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掌握“双基”,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切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因为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學生通过化学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实现认识的飞跃,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理论及其他化学知识。观察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既然观察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材中的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镁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钾钠与水的反应,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等。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但有的学生只是满足于感知这些化学现象,而未能产生探究这种化学现象原因的要求,这种兴趣不会持久。此时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揭示本质和规律,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创造性实验,把观察的兴趣引导到更高层次,这样的兴趣才是稳定的。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以很好地借助于家族小实验。如讲酸碱指示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花瓣或是果皮的天然色素中制作指示剂,观察它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观察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实验中的细微差异,往往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放弃或忽略任何一个现象都会导致失败。因此,观察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实验机会让学生观察,在观察中要求学生养成手做,眼观,耳听,鼻闻,脑想的良好习惯。
作为化学实验教学操作者,我们应该时常有意识地在实验后进行如下训练:(1)用提问方式让学生用口语或书面表达,按实验现象发生的顺序,讲述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尤其不能疏忽细微和瞬间现象。(2)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3)指出成功的关键或是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4)指出实验现象该用化学课本中哪些相关的知识解释,提高总结概括能力。(5)填写实验报告单或是做一两个练习题,巩固实验内容。经过长期培养,学生会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从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一)阐明实验意图,引导学生自觉的观察,让观察有针对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察的主体(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是获得良好的观察结果和观察中有所发现的重要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是多方面的,所以观察目的必须明确,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引导出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因而在实验时:(1)首先要让学生观察镁的颜色、状态、硬度;(2)点燃时在引导学生观察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热的现象;(3)让学生观察氧化镁的颜色与状态。只要观察目的明确,不管实验多复杂,也能分清主次,抓住本质特征,集中注意于主要现象的观察。
(二)必有掌握好顺序,思路明确,做到观察的周密性。
观察既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在观察前就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制订好观察计划。观察一般是按顺序进行的,即反应前和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的。先观察实验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用法及注意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注意观察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要注意观察反应中发生的现象:主要现象,次要现象,出现的异常现象。反应后要观察生成物的形态等。这样观察时就不会把应当观察的主要现象遗漏,也便于在观察时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明显的,不容易观察到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现象上。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中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边讲,边实验,分析,总结,变被动为主动,发展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让观察有持久性。
持久地集中注意,往往是观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马虎粗心是观察时最忌讳的事,观察不全面,甚至以局部代替整体获得的知识将是不全面的、支离破碎的,所以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对每个细小的变化都不应放过,不要像瞎子摸象一样,得到不全面的结果。例如:在演示铁的氢氧化物的实验中,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再将吸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试管里的溶液的液面下(为什么),逐滴加入氢氧化钠,即可看到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为什么)。这个实验变化多,若观察不认真,没耐心,就记录不到准确全面的实验现象。
四、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如演示实验,是教师做规范操作的表演,学生观察,师生双方协调活动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因势利导的描述,启发,质疑,讨论,分析,综合,直至写出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的随意性观察变成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将主动的直观观察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形成正确概念,再作判断推理,使观察自然地成为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高中化学中钠与水的反应这个实验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还要引导学生仔细想,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成小球,为什么钠会在水面上迅速地四方乱窜,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有火花产生,反应后滴入酚酞指示剂水溶液为什么会显出红色,等等。边观察边想,进行精确深刻的观察与分析获得科学的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和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对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观察能力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能引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可见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很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材中的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镁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钾钠与水的反应,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等。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但有的学生只是满足于感知这些化学现象,而未能产生探究这种化学现象原因的要求,这种兴趣不会持久。此时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揭示本质和规律,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创造性实验,把观察的兴趣引导到更高层次,这样的兴趣才是稳定的。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以很好地借助于家族小实验。如讲酸碱指示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花瓣或是果皮的天然色素中制作指示剂,观察它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观察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实验中的细微差异,往往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放弃或忽略任何一个现象都会导致失败。因此,观察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实验机会让学生观察,在观察中要求学生养成手做,眼观,耳听,鼻闻,脑想的良好习惯。
作为化学实验教学操作者,我们应该时常有意识地在实验后进行如下训练:(1)用提问方式让学生用口语或书面表达,按实验现象发生的顺序,讲述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尤其不能疏忽细微和瞬间现象。(2)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3)指出成功的关键或是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4)指出实验现象该用化学课本中哪些相关的知识解释,提高总结概括能力。(5)填写实验报告单或是做一两个练习题,巩固实验内容。经过长期培养,学生会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从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一)阐明实验意图,引导学生自觉的观察,让观察有针对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察的主体(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是获得良好的观察结果和观察中有所发现的重要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是多方面的,所以观察目的必须明确,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引导出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因而在实验时:(1)首先要让学生观察镁的颜色、状态、硬度;(2)点燃时在引导学生观察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热的现象;(3)让学生观察氧化镁的颜色与状态。只要观察目的明确,不管实验多复杂,也能分清主次,抓住本质特征,集中注意于主要现象的观察。
(二)必有掌握好顺序,思路明确,做到观察的周密性。
观察既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在观察前就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制订好观察计划。观察一般是按顺序进行的,即反应前和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的。先观察实验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用法及注意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注意观察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要注意观察反应中发生的现象:主要现象,次要现象,出现的异常现象。反应后要观察生成物的形态等。这样观察时就不会把应当观察的主要现象遗漏,也便于在观察时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明显的,不容易观察到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现象上。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中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边讲,边实验,分析,总结,变被动为主动,发展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让观察有持久性。
持久地集中注意,往往是观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马虎粗心是观察时最忌讳的事,观察不全面,甚至以局部代替整体获得的知识将是不全面的、支离破碎的,所以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对每个细小的变化都不应放过,不要像瞎子摸象一样,得到不全面的结果。例如:在演示铁的氢氧化物的实验中,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再将吸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试管里的溶液的液面下(为什么),逐滴加入氢氧化钠,即可看到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为什么)。这个实验变化多,若观察不认真,没耐心,就记录不到准确全面的实验现象。
四、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如演示实验,是教师做规范操作的表演,学生观察,师生双方协调活动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因势利导的描述,启发,质疑,讨论,分析,综合,直至写出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的随意性观察变成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将主动的直观观察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形成正确概念,再作判断推理,使观察自然地成为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高中化学中钠与水的反应这个实验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还要引导学生仔细想,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成小球,为什么钠会在水面上迅速地四方乱窜,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有火花产生,反应后滴入酚酞指示剂水溶液为什么会显出红色,等等。边观察边想,进行精确深刻的观察与分析获得科学的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和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对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观察能力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能引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可见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很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