的整理研究和诗词创作相得益彰。他的《孟浩然诗集笺注》一书,是整理《全唐五代诗》的一个副产品。通过对孟诗的笺注,使他对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对提高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后期的诗歌创作,多写得情景交融、情意深长,富有感染力:
  又是倾城守岁时,庭前梅蕾绽新枝。
  半生风雨崎岖惯,三卷缥缃甘苦知。
  铁马梦中奔袭急,芒鞋病后步行迟。
  更深爆竹声声里,高挑孤灯自写诗。
  ——《己卯除夕》
  休云壮志尽蹉跎,梦里还吟塞上歌。
  淅沥小楼听夜雨,青葱大野涨春波。
  英雄一剑匡天下,君子孤标谋道和。   白发豪情犹未已,欲追夸父饮于河。
  ——《放言》
  这两首诗写出了一个虽饱经沧桑,半生蹉跎,但仍心怀天下,壮心不已的诗人和学者的形象。使人不禁想起盛唐诗人追求理想、甘愿报国献身的顽强意志和昂扬劲健的向上精神,读后倍加感动。
  (四)尊师重友的古道热肠
  培基是位至诚君子,凡是与他交往的人,都被他的诚挚为人所感动,这在他的诗中多有表现。诗中充满了浓郁的师生情、友谊情。在他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他遇到了不少好老师和好朋友,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感受最深的是一些老师的无私帮助和朋友的鼓励。开封书坛先辈武慕姚老先生,对培基的书法很欣赏,认为孺子可教,为勉励他努力学习书法和唐诗,曾给他写了一副隶书对联:“放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培基将此对联装裱后,一直挂在他不满二十平米的居室正壁间,朝夕观摩、欣赏,并写了一首七言长歌表示对武老的感谢,诗中写道:“适斋老丈挥素毫,乘兴为我揽秋涛。墨色烟光辉白屋,霎时如对浙江潮……晞发吾欲下江东,铜琶铁板奔涛中。坐拥此书泛沧海,纵酒高对云间鸿。”并以此诗赠武先生。武先生接到诗后,感到十分高兴,想不到这位向自己学习书法的后生还是一位颇有才气的诗人。河南大学教授李白凤先生因写诗得祸,1957年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文革”中天天打扫街道。而培基却执弟子之礼,时常向李先生求教。改革开放后,李白凤被平反复职,喜极而逝。培基对这位恩师的逝去极为悲伤,作诗悼云:“人天撒手公归早,云海茫茫我失魂。歌哭梁园秋雨夜,碧空如坠莽昆仑。”(《哭李白凤》)极尽后生之谊。华钟彦先生是河大著名教授,又是诗坛上一代宗师,由于操劳过度而去世,培基作诗悼曰:“青山依旧响清吟,云路茫茫不可寻。北斗孤魂空对月,南轩双鹤倍伤心。儒林不朽成终古,直道长存独步今。最忆慈恩宠影下,论诗逸兴荡风襟。”(《悼华钟彦夫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德高望重老师的推崇和怀念。
  培基年少时结识了一帮朋友,他们都是心怀理想的热血青年,爱好文艺和诗歌,曾一道到洛阳龙门,诗酒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或各奔东西,或各忙于工作,很少能够见面。于是他们以诗词往来赠答,互相勉励。好友刘志刚在云南修铁路,长年不得归,思念家乡亲友。培基曾寄诗对老友表示慰问:“剑胆琴心似陆游,入蜀岁月隔年秋。听蛩九日思嵩岳,惊笛初更对彝楼。人世有情何日尽,壮怀不已几时收。孤帆远引家山月,萍泛澜江怅浊流。”(《再迭酬刘志刚中秋遣怀韵》)诗中对客居他乡老友的思乡之情、漂泊之感、蹉跎之意有极深的感受,他虽无能力帮助朋友解决,但是,却怀着深切的关怀和理解,极尽安慰之能事。老友李建岭命运蹉跎,遭遇坎坷,他写诗勉励劝解:“漫道生前负此才,十年以后可知哉?同心共勉凌云去,赤足曾从苦海来。世事无穷皆瞬息,生涯有限怕徘徊。闻鸡难忘中宵舞,多少英雄本草莱。”(《答李建岭二首》其一)好友谌紫箫怀才不遇,人生迍邅,他连写八首七律,表示同情和抚慰。其五曰:“男儿有泪莫轻弹,留取恒心一寸丹。任它浮云能蔽日,争吾碧血卷波澜。汨罗江上哀亡楚,博浪沙椎誓报韩。漫向春风怨迟暮,人间自古路行难。”(《五柬紫箫》)他在诗中宽慰老友,莫要过于伤心,而应胸怀放宽,人生的道路总是不那么平坦,关键在于自己不懈的努力,虽然道路曲折,但只要坚持奋斗,与命运顽强抗争,理想总是会实现的。还记得当年我到天津读研究生,培基亲自拉着板车送我至火车站,并写诗相赠:“满天风雨净街尘,一驾板车远送津。二十年回分袂处,与君把酒话庚申。”(《送葛景春赴天津读研》)此诗至今读来仍觉得有一股友情的热流,在我胸中回荡。
  (五)与民休戚的思想感情
