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8月20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造成114人死亡。一时间,各种情绪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流淌。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灾难,有的人也会紧张、不安、焦躁甚至失眠,出现了替代性心理创伤的症状。
过度关注小心情绪被“污染”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尽管发生在夜晚,但现场亲历者拍摄的视频瞬间被迅速转发。火光冲天的画面、巨大的冲击波、拍摄者的惊叫声,令不少人难以入睡。有的人不停地刷新屏幕,查看是否有最新消息,有的人至今还在朋友圈频发相关的视频、文字、评论。
爆炸事故发生后的第7天,天津举行哀悼仪式,许多人也在网上为逝者祈福。王先生说,这几天连续看了不少和爆炸有关的消息,心情很低落,都不愿意开口说话,看到别人说笑甚至想上前去阻止。
清华大学心理专家樊富珉教授近日说,突发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几乎每个人都在看新闻,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关注救灾。看得多了,就会有心理上的影响,这叫替代性心理创伤。
目睹了大量破坏性场景,其损害程度超过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就会间接导致一些人出现心理异常现象。这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替代性心理创伤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吃不下饭、易疲劳、难以入睡或易被惊醒、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有心理学家发现,替代性心理创伤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影响个体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当负性事件积累过多之后,有的人承受不住压力,会产生悲观想法,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公平。
其实,普通人对灾区最好的帮助,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尽量不要让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干扰。在危机发生后一两个月内,表现出一些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一般都算是正常的。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帮助者”也可能有心理创伤
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后,人本能地会产生恐惧、躲避、否认、自责、愤怒、悲伤等一系列应激反应,不少人心跳加快、头晕头痛、情绪沮丧、噩梦连连、灾难场景在脑海中萦绕不去。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遗留的心理问题会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8月12日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国红十字(天津)心理救援队、天津市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心理专家团队前往天津泰达医院、泰心医院等地,对伤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不少志愿者围绕着医疗救助、义务献血、帮扶受灾群众等开展服务。他们像一缕缕阳光,努力帮助伤者和遇难者家属恢复健康、走出心灵的阴霾。
但是,“帮助者”也可能发生替代性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专家、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方新就此特别指出,出现以下征兆和表现往往表明“帮助者”出现了心理崩溃感,要及时进行干预:
第一、身体反应易疲劳表现为体能下降、眩晕、呼吸困难、胃痛、紧张和无法放松等;
第二、创伤心理反应和人际冲突表现为与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愤怒、缺乏耐心、失去信任感等;
第三、职业上出现了耗竭感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软弱内疚、对于自己无法做得更好产生罪恶感、对于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以及过分替受害者感到悲伤和忧郁。
关心则乱导致轻信不实消息
爆炸事故发生后,互联网上出现许多不实言论、谣言、恶意评论。如“700吨氰化钠泄漏毒死全中国人”、“有毒气体已向北京方向扩散”……
网络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头条”,我们的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被“利用”甚至被“绑架”。不实消息在朋友圈飞快传播,人为制造了恐慌情绪。
重大事件发生初期的谣言四起,可谓一种常见现象,这个时候,对满天飞的消息一定要冷静看待。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传播真相,也是对救援工作的一种支持。
灾难发生后,多愁善感、神经比较脆弱敏感的人,更容易相信没有被证实的消息,将别人的灾难放进自己的生活中,产生替代性心理创伤。本身就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会加重病情,引发心理疾病。如果发现你的亲朋好友这一段时间特别心烦、焦虑,不要忽视他们的感受,更不要嘲笑。请告诉他们一些心理学常识,比如:危机发生后,因为危机所导致的一些失衡表现属于人的正常反应。如果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不能缓解,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
过度关注小心情绪被“污染”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尽管发生在夜晚,但现场亲历者拍摄的视频瞬间被迅速转发。火光冲天的画面、巨大的冲击波、拍摄者的惊叫声,令不少人难以入睡。有的人不停地刷新屏幕,查看是否有最新消息,有的人至今还在朋友圈频发相关的视频、文字、评论。
爆炸事故发生后的第7天,天津举行哀悼仪式,许多人也在网上为逝者祈福。王先生说,这几天连续看了不少和爆炸有关的消息,心情很低落,都不愿意开口说话,看到别人说笑甚至想上前去阻止。
清华大学心理专家樊富珉教授近日说,突发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几乎每个人都在看新闻,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关注救灾。看得多了,就会有心理上的影响,这叫替代性心理创伤。
目睹了大量破坏性场景,其损害程度超过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就会间接导致一些人出现心理异常现象。这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替代性心理创伤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吃不下饭、易疲劳、难以入睡或易被惊醒、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有心理学家发现,替代性心理创伤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影响个体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当负性事件积累过多之后,有的人承受不住压力,会产生悲观想法,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公平。
其实,普通人对灾区最好的帮助,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尽量不要让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干扰。在危机发生后一两个月内,表现出一些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一般都算是正常的。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帮助者”也可能有心理创伤
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后,人本能地会产生恐惧、躲避、否认、自责、愤怒、悲伤等一系列应激反应,不少人心跳加快、头晕头痛、情绪沮丧、噩梦连连、灾难场景在脑海中萦绕不去。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遗留的心理问题会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8月12日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国红十字(天津)心理救援队、天津市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心理专家团队前往天津泰达医院、泰心医院等地,对伤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不少志愿者围绕着医疗救助、义务献血、帮扶受灾群众等开展服务。他们像一缕缕阳光,努力帮助伤者和遇难者家属恢复健康、走出心灵的阴霾。
但是,“帮助者”也可能发生替代性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专家、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方新就此特别指出,出现以下征兆和表现往往表明“帮助者”出现了心理崩溃感,要及时进行干预:
第一、身体反应易疲劳表现为体能下降、眩晕、呼吸困难、胃痛、紧张和无法放松等;
第二、创伤心理反应和人际冲突表现为与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愤怒、缺乏耐心、失去信任感等;
第三、职业上出现了耗竭感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软弱内疚、对于自己无法做得更好产生罪恶感、对于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以及过分替受害者感到悲伤和忧郁。
关心则乱导致轻信不实消息
爆炸事故发生后,互联网上出现许多不实言论、谣言、恶意评论。如“700吨氰化钠泄漏毒死全中国人”、“有毒气体已向北京方向扩散”……
网络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头条”,我们的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被“利用”甚至被“绑架”。不实消息在朋友圈飞快传播,人为制造了恐慌情绪。
重大事件发生初期的谣言四起,可谓一种常见现象,这个时候,对满天飞的消息一定要冷静看待。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传播真相,也是对救援工作的一种支持。
灾难发生后,多愁善感、神经比较脆弱敏感的人,更容易相信没有被证实的消息,将别人的灾难放进自己的生活中,产生替代性心理创伤。本身就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会加重病情,引发心理疾病。如果发现你的亲朋好友这一段时间特别心烦、焦虑,不要忽视他们的感受,更不要嘲笑。请告诉他们一些心理学常识,比如:危机发生后,因为危机所导致的一些失衡表现属于人的正常反应。如果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不能缓解,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