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夜归人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运昌是厦门党员电教中心拍摄的电教片《金色情怀》的主人公。该片获得了中组部“全国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比赛”一等奖,还被收入了《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百部获奖电视教材》。盛运昌是个忙碌的人,常常午夜归家,人称“夜归人”。回忆当时与主人公的接触,我们至今还感慨万千。
  
  先闻其病
  
  团长干社区,是个新鲜事。这个新鲜事,就发生在厦门。盛运昌,一个两杠三星的团长,在部队拿的是枪,转业回到社区,拿的是扫帚、毛刷和纸笔;从一个一呼百应的武人,转变为一个人呼他应的公仆,蜕变的过程耐人寻味。
  在决定拍摄盛运昌后,我们互相开玩笑地表示,要用军人喊着“狠狠地打”那样的劲头儿,“狠狠”地拍他。
  听说他很忙,我们摄制组挑在晚上10点钟来到他家,以为这时候他一定在。然而,他不在,仍没有回来。他的老伴对着我们就是一阵埋怨:“你们看,都10点多了,还没有回来吃饭,药也没喝。五十多岁的人了,前些年还摔伤了尾椎骨,到现在腰上还夹块钢板,偏把自己当小伙子,跟他生不起那气啊!”我们在一边听着,也稍许有些尴尬。这个时间来打扰一个老人,确实不太好意思。可不在这个时间来也不行啊。
  
  礼物传情
  
  等了很久,老盛才回来,满头大汗,连说“对不起”。看着他和蔼的笑容,我突然想起居民们送给他的雅号——“笑弥勒”。对了,活脱脱的一尊“笑弥勒”。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老盛问,从哪里说起呢?我们商量了一下,就让他先说说和社区居民的感情。他开怀一笑说,那好得是没话说啊。然后指着一个陈列柜说,这里面的小东西都是社区居民送的。他打开陈列柜,一件件地拿出那些小礼物摆弄着,并和我们历数着它们的来历。其中有条绶带,上面写着“热烈欢送盛书记到人民大会堂领奖”的字样。他说那次他买了火车票想悄悄地走,正要启程,有人喊他,只见一群人围上来,有的给他披绶带,有的给他献鲜花。原来这些都是金尚社区的居民。而那时候他离开金尚社区都快一年了。那条绶带是金尚社区的一位居民用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老盛边给我们讲故事,手一边不停地抚摸着桌上那头牛。我好奇地问:“盛书记您属牛?”老盛笑着说:“我属马。做了社区工作以后,我就变成牛了。”
  回来的路上,我们摄制组的几位同志悄悄地议论起他腰间的钢板: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大热天绑着那东西多难受,他还笑得那么灿烂,没事人似的,真是“怪人”。
  
  一瓶辣椒
  
  老盛喜欢吃辣椒,但在他的陈列柜里有一瓶腌制的红辣椒他却怎么也舍不得吃。
  这瓶辣椒是有故事的: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的退伍老兵,安置到厦门后没有及时到有关部门备案,所以没有享受到每月的政策性补贴。他上访了17年,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当老盛知道这个事以后,帮老人到相关部门前后共跑了47次,直到问题终于解决。老人家知道他什么都不要,只喜欢吃辣椒,就想亲手种植点纯天然的辣椒送老盛。然而家里几尺方圆,到哪里种辣椒呢?想了很久,那位可敬的老人咬着牙把心爱的兰花从花盆中移走,种上了两棵辣椒,辣椒成熟一个就摘一个,装在一个醋瓶里。一连七个月,醋瓶终于装满,老人拿来送给了老盛。看着这瓶辣椒,老盛说:“我怎么舍得吃?这辣椒太金贵啊!”
  后来我们采访了那位老人,他非常激动地说:“盛书记是个好书记,他办我的事情,买烟买水都是他自己贴钱。这是一个感情问题,一种与我们居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
  
  马不停蹄
  
  老盛发现社区里有些残疾居民有一技之长,就帮助这些残疾人开了个店,还亲自设计制作了一幅巨型灯箱广告,打算在开张的那一天让它亮起来。残疾人便民服务店开张的那天,我们闻讯赶来,看到了12张刚迈出家门的残疾人灿烂的笑脸。新店面窗明几净,残疾人们虽显得几分腼腆,但更多地流露出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在我们的镜头里,这里处处是春天。我们想采访一下这群特殊的店员,然而他们说:“别采访我们,要采访就采访盛书记。”
  跟踪拍摄老盛的那段日子里,几乎每天,他都要接到几十个电话。而他从来没有让打电话的人失望过,大事小事,天早天晚,都要跑趟腿。
  我很奇怪为啥居民有疑难都找老盛,一次就拉住几个人问,他们说:“我们有他的名片。”他以前所在的社区竟然也有老盛的名片,一直留到现在。我问老盛发过多少名片,他说那哪数得清,又不是多贵的东西。我们简直被“雷”倒了:天哪,这哪是名片贵不贵的问题,难道他不知道一张名片带来的可能是一个“午夜召唤”吗?
  