  佟培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满怀与民休戚的思想感情。在“文革”中,当北京发生天安门事件,人民自发纪念周总理而被“四人帮”迫害时,培基就写出了《丙辰春望五首》、《丙辰春夜坐二首》等诗,为那些天安门广场上的英雄遭到迫害而鸣不平:“春雨宵来入梦寒,中原起望晓衣单。黄河夜涌连天浪,太室朝冲怒发冠。花事迟迟蔬菜索,田畴漠漠稼穑难。徘徊斗室声皆寂,午夜荒鸡不自安。”(《丙辰春望五首》其一)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及时写出《十月抒怀》、《叶帅颂》、《悼贺龙元帅》等诗,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勋,表达“四人帮”倒台后由衷的喜悦之情。改革开放后,国家兴盛,面貌日新,对于台胞归大陆探亲、看港澳回归、神舟升天、连战和平之旅、两岸三通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他都有诗作表示欢庆和祝贺。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培基闻讯后,心如火焚,夜不能寐,写下了《汶川放歌五首》抒发对灾区人民的极大关切之情。此选二首,以彰其要:
  人心亿万系汶川,连日牵肠难夜眠。
  蜀道古来惊绝地,剑南遍布塌方巅。
  神兵勇猛从天降,医士崎岖跋水渊。
  世界赞扬温总理,浪尖风口一当先。
  ——《汶川放歌五首》其一
  灾情火急逼军情,十万雄师抗震行。
  祖国同胞彰大爱,人民子弟显忠诚。
  武魂殇祭巴山下,学舍欣增蜀水城。
  悲壮激昂如陷阵,功勋无语更无声。
  ——《汶川放歌五首》其五
  在这组七律诗中,他不但歌颂了温总理和全国军民同胞为抗灾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还斥责了西方某些不良媒体所作的恶意宣传:“莎朗信口乱雌黄,满目疮痍不感伤……民主文明若如是,怎教四海服强梁?”(《汶川放歌五首》其四)。
  二、培基诗词的艺术特色
  培基的诗词功底深厚,在艺术风格方面,也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
  (一)诗律纯熟,善于工对
  培基的诗基本上是七律和绝句,而以七律最为擅长。律诗是唐诗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体,其中七律尤被后人认为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顶峰。唐代诗人中以杜甫的七律写得最好,被认为是学习七律的最好样板。律诗须遵守严格的平仄粘对格律,须有工整的对仗,还须押同一部平声韵。培基从小就熟读唐诗,受到过严格的律诗训练,所以他所写的律诗,尤其是七律,不仅格律严谨,而且对仗也很工稳。押韵也押的是平水韵,很少有例外。据统计,他这部诗集的诗歌,七律约有104首,其篇幅占他300首诗词的三分之一。他七律的对仗十分工整,如“赋辞妄拟滕王阁,觅句偏登鹳雀楼”(《四迭中秋遣怀韵》)、“豹隐深山玄雾闭,龙飞大泽紫云开”(《答李建岭二首》其二)、“微雨轻飞辽寺燕,夕云乱点定陵鸦”(《丙辰春望五首》其四)、“生前富贵知无分,身后文章可自雄”(《四柬紫箫》)、“千年树色经霜紫,一片苔花带雨青”(《登古吹台谒三贤祠》)、“英灵万古垂青史,浩气千秋贯白虹”(《题汤阴岳飞纪念馆》)、“兴邦更喜宏图举,创业从来道路难”(《国庆三十五周年》)、“我亦钓鳖东海客,谁来倚剑北天陬”(《寄绵阳廖麓樵二首》其二)、“身是飘萍任上下,杯容愁海契高深”(《壬申春夜》)、“而今遗像犹含蹙,叹息奇文不送穷”(《谒巩县杜甫陵》)、“滚滚黄河登铁塔,悠悠白日下吹台”(《丁丑岁暮》)、“阅尽炎凉归淡泊,遍尝甘苦识酸咸”(《六十延聘招收唐诗学博士研究生戏作》)、“身外浮云舒淡荡,壶中天地自幽悠”(《秋日感怀》)、“明月信陵亭下路,黄花开宝寺前廊”(《秋日杂兴》)、“燕北云山犹入梦,岭南冰雪最关情”(《丁亥除夕》)、“已无剑气冲牛斗,尚有诗魂掣巨鲸”(《饮酣偶成》)、“浊酒狂歌豪似侠,清茶默坐静如禅”(《头白》)等句,格律工稳,对仗精工,都是难得的佳句。   (二)诗风沉郁,律近老杜
  培基诗词的总体风格是沉郁。沉郁是一种深沉蕴藉的风格。诗人杜甫就是以“沉郁顿挫”的诗风而闻名于世。培基显然受杜甫律诗尤其是七律诗风的影响,这种诗风与人的个性相关,也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关。杜甫性格内向,感情含蓄,思虑深致,其律诗又运用比兴手法,往往有话不直说,而是运用典故和比喻出之,故其诗欲吐故藏,欲露故隐,从而在诗中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意境。因其胸怀博大,又善于锤词炼句,故其诗辞雄意深,达到了一种高深的艺术境界。培基性格略似老杜,属内向型的个性,又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人谨慎谦虚,故对杜诗格外钟情,用力为多。他在七律方面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故颇近老杜之神貌。观其《丙辰春望五首》、《柬紫箫八首》、《丁亥秋日登高》等七律诗,都有学习杜诗《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和《登高》等诗的痕迹。那种欲吐又吞、欲放却收的反复缠绵、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与老杜何其相似!现以《丁亥秋日登高》为例:
  荒草斜阳眺野芜,喜新怀旧两模糊。
  游梁祠古藏深巷,延庆观高俯远湖。
  儒道而今谁悟彻?人生何处是归途。
  菊黄秋老凭栏望,落日熔金好画图。
  此诗登高望远,一览汴城全景。开封乃是一座千年古城,近年城市面貌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此可谓“喜新怀旧”两种感情交互在一起,无法分开。纵观开封城的历史,从孟子游梁惠王时,大梁城即是一座名都,如今孟子“游梁祠”犹深藏古巷之中,而元代道家邱处机时所建的延庆观,当今犹屹立在包公湖边,令人对历史有无限的遐思。面对开封城如此古老的历史,一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对人生之道思考了几千年,也终未彻底想明白。人的未来归宿这样的大问题,即使是圣哲,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个结论。诗的最后是说,还是登高赏菊,及时欣赏这眼前的美景吧,一代词中女杰李清照的“落日熔金”一句,对北宋汴京的美景的回忆,是写得何等的好啊,虽近晚景,却是一幅壮丽而凄美的好画图!此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诗中既有写景,又有议论,既有对汴京盛世的美好怀念,又有对人生深沉的哲理思考,最后以李清照的壮美诗句作结。通过登高所见,写出了对汴京历史的深沉追怀及对当前古城秋景的玩味和欣赏,称得上是景意俱佳,声情并茂,可谓是善学老杜七律者。
  (三)善于用典,博古通今
  培基诗继承了《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所以在他的诗词中,用典贴切,遣词典雅,对诗词语言的掌握,极为熟稔。如《丁亥冬夜感怀》一诗:
  击壶酣唱暮年歌,老骥雄心已不多。
  犹带铜声敲瘦骨,尚思金甲枕琱戈。
  笺诗始觉翻书苦,授读甘同铁杵磨。
  钟鼎山林皆是梦,深藏人海自吟哦。
  此诗中“击壶酣唱”、“老骥雄心”、“敲瘦骨”,“铁杵磨”皆是用典,“击壶”用《世说新语》典,“老骥”用曹操《步出夏门行》典,“敲瘦骨”用李贺《马诗》典,“铁杵磨”用李白“铁杵磨成针”事典,而“枕琱戈”是用“枕戈待旦”的成语,喻指军中生活,“钟鼎山林”是指功业和退隐,即“兼济”和“独善”的代指,这都是古典诗词的常用语,此诗无一句现代语,但现在读来,一点也不觉得难懂,因为用的都是熟典和常典。但由于是用古典词的常用语和惯用语所作,较含蓄婉转,不是直说,便觉得蕴藉典雅,韵味十足,更显出诗词的魅力,可谓是古为今用。
  当然,培基的诗词并不是一味的仿古、摹古,而是注进了现代的精神和意识。不同的题材,用语选择就有区别。如他的《汶川放歌五首》,就用了许多现代语汇,以准确表达真实情景和思想感情。如其第二首:
  洪流滚滚向汶川,地裂山崩众志坚。
  民族又临危险际,中华多少苦难煎。
  肝肠呼叫残垣下,赤手红溅断壁前。
  鸣号半旗哀悼日,五千仞岳上摩天。
  此诗通俗易懂,纯用白描,生动地展现了汶川地震山崩地裂、洪水泛滥的危险场景与抗震军民在抢救现场奋不顾身、众志成城的动人情景。可见诗人是该雅则雅,该俗则俗,博古通今,根据不同的内容题材而选用不同的语汇。正如杜甫的诗歌一样,有典雅的也有通俗的,同样取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四)绝句风情,盛唐遗韵
  培基除七律外,最擅长的是绝句,约有160多首。他的绝句有盛唐风韵。盛唐诸公的绝句,尤其是七绝,以风神标举、兴象玲珑著称。如李白的清新俊逸,王维的情深意长,王昌龄的精致婉转,高适的浑朴自然,岑参的浅切情真,王之涣的苍劲高远,均具有盛唐人的调逸情深的特征。因绝句是从乐府中来,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故唐人绝句被后人称之为小乐府,以声情摇曳,余韵悠远为长。而杜甫的绝句却是盛唐诗的变调,他的绝句,多写日常生活,工于白描,有时还以议论入诗。尤其是他的论诗绝句,开了用诗的形式评论前人诗歌的新格局,虽非绝句正宗,却是为绝句开疆扩土,增加了绝句的新内容。
  培基的绝句,基本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盛唐为宗,着重抒发自己的感情。一部分是以杜甫为师,用绝句来评论书法。
