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彩鸽放飞和平心愿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爱和平》是小学美术广东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关注社会与生活”为主题,属于综合性与创新性的美术课题,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领域定为综合·探索课型。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学生在综合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取的成功体验,教学活动与生活、人文紧密联系;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与探究,也突出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实践中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引入
  1. 师生互动:以剪贴的方式邀请学生共同设计制作一幅《我们爱和平》为主题的剪贴海报。
  2. 教师小结:海报上飞翔的鸽子、不同肤色的小手和蓝色的底色都给我们传达了和平的信息,表达了“我们爱和平”这个主题。
  (学生列举以和平为主题的创作经常选取的元素与色彩)
  二、课堂发展
  1. 课堂师生探究研讨
  (1)讲解战争题材摄影作品《瞬间》。作品画面中显示了从右向左呼啸而来的一颗子弹在玻璃上留下的一个圆孔,及玻璃后面小孩子安详的眼神天真的小脸。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那一瞬间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结局? 战争最终的受害者是谁?
  小结:摄像机记录了人们为战争而发出的无声抗议。
  (2)欣赏和平主题雕塑作品《枪》、《团结》、《和平少女》。
  教师:这是一支具象的枪,但是雕塑家却改变了它原来的造型,把枪管打结了,要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渴望世界和平,希望人民远离战争,呼吁各国停止硝烟……)
  教师:展示自己的小雕塑作品《团结》,它利用三个红色的环形组合在一起。(学生回答:紧密的组合代表团结,红色表示希望,表达了要团结、安定、幸福的美好生活!)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五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潘鹤老师著名的雕塑作品《和平少女》。凹凸不平的石壁、舒展的双臂和柔和的神情都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教师引导探究学习,学生按老师的引导提示完成学案设计第一栏。)
  (3)欣赏课文中齐白石、蒋兆和、毕加索的作品,并在小组讨论合作下完成学案的题目。
  教师:齐白石的作品《愿世界人都如此鸟》,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表达了画家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蒋兆和《儿童与鸽子》描绘了一个孩子向鸽子伸出小手,表达了人们从小就向往和平美好愿望。毕加索的《和平的面容》作品把鸽子、橄榄枝和美丽的少女以简单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单纯的画面却有深远的寓意。
  2. 课堂活动天地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白色小手套进行创作活动,表达“我们爱和平”主题。
  三、评价与展演
  1.“表达和平心愿”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A.造型表现独特、作品富有创意。B.色彩运用丰富、主题强烈鲜明。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为大家展示。
  2.“放飞和平心愿”
  以歌曲《同一首歌》为背景,学生套上自己加以装饰的小手套,把小手变成翩翩起飞的鸽子,放飞鸽子,放飞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
  此环节让全体学生真情投入地起立表演唱,让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在歌声、展演中越飞越高。
  四、教学反思
  1. 精心的课前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得靠教师长期的积累。本次课内的知识涵盖量大,所以课前准备的教具都要很充分,如自创小雕塑、海报、课件、视频片段、音乐、课本、学案、小手套、彩笔等。
  2. 探究的课堂教学
  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在主题性美术作品中学会欣赏方法;在探究活动中了解主题性作品的表现方法。难点是:运用多种元素表现主题作品并以语言、文字、展演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由此我采取了师生互动、学案探究、新型创作方式和展演表现来解决问题。
  3. 新颖的评价展演
  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三次评价的方法,先在小组评比,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再请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最后通过展演,全班同学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成功感。因此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我设计了多重的标准,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着重说出作品的形式美感。
  课堂应注重凸显视觉性、注重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和强调愉悦性。我在本课活动中要求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探究、在创作中学会表达,强化了学生创新实践中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通过“表达和平心愿”“放飞和平心愿”的环节提升课堂学习趣味,增强课堂的愉悦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成功感,从而提升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的发展性。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良好的学习动力,是求知欲望的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局限于兴趣的初级阶段——好奇心理,忽视了兴趣的发展阶段和效能阶段。因此,有的学
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是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最基本的法律,是协调区域发展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前提和保障.性质研究是部门法哲学的理论基石,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性质是
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在火海里冲锋陷阵奋勇灭火的消防官兵,因水源难继不得不用脚踩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却指责甚至谩骂消防官兵。
图示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往往看作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拐杖。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极为广泛,图示法既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乌克兰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化美术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所提供的丰富影像、声音、文字、图片资料和制作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手、眼、耳和大脑等生理感官,使学生产生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情绪和思维。  〓〓在湘版五年级下册《飞天畅想》一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亲身坐过飞船飞上太
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一、新课引入有创意  音乐导入法。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有所不同。因此,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创意引入,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民生建设之路可见,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与民生建设具有一致性。要改善民生,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民生建设和理想信念建设
翠园的美是弥散的绿和氤氲的祥和叠加起来的。它不是园林的名字,而是郑州市的一处高档住宅区。四幢小高层、八幢多层住宅及业主会馆和集中式地下停车场,总占地23710平方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