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卡子湾黄土沉积微构造初步分析

来源 :干旱区地理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双目镜观察了卡子湾黄土样品,发现大量流水沉积微构造,提出该区黄土的搬运介质是流水而不是风。结合重矿分析和宏观地貌认为其物质来源为乌鲁木齐河上游冰川研磨作用产生的细粒物质。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解算三维地面形变量的方法,编制程序,应用本程序将唐山市7.8级地震前后拍摄的航片,在立体座标仪上测得同名地物点的观测值,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出震后三维地面形变量△X、△Y、△Z,从而绘制成唐山市东南区水平和垂直地面形变图。可对大震后地面形变作定量分析研究。
期刊
为使繁重的地形变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实现高速、自动化,本文论述了测边网的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方法,阐述了利用便携计算工具自动处理观测数据的有关问题,并对程序编制的某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有关部分的源程序。
期刊
本文通过实例,证实了边角之权不仅同网的结构有关,而且同观测精度有关。文中用几种不同的定权方法确定边角之权,经平差计算后进行了比较,认为应用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方法定权较好。
期刊
本文采用艾里——海斯卡涅均衡补偿假说模式计算青藏地区的均衡异常,并从均衡理论方面对青藏高原的地壳构造运动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具体计算均衡异常的实用公式。
期刊
根据地震波速结构提供的地壳模型,本文选择了△g布—△(?)_(20′× 20′)和△(?)_(30′×30′)—△(?)_(1°×1°)两个深度层的剩余布格异常,从纵、横向变化特征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构造意义,对壳内深部构造分区作了划分。提出了研究区域内存在“安康—南漳北西西向深部构造带”和“保康—宜都近南北向深部构造带”,并赋以中强震地震带涵义,推测是深达“硅镁层”内的“壳内断裂带”。并从震源深度变
期刊
本文主要利用形变资料和地震地质调查成果,研究了松潘地震群孕育、发生过程中震区和外围地区断裂的活动特征。松潘地震的发震构造—虎牙断裂长期在挤压应力场作用下运动和变形,垂向滑动速率达3.0毫米/年。岷江断裂平时垂向蠕变速率仅0.4毫米/年,但能灵敏地反映周围地区,如炉霍、松潘、道孚等地震发生前的张性到压性蠕变异常。松潘地震前岷江断裂上的蠕变异常量达2.03±0.06毫米,外围其他断裂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蠕
期刊
本文给出了计算面应变和体应变的固体潮理论值和调和分析公式。采用杜德森引潮位展开,推导了面应变和体应变的固体潮大地系数和引角改正数,可供调和分析之用。并且通过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计算,对理论值公式、大地系数和引角改正数进行了验证。文中还给出了兰州台实际应变观测值的维氏调和分析结果。
期刊
利用“干燥度”确定我国干旱区的范围。明确指出干旱区水资源贫乏这一基本事实,强调水资源的利用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阐明了干旱区晚第三纪以来自然环境渐趋干旱,而人类历史时期气候波动变化的观点。同时,以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的具体事例,吁请合理开发利用干旱地区。
期刊
本文从地理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大西北的概念、大西北地理环境系统的特点,并着重讨论了现在所面临的四大环境问题。
期刊
根据野外初步观察,提出陕能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边缘地带的侵蚀营力结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营力性质构成及营力结构的地域分异,对综合分析本区的土壤侵蚀问题有一定意义。还对研究相对薄弱的风蚀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认为风蚀是本区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