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同伴交往及其引导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疏远成人而热衷于同伴交往,对同伴倾注了越来越多的感情。了解青少年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通过积极的同伴交往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发展
  
   同伴交往是指在年龄相同或邻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按照社会性发展的复杂程度,个体的人际交往是人际互动层面、相互关系层面和同伴群体层面展开的。儿童步入青少年期后,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他们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同伴交往也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一)在互动层面
  互动层面的同伴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如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等。
  相对于儿童期,青少年与同伴共度的时间显著增加,彼此的互动更为频繁、复杂、持久。研究发现中学生课下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29%)大约是与成人共度时间(13%)的两倍多。成人在青少年社会网络中的占有率不及25%;青少年指称的“重要他人”有近半数是同伴。我国有关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也表明,他们均把同伴作为自己课余活动、倾诉和分享乐趣的重要对象。并且,青少年在生活各个领域选择同伴作为交往对象的比例都随年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而对父母、老师的选择则呈递减趋势。
  (二)在相互关系层面
   这是二元水平上的同伴交往形式。指的是在互相熟悉的两个人之间建立的包括一系列互动过程的关系,主要涉及个体的朋友关系以及青少年和异性的亲密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的友谊概念有了很大的发展。儿童虽然能够很好地理解友谊中的互惠和责任,但他们通常认为友谊是排他的,第三方的加入会破坏友谊。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接受他人并有与别人建立和发展友谊的需要。研究发现,和年幼儿童相比,青少年友谊关系的亲密水平更高,他们自我表露持续的时间更长,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也更多。同时,青少年的友谊不再局囿于同性之间,异性之间也开始建立新型的友好亲密互动关系,少数个体甚至在青少年后期开始涉入男女恋慕这一新型的二元关系。
   (三)在同伴群体层面
  群体是互动着的、彼此交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同伴群体通常是出于共同的兴趣或环境自发形成的。
  青少年期以前,儿童的同伴群体一般表现为同学或邻里间的游戏群体和同性别的小群体,没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群体的成员也极不稳定。步入青少年期,个体的同伴群体出现组织上的分化。青少年形成更为亲密的友谊关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结构更为复杂的友伴群。。
  
   二、 同伴交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 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尤其重要,是其安全感和亲密感的重要源泉。心理分析学家安娜认为,同伴背景是家庭之外相对安全的释放攻击、性冲动的场所,高质量的积极同伴交往是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青少年期,个体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个体在走向自主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建构与父母的关系,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消极情感体验,而同伴对他的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慰藉。
  同伴交往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的独特价值已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并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不良或缺乏同伴交往会导致儿童出现抑郁、适应不良等症状。和普通个体相比,被同伴孤立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社会焦虑也更多,孤独感更强,他们对同伴有更多的敌意和批评,更容易表现出活动过度或过分离群。而行为退缩的青少年则表现出消沉、沮丧等低落情绪。
   (二) 同伴交往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
  社会关系对个体自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James认为,人类具有被自己关注、被他人赞赏的本能倾向。当自己没有受到太多他人的关注时,便可能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而符号互动论者也指出,人们是根据自己在社会情景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获得关于自己如何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自我形成的基础。
  个体获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社会比较的过程。对青少年来说,他们要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而同伴则是青少年进行比较时首要的参照对象。通过社会比较,青少年逐渐理解了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规则和服从与分配的社会角色。这对于其顺利度过“心理延缓偿付期”尤为重要,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机制。
   (三) 同伴交往的亚社会认同作用
   群体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文化的传递模式是一个群体间的过程,是从父母群体传递到同伴群体既而经由同伴群体传至个体。青少年在扬弃成人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新文化,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群体文化。青少年的同伴群体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排他性,它拒绝与自身特点不相容的特性,构成自身的同伴亚社会。在这个社会中,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必须符合亚社会文化的要求。另外,群体成员自身也有追求一致性的愿望,他们渴望在同伴群体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这样必然会认同同伴亚社会的文化。
   追寻亚社会文化赞同的倾向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青少年为维护友谊关系,维持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取悦同伴,他们甚至反叛父母、无视学业、改变一些积极的个性品质,认为表现出某些问题行为或学习不好等就能够获得朋友的认同。而这样的青少年所形成的同伴亚社会与整个社会大文化是相疏离的。研究发现,同伴群体与学校、家庭或社会的文化倾向疏离程度越高,对群体中的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引导青少年亚社会同伴群体发挥积极作用是学校、家庭或社区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 对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引导
  
  引导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目的是使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形成积极的亚社会文化,使青少年的视野超越自己狭隘的同伴圈,向更广大的社会范围延伸。
  青少年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疏导高于阻止。人是社会的动物,但同时也是情感的动物。对于青少年认同的行为进行简单阻止,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根据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理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个体会提高对所选择对象或事物的喜欢程度;而如果选择是强迫的,个体会减少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追求独立和自主的关键阶段,成人的过分干涉往往会引起他们的更大反感和更强烈的反叛。
  要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必须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成人可以从青少年的立场出发,通过移情的方式来理解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和自己可能介入的程度。他们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有关条件、场所、娱乐设施、计算机等,帮助(而非直接参与)青少年建立更为积极和丰富的人际网络,使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之内,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如使青少年远离色情、毒品等)。
其他文献
课程游戏化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
丹旱糯3号是丹东农科院稻作所旱稻研究室通过籼粳亚种间复合杂交,采用集团与系谱法相结合选育而成.1984年以矮秆的5057为母本,抗病、大穗的IR26/早丰γ为父本,有性杂交,至199
在幼儿园,我们总是会看到幼儿活泼健康的身影。然而,一些小的群体——残疾幼儿也在渐渐的融入到普通幼儿园中,成为了幼儿园里的一份子。如果你有一个残疾的孩子,你希望他能够
采用三黄滴入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中,结果显示:三内液能显著改善豚鼠鼻超敏反应实验模型的鼻部症状,并有降低其血清IgE水平的作用。揭示三黄液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认为脾肾机能正常与否对维持妇女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经、带、胎、产等疾患因脾肾亏虚而致者殊多,采用补益脾肾的方法为主治疗崩漏、滑胎、子淋、更早期综合征和性交后出血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小学教育的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玩具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幼儿园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义件精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提出要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林业局最近联合发布公告,将白蜡鞘孢菌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暂停从白蜡鞘孢菌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引进自蜡属
现阶段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质量,必须坚持对不同的角色做出良好的展现。美术课堂中的“导师”、“导演”、“导游”,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