  乐在其中
  
  我们发现老盛还经常写东西,就打听他写些什么。他腼腆地拿出了一堆书和小本子给我们看。一瞅署名:盛运昌。好家伙,难道老盛还是一个作家吗?我们仔细地翻看了一遍,这些书内容很广泛,举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区党建、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社区工作内容无所不包。连体裁也很多样化,有论文,有小品,有对联,有歌曲,甚至还有容易上口的“三字经”。原来,老盛觉得,社区要和谐,文化缺不了。不过,日常的文宣工作,由于缺经费和人手,只好他自己搞,包括刷标语,做横幅,写文章。后来,他就自掏腰包出版了这几本文集发给社区居民。
  我问,您腰不方便,常写文章不累吗?他说,写的时候不知道累。他抚摩着那些书和册子的封皮,还是像弥勒佛样笑笑的。看得出,对他的作品,他还是很得意的。
  别人咋看他的作品呢?问问社区的居民,剩下的就只有佩服。社区的人都乐呵呵地说,不管老盛写的是啥,他们都挺喜欢看的,因为他写的都是社区天天能见到的人,天天在发生的事。原来,在写作方面,老盛还真的挺不简单的。
  
  难解“金”缘
  
  老盛这个典型形象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党对社区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盛运昌这个人物背后,我们看到了党的和谐社会建设决策正在不断深入人心。通过宣传老盛,我们可以为所有像老盛一样默默地为社区服务的社区工作者谱写赞歌,引导人们认识他们,尊敬他们,学习他们。
  这个在我们以及很多人眼里的“怪人”,其实一点也不怪。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不计回报、多年如一日地为人群奉献的党的基层工作者是怪人,那我们才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最后需要提一下本片的片名。老盛先在金尚社区工作,后又到金山社区,本片正在编辑期间,又听闻他要到即将成立的金泰社区工作了。每一个他工作过的社区都带一个“金”字,像和“金”有缘分似的,为讨个好口彩,我们就为本片取名为:《金色情怀》。
  (作者为福建省厦门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我是从接触摄像机开始接触党员电教工作的。记得那是1995年,是我脱下军装步入国家干部队伍行列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在县委组织部从事组织工作的第三年。刚刚听说“电教”,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电教,工作中我极力搜寻有关电教的资料。那时,办公室还没有安装电脑,我翻阅单位存档的文件资料,到县新华书店、图书馆查阅摄取电教相关知识。有一天,单位领导通知我前往喀什地委组织部参加电教业务培训。想啥来啥,我高兴极了,欣然
期刊
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小区、东方红小区、皇家花园、荟芳里和教育园区等区域,一排排的高楼错落有致,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短短的十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棚户区不见了,道路宽敞了,环境优雅了……住在这里的居民们都说:“这就是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为老百姓送来的最大礼物!”可有谁知道,这旧城区开发改造得以顺利实现也凝聚了我们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心血。我们以真实感人、声情并茂的电视专题片《世纪末的企
期刊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采用的远程教育机顶盒模式和卫星网络模式差别较大,这里完全是依据个人见解就这两种模式作个比较。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比较。离开了计算机的信息化不是真正的信息化。卫星网络模式是信息化产品,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机顶盒模式带来的信息化还不能完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其特点:一是数字化。依赖
期刊
一群身体多病、智力障碍、患有各种残疾的贫苦村民成为辽宁抚顺市委组织部拍摄的电视片《爱心基地的故事》(以下简称《爱心》)中的主要角色,这在党员电教片和远程教育课件中是不多见的。  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境遇是相当艰难和困苦的。《爱心》给我们展示的红透山村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白天,这些人四处游荡;晚上,他们回到不堪入目的家中。长年累月,缺少自理能力。有的,没有亲人照看,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冬天,这些人随时都
期刊
浙江省天台县高山蔬菜在杭州、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享有盛名。政府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牵来信息线、市场线,不但让菜农们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学习到先进的栽培技术,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同时县里还聘请了三位来自杭州、上海、宁波的农产品经营企业老总为远程教育“农业顾问”。  2007年11月8日,赤城街道桐柏岭脚村的党员干部通过远教网络与市委书记张鸿铭交流。村支部书记王钦淡问:“我村紧靠琼台景区,请问张
期刊
人物印象:责任与毅力,让他超脱自我;服务牧民的路上,生命融于开拓。    4月底的那拉提夏牧场,积雪刚刚开始融化,这片在冰雪下沉寂了数月的沃野敞开怀抱准备迎接转场至此的牧民大军。为了打通这处偏远之地的信息渠道,郑伟强趁着大规模的牧民转场还没有到来,便提前进驻牧区开始了远程教育建点工作。一天黄昏,他带着最后一批重要器材上山,连续几天的奋战使他感到一阵阵的头晕。在一个爬坡处,车突然发生故障,抛锚了。司
期刊
【网点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的社区远教工作坚持以学促用、学用并举,通过打造社区远教“四项工程”,使社区建设不断显现出“远教”的独特作用。   首先是党建工程。社区党支部借助“远教”平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大大增强了社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公信力、战斗力。  其次是致富工程。远教站点为社区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专门开辟了就业指导专
期刊
远程教育向社区延伸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平台作用,成为许多远教工作者一直在探寻的课题。在山东省胶南市,这个课题被赋予了新的注解。植根于社区的远教终端站点被远程办打造成为了“阳光驿站”,而驿站不但肩负起了以往远教站点在信息采集、党员培训等诸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且还为社区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地支持。    温馨的家园    所谓“阳光驿站”,就是依托社区远教终端站点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更
期刊
2008年,我们用三个月的时间,创作拍摄了反映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丁成良事迹的专题片《绚烂的夕阳之光》。在与丁成良老人共同走过的岁月里,他繁忙的背影,不断给予我们创作的阳光和灵感。从而,也使我个人对专题片创作的体悟更加深入了一步。    框框    近两年来,为了给宣威的党建电视专栏供稿,我总是忙碌着。久而久之,对于拍片,虽还谈不上形成风格,但也基本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些类似套路的东西。我觉得,拍片子
期刊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讲座能否制作成功,首先要看其选题是否贴近基层、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是否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欢迎。其次就是讲座在创意与策划方面是否注重创新,能否在讲座的可视性、故事性、互动性上加大创新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兴趣点、注意力,使讲座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可视性创新    一部好的电视讲座片,除了要具备好的选题和优秀的主讲人之外,还应该在增强讲座的可视性上下工夫。在制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