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探究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开始备受关注。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落脚点是师生分享道德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个人品德的提升。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备的学科,自产生以来就讲求文以载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时刻伴随着认知、情感和人格教育。另外,小学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道德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贯穿和渗透德育成为教育学者和教师所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到底哪些因素能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呢?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与此同时,作为一门讲求文以载道的学科的教科书,小学语文教科书决不简单地只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来源和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依据,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那些具有德育价值的因素进行发掘,不仅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同时也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从而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负载的德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科书本身就应该是知性与德性的统一,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承载着各种德育因素。
  一、各道德因素在语文教科书中分布各有偏重
  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并不是所有德育因素都是均衡分布的,各道德领域中的德育因素在教科书中的分布都各有偏重。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根据对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统计的结果显示,教科书中对“有关与他人关系”这一领域的道德内容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其中最为缺乏的是“文明礼貌”,在全套教科书中仅出现了10次,在这一领域中占2.6%,列末位。除此之外,在“有关自身的道德内容”的道德领域中,“俭朴节约”的德育因素也仅占了1.7%,列末位,除了第11册第1单元课文《一夜的工作》中有涉及到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德外,其他基本没有述及。
  从这种分布情况来看,我们不难揣测其意图。道德的根源在于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形成的关系,尤其是实际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关于这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显著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义利观”的转变,即从原本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说转而投向了在“义利统一”的新道德观念。由此,我们也可以从数据统计中清晰地看到,当前我国社会在各道德领域中的道德取向分别集中于关怀自然、讲求勇谋、热爱祖国、提倡合作、强调亲孝这几个方面,这种道德取向与当前社会宣扬生态主义、人文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大观念背景也是十分符合的。
  二、由“政治·革命”向“自然·生命”转移
  在以上述德育分析类目为依据对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统计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即该教科书中以“有关自然和崇高事物关系”的道德内容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三个领域的道德内容要高。在本研究所设定的四大道德领域中,各领域的道德内容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有关与自然以及崇高事物的关系内容、有关自身的内容、有关与集体及社会关系的内容和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
  在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道德内容,最为强调的是“热爱大自然”,占这一领域统计总数的49.4%,近二分之一;其次是 “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和“珍爱生命”。就整体而言,该语文教科书中最为强调的是“热爱大自然”,占全套教科书道德因素统计总数的18.0%。不论是在课文内容,还是课文主副题、思考题、插图等部分中,“热爱大自然”都是最为强调的,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这对于以往语文教科书中偏重于革命与政治题材的布局而言,无疑是一个明显的转变。
  随着人们对道德教育认识的更趋全面,以及整个社会对自然生命关注程度的日益加强,一种人文的生态主义趋向开始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主要色调,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以“自然·生命”为题材的内容开始涌现在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于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政治、革命色彩开始逐渐减淡,而生命色彩却逐渐趋于浓厚,关于这一点明显地表现在“热爱大自然”这一道德类目在全书中所占的数据比例上。因此,在教育观念更为理性化的今天,语文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开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由“政治·革命”向“自然·生命”转移的倾向。
  三、爱国主义教育依旧是语文教科书中的德育重点
  爱国主义向来是我国德育的重点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而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而显然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最佳的选择。
   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热爱祖国”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为11.2%,仅次于“热爱大自然”。从中我们不难揣测,爱国主义教育依旧是语文教科书中的德育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感情至关重要。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地说,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描绘祖国名川大河、奇山异水,将祖国壮美秀丽的风光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些无不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除此之外,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等等,都在教科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强烈地渲染着爱国的主题,暗示着祖国的伟大,蕴涵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内涵。
  四、插图承载语文教科书的德育功能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叶圣陶先生对课文插图的精辟指要,实际是课文编排插图的编辑意图。但是随着学科德育的兴起,如何将德育因素融进插图之中也成为了教科书设计时的一大初衷。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德育因素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本套教科书的插图分为三类:封页插图、课文插图和练习插图。
  关于封页插图,12册教科书共有12幅插图,以彩色儿童画的形式出现,并且画中的主人公都是健康可爱的小朋友,每一幅插图都向我们展示着同学间团结友爱、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场景,并且幅幅都体现着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大部分插图都属于课文插图,它们随课文出现,其中有人物肖像图,有故事情节图,还有动植物景观图。这类插图大多情景性强,是相关课文的某种艺术直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共有人物肖像插图50幅,都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人物,包括了历史人物、革命领袖、英雄战士、科学家、艺术家(包括作家)、普通民众及小朋友等,而在这些插图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闪耀在这些人物身上高尚品质的光芒,如热爱国家的情感、为党事业献身的精神、刚正不阿的为人和坚毅勇敢的品质等。这些插图人物对小学生的影响力是深不可测的,通过他们身上的品质来教化他们是一种颇有成效的德育途径。在120幅故事情节类插图中,各个领域的道德类目均有涉及,其中有表现的是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和睦的,有体现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和勇于实践的,也有展示机智勇敢、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另外,勤奋刻苦、真诚信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配合故事情节的插图也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些故事情节类插图都利用强烈的情境性,以与课文内容切合的最直观方式,向小学生传递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课文的动植物景观图中,一是通过对可爱的动植物的描写(动物13幅、植物11幅)和自然风光的描绘(自然现象18幅、四季景观13幅),予学生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启示;二是通过描绘祖国河山壮丽、名胜众多、景色秀丽等(祖国版图3幅、国旗国徽2幅、风景名胜15幅、美好河山10幅、建设成就15幅)给学生以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这些都无不显示着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另外,在练习插图中,共有86幅插图涉及道德内涵,其中配合短文阅读的29幅(占33.7%),口语交际中的插图为34幅(占39.5%),写作训练中出现了5次(占5.8%),综合实践活动中为18幅(占20.9%),这些都显示着练习插图的德育影响。从以上种种,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即在小学教科书中,插图开始越来越承载起德育的功能。(作者单位 陕西省清涧县清涧中学)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对麦秸翻压还田后隔茬冬小麦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光合速率等衰老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小麦秸秆还田后可显著促进各时期根系的生长并显著提高
每年,教师都会带着全班同学在校园参观、解说一番——从校门口到操场,再到教学楼。最后到教室;要么让学生去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学生仔细地观察、记录。然后,教师让学生以《
近几年,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值越来越高,陕西省中考题,满分120分,完型填空为10分,阅读理解为25分,任务型阅读为15分,这两项合计为50分。因此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我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方面的訓练,在阅读理解专项訓练中,我坚持采用“练—讲—练”的教学原则,先从中考英语专项訓练复习资料中精选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后组织学生核对答案,讲经释法。教师进一步帮助归纳,使学生将解题技巧上升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隶属于蔷薇科绵刺属,只含有绵刺1种。它以花萼3、副萼3、花瓣3、雄蕊3等性状而区别于蔷薇科任何其它属的植物,有“三瓣蔷薇”之美称。其茎多分枝
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是指学生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语言,建立由外部信息和自身信息结合的新思想。学生作为生
报道了产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山区毛茛科金莲花属一新变型,即长瓣川陕金莲花.该变型与原变型川陕金莲花的主要区别在于花瓣长于雄蕊.
2009年,我参与了县教研室举行的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先后去了18个乡镇,在18个不同的学校给不同的孩子上了同一课——《丰碑》。以下是我在这18节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