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倡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构建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必然要求。
  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交流合作意识淡薄,总想依赖老师灌输,习惯于被动学习。化学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化学教师应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体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创造力、潜能、天赋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精心选择合适的化学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以无数化学知识宝库中选择的最基础的,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代表化学基本特征的知识点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化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取舍,许多高深的理论无法在中学阶段介绍,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阐述,从而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使得某些知识点很难以自主性学习的方式来获得,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挖掘出适合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素材。还要充分考虑学校条件、周边环境能否提供学习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教学工具、活动场所、家长支持等各种外部环境。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保证,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很难展开。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就不适宜学生自主学习;那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如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等则适宜学生在课上自行或者分组展开自主学习。
  鉴于上述种种理由,高中化学知识中能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容应具备下列要求。
  (1)知识点浅显易懂,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之内;
  (2)知识点应易于从社会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资料,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3)知识内容内在的逻辑性强,教材对内容的处理翔实;
  (4)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是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中能实现的,污染较小,无危险性的实验。
  二、创造环境,激发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内心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要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应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抛弃说教式教学,发挥化学学科魅力,创设有利于引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充满乐趣和奥秘的科学,化学学习是充满理性的思考过程,化学与自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及所处环境来设置问题情境,达到更好的引入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如用一支蘸有烧碱溶液的毛笔,在一张看似无色的纸上写字(实际上该纸浸有酚酞),结果写出粉颜色的字,这种魔术式的寓教于乐的引导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就有了主动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对于不同的学习问题,可以采用更有效的不同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的机会解决。小组长整理收集本小组的主要问题,课前交给老师。这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更充分地备课提供了素材。课前为学生搭建了提问平台,新授课时结合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比较集中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不仅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还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把课堂教学中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化学知识,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三、开放实验,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实验中具有极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强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开放实验,例如在现行化学教材绝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中选出一部分改为学生实验,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等形式,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小结等。
  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把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研究,而后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实验问题的解决之中。自主学习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发挥其集体智慧,通过同学们的合作而实现集体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其提供了真实的知识应用环境,让他们加深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对知识建构起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的学习和实验步骤的合理巧妙编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且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和组织对关键问题的讨论。开放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探索新知的机会。师生在实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比如,在“钠的性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演示钠和氧气燃烧实验后,放手让学生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实验,手、脑、耳、鼻、口、眼并用,充分发挥主体性,深入地观察实验现象,产生一些问题,诸如:钠和水反应时为什么会产生一种刺鼻的气味?钠在水上面上移动时为什么会出现突然贴壁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和交流,不仅可以解释有关现象,验证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活泼性,还使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反馈中,对自己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觉地填补缺漏,完善认知结构。同学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得出了多种实验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开放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四、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课后巩固课堂知识,并积极获取新知
  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课后作业进行分类,适时适量布置。让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及时巩固刚学的知识,在“温故”的基础上做好“知新”的心理准备;也让学生通过作业这一纽带,更自然地把课本中的化学与生活中、环境中的化学连接融合,达到“学以致用”。那么,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和用途更加明确,对化学的自主学习欲望则得以增强。
  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措施,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索,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最终形成一种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并用这种学习方式指导以后的化学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使学生由过去的教师牵着走变为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愉快的身心体验,从自主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更加有效地遵循一定的规律来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展智力和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人类和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引起的新生及断奶仔猪腹泻(PWD)由于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PWD主要是由表达F4或F18黏附素的ETEC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教育背景下,中学政治如何实现课堂互动,适应新教材,真正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对于政治课做到"乐学、善学、勤学",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势头猛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方面给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以全方位的震撼:中学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不能只以知识的传授为能事;不能只关注课堂与教材,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与空间。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者有之;旧瓶装新酒者有之;换汤不换药者有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今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这一学科本来就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
2010年,贵州吹响了全面实施新课改的号角。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对瓮安县教育信息化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查找出了一些制约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并对其成因及对策作了初步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制约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篇。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课堂
随着我国加入WTO,蛋鸡产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利用中药饲料添加剂,发展蛋鸡健康养殖,生产绿色产品,已成为我国蛋鸡产业中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中草药作为蛋鸡的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主张“从做中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呈现材料——创设情境——问题探究——能力提升”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开展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自学自评课堂应运而生。所谓自评课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自学方法自主学习,再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与感受的课堂。下面我就《如画的梯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第四单元)一课,叙事开展自评课的教学实践。  教师先组织自评,引导学生谈自学方法。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南部有一个别样的山区,我暑期旅游时拍些照片,你们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单体槲皮素对着床期小鼠子宫微环境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来探讨槲皮素对该时期子宫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体内试验,以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为诱导药物建立阻碍胚胎着床的模型,将孕鼠分为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组及0.001、0.0005、0.0001mg不同剂量LPS组,于孕7d尾静脉注射,孕9d采样观察流产状况,并统计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