  培基的从军诗绝句,受盛唐边塞诗的影响,写得意气风发,情感激昂,如:
  雾迷燕赵失嵯峨,泜水潇潇涌怒波。
  革命为家投笔去,轻车夜雨过滹沱。
  ——《渡滹沱》
  首戍长城故垒东,暗云飞过乱峰雄。
  分车逐突归营晚,松火军旗满谷红。
  ——《首戍》
  两年踏遍幽州路,铁马秋风快骋驰。
  易水西村军小扎,月华如练照薪炊。
  ——《屯小于家庄》
  这些绝句,写的都是部队行军、戍守、驻扎等军营生活,但在诗人的笔下,却似唐代的边塞诗,充满了诗意和豪情,给军营生活平添了许多理想主义的色彩。诗人直到晚年还很怀念这一段军营生活:“燕山快骑踏秋高,梦里依然气自豪。老病心潮犹浩荡,蛟龙六驾卷波涛。”(《梦里》)他有些绝句富于浪漫的想象,如“腾云一箭啸凌空,朔漠高飞气势雄。大翼垂天环宇阔,来年作客广寒宫。”(《欢呼神舟六号升空二首》其二)此诗把火箭升空比喻为《庄子》中的大鹏,直冲云霄。而他的《癌症手术前口号》一诗,用一种浪漫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与病魔的抗争,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慷慨曾闻老骥歌,雄心到死不消磨。
  平生一片峥嵘气,挥动鲁阳退日戈。
  诗中“鲁阳退日”之句,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返三舍。”李白《日出入行》有句云:“鲁阳何德,驻景挥戈。”培基用其意,诗的后二句是说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疾病,将时光从病魔的手中夺回来,使日影倒退,其气可谓浩然而峥嵘。他有的绝句,写边塞风光,有似于王之涣和王昌龄,如:
  龙勒沙风冻党河,寒光空碛日阴多。
  雪山危处残孤堞,领略安西送别歌。
  ——《阳关遗址》
  有的诗则似杜甫的绝句,以议论见长,如:
  惊沙扑扑没驼蹄,席卷经文尽向西。
  上国金瓯已残缺,谁来封此一丸泥。
  ——《敦煌藏经洞》
  二诗写西北著名的阳关遗址和敦煌。上首写出了阳关地区荒寒的大漠与雪山孤城遗址的凄凉风光,风格有些悲壮,其中很有些盛唐边塞诗的影子。而下首却写的是敦煌藏经洞的苦难经历,洞中所藏的唐宋以来的珍贵经卷和画卷,被西方列强的文化盗贼抢劫一空,作者感叹只因为当时处于军阀混战与国家残破之际,当权者都为自己的私利而战,没有一个人前来保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谓是议论深刻。“一丸泥”,本自《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原意为函谷关很狭窄,用一丸泥就可以把它封住。这里借用这一比喻,是说将藏经洞用泥封住,保护起来,这样就使议论形象化了。培基还有些诗写得余韵悠远,使人读后回味不尽。如:
  伊阙风烟梦里招,当年诗思客魂销。
  旧游屐痕知何处?残照苍茫洛水桥。
  ——《柬洛阳诗词学会诸友二首》其二
  濛濛薄雾远如纱,龛冷苔青暮雨斜。
  论罢唐音投古寺,漫山红叶上栖霞。
  ——《金陵与唐代学会诸公游》
  此二首以写景为主,但在寥寥数句之中,却能刻画出一个令人想象不尽的幽深意境。上首前二句先逗出龙门风光如何令人思念的意思,结句就点出洛水桥上残照苍茫的迷人景色,非常具有诗情画意。下首前二句先描写出江南潇潇暮雨的迷茫景色,而结句却突然别开生面,又画出了栖霞山上漫山红叶的美丽画面,使人顿觉金陵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以绝句评论诗歌以来,论诗绝句就成了后人评价诗歌的一种形式,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杜甫的影响下,写了《论诗绝句三十首》,系统地评价了中国历代诗歌。以后又有人用绝句的形式来评论书法,如清人包世臣、刘墉、王文治、康有为等人都写过论书绝句,当代大书法家启功也写过《论书绝句一百首》。培基作为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也写有《论书绝句》60首。他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汉隶、晋帖、魏碑,以至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的书法和书家,进行了系统的评论。其中对清代、近代和当代的一些书家,尤为留意,诗中还涉及对日本的著名书家的艺术风格的评论。除了论书绝句之外,后面还对诗详加注释,可当做一部诗体中国书法史看。其见解之精辟、评论之恰切,可成一家之言,堪与启功《论书绝句》相互参证,在书法理论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五)词风雅健,神似稼轩
