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思维。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①这个中国孩子是谁?②他发出了什么呼声?③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④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不足。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对于课文的学习都应该提出一些有广度的问题。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感情外,还在于教师恰当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努力教好学生,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教师所肩负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种提问的特点是内容向课外扩展,没有固定答案,可让学生凭着对内容的理解展开多方面的联想,进行创造。
例如:教学《龟兔赛跑》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下次龟兔赛跑,谁第一?谁能编个《龟兔赛跑新传》?非常明显,这样一问,有助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再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在课文讲解完毕,人物性格已归纳总结出来,写作特色也作了评析之后,老师可以这样提问:“根据情节发展,请同学们想像,杭州的小钱恢复健康后和台湾志愿者相见,将会是怎样的情况?”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就更加鲜明。同时,这样的提问,往往成为一篇文章的续写,能够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2]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2期
[3]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3年0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①这个中国孩子是谁?②他发出了什么呼声?③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④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不足。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对于课文的学习都应该提出一些有广度的问题。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感情外,还在于教师恰当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努力教好学生,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教师所肩负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种提问的特点是内容向课外扩展,没有固定答案,可让学生凭着对内容的理解展开多方面的联想,进行创造。
例如:教学《龟兔赛跑》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下次龟兔赛跑,谁第一?谁能编个《龟兔赛跑新传》?非常明显,这样一问,有助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再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在课文讲解完毕,人物性格已归纳总结出来,写作特色也作了评析之后,老师可以这样提问:“根据情节发展,请同学们想像,杭州的小钱恢复健康后和台湾志愿者相见,将会是怎样的情况?”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就更加鲜明。同时,这样的提问,往往成为一篇文章的续写,能够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2]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2期
[3]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