  值得一提的是,培基的词虽然作得不多(18首),但也较有特色。由于他喜爱辛词,并对辛弃疾词有深刻的研究,故其词风深受辛词的影响,风格健举豪迈,不同凡响:
  北雁南飞急。叹人生,长歌对酒,可怜能几?我本从戎投笔客,落拓夷门故里。弹剑铗,信陵祠底。一片丹心无所恨,到如今,只怪东君意。方寸血,已凉矣。 举杯城角秋风起。瞩关河,豆人寸马,纷纷奔蚁。欲共青天拼一醉,醉醒谁来拭涕,况落木萧萧无际。瓦釜雷鸣千载下,尽消磨、万古英雄气。云水阔,漫相忆。
  ——《贺新郎·送曾广开赴武汉》
  这首词深得辛弃疾词悲歌慷慨之风,所用皆是词家的本色当行之语,即使是放在辛词集中,也可乱真。字里行间透出词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与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培基在词作方面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培基兄是一位学者型的诗人,他在学术研究、诗词创作、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就。他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唐诗,其成绩之卓著,众所公认;他的诗词创作,主要是律诗和绝句,独具风格,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主攻大篆、汉简,其成就均可自立于当代书家之林;他的书法理论也别具只眼,独树一帜。培基不但是一个学者型的诗人,也是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博学和多能,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奠定了他诗词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2009年11月7日于梦诗斋
  【责任编辑 郑慧霞】
其他文献
7月的海南骄阳似火。16日这天,热辣辣的阳光却挡不住民进海南省委妇女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南民进妇委会”)、女子合唱团成员们急匆匆的脚步,掩不住他们心中的一团“火”。  “严主席在哪呢?”早上八点刚过,海南民进妇委会成员郑海燕一路小跑,赶到海南迎宾馆二楼的会议厅,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下,顾不得擦,便抓着妇委会主任、合唱团团长孙薇的手问道。  会议室门口,同样翘首以待的海南民进会员们,不禁笑出了声:“
摘 要: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至深。通过分析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主体意识、身份特征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诗从前期个性化、统一的浪漫自我转向了后期非个性化、分裂的现代自我。与此同时,穆旦这位追逐现代主义的诗人在晚年又走向了抒情、浪漫的某种回归,他力图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个性与非个性、抒情性与知性等两种不同的思潮和创作范式之间寻求某种结合点和平衡,建构具有中国
2008年,旅美的开封女作家孙彤以《城市空空如也》荣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1}。小说借由离奇的情节,铺陈女主角自幼及长的经历,“内容涉及‘我’的成长史、情爱史、偷窃史和报复史”,“小说除了故事性强,作者也极力描写开封这个古城,包括吃的,住的,以及它的陈旧,破败和昔往的辉光”{2}。而在得奖感言中,孙彤是这么说的:  在中美夹缝间的蹊径中妄图开辟一方天地的时候,内心被唤醒的还是那
“我国资源型城市曾经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却大都面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下降的困境。煤炭资源大省的采煤塌陷情况已相当严重,对采煤塌陷地进行治理已刻不容缓。”2014年,民进中央向国务院领导报送《关于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的建议》,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不久前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把“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确定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并
民进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已近两年。会中央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这是民进各项工作的“主线”,民进各级组织积极响应,按照会中央的部署,结合民进特点和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会中央和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主线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广大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三是全会不断
当城市的孩子坐在明亮舒适的教室里听老师用多媒体讲课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在我国一些农村教学点的孩子,仍使用着破旧的桌椅,他们没有运动场、图书馆,不知道实验室,更看不到多媒体。这些偏远的教学点虽然满足了我国山区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减轻负担的需求,但落后的教学条件,却让这些孩子享受不到同等的基本教学条件。据统计,以湖南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农村义务教育小学教学点有6898个,班级数1.3万个,学生人数
70年前,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我们民进的先辈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带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日军侵华后,马叙伦直面日寇铁蹄,与杨秀峰、许德珩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任主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王绍鏊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并同蓝公武等在北平发起组织救国协会,支援东北抗日联军和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周建人自始至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支部简介    民进安徽省安庆市迎江综合支部成立于2012年6月,主要由原机关支部、经企支部的部分会员组成,现有会员35人,支部主任宋春是安徽国誉律师事务所的行政主管。多年来,支部开展社会服务、统战理论、议政调研等工作扎实,连续5年在安庆民进支部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  “太好了,第一时间让我们知道了新《消法》的亮点”,“原来我们有‘后悔权’,还可以提请‘公益诉讼’维权”,2014年3月15日,在孝
编者按: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1997年11月,民进八大明确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民进在致力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近20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随后,“三个坚持”作为民进的优良传统,被明确写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今年是民进成立70周年,全会正在深
摘 要:海明威《老人与海》对重压之下优雅风度的张扬,尽管促进了思想的复苏,但并非是永远的灵丹妙药,是我们对英雄的浪漫情怀以及对英雄末路的焦虑支撑着我们对老人桑提亚哥的理解接受。这部杰作就像一部博大精深的交响乐,其中的张力对位关系展示着海明威作为强者的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以及对弱者要成为强者的深沉忧虑,而我们只不过把它当做单音音乐来欣赏,只看到一条单一的旋律线。小说以赋格曲式结构,即主调主题(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