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研究方法概述

来源 :江汉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rn石器是人类使用时间最漫长的一类工具,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历史时期[1].为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本文的“新石器”是指旧石器时代以后的石器工业,包括旧——新过渡时期及其以后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并存的石器工业.因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经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研究体系,而磨制石器尤其是新石器化集中出现以后,物质遗存陡然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研究者更多聚焦于运用陶器构建文化谱系和探讨文明起源之上,石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然而石器作为遗址中最稀疏平常和最易于保存的文化遗存,其对社会文化和生产方式的探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十年来,“新石器”研究方面的“两不顾”局面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旧石器考古等相关领域借用研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新石器”(包括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探讨史前人类的生产技术、生计模式、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话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于陶器研究之旁发展出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方向,因此在“新石器”研究不断深入之时,本文拟对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推进应当坚持守正创新的自觉意识.这意味着要明确当代中国教育的阶段与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阶段性转化的背景下,锚定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历史方位;要抓住中国教育的育人本质,在研判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中把握人民的实际教育需求,在具体行动中坚守中国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要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在自我反思和自我革新中推进中国的教育改革,在理性对待历史文化传统、人类文化成果以及中国教育实践成就的基础上,助推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教育的时代自
赵辉(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雅讲席教授):rn纪念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暨《江汉考古》创刊四十年学术研讨会开幕,这是进入辛丑年后,中国考古学界第一次重要的、高规格的,也一定会是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是中国考古学界拟定在今年举办一系列的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纪念活动的第一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和省文旅厅举办这次活动,可谓是拔得头筹、占尽先机.我谨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和全体与会代表,向你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和祝贺,也相信本次活动一定功德圆满.
期刊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常见的石砚多为书写工具,石砚的使用者均具一定的身份地位或经济实力,表明六朝上层社会中有重视文教之风.石砚的性能优于陶瓷砚,但制作更加耗工费时且难以批量生产,可能是使用人群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六朝石砚的形制演变脉络清晰,阶段性特征明显,这与制墨工艺的完善和墨锭质地的提升密切相关,也是对汉代以来砚台功能结构设计中的合理性因素加以吸收的结果.
通过与铜(否需)形制的对比,初步辨识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流行的一类与铜(否需)形制近同的陶器,应为“陶(缶需)”.陶(缶需)是殷遗民进入关中地区后,大约于西周早中期之际,在晚商文化陶罍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类,主要为殷遗民族群使用.铜(缶需)是西周晚期仿自关中地区陶(缶需)创造的器类,其使用者已无明显族群限制.铜(缶需)与陶(否需)多同形成对使用,其性质可能与盛酒器壶相近.陶(否需)的辨识及相关认识,完善了西周陶器谱系及陶器与铜器的关系研究,也为寻找判断西周聚落中的酿酒作坊提供了线索.
百年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继往开来,有必要进行总结,思考与分析还需要完成的任务,展望未来可能取得的突破.从理论的视角的考察更可能把握学科发展的要旨.总结百年中国考古学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科学考古学的学科体系的形成、中国史前史时空框架的建立、史前史上若干重大问题的解释、考古学应用体系的发展.反思当前中国考古学面临的主要任务,其中包括与透物见人考古推理相关的理论建设、人文视角的研究、世界视野、进一步发展考古学的应用体系等.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考古学最有可能获得突破的三个方向是中华文明探源、人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努斯鲍姆,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化背景与哲学素养关注美国教育的普遍性弊端,批判了以服务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功利教育思想,提出对未来世界公民进行人性培养的人类发展的教育模式.其充分肯定了教育发展史中人文学科的重要地位,认为培养有责任感和想象力的公民是重建人文教育的基本职责.面对美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国家背离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境况,从教育与人文紧密相连的正义前沿入手,开启其批判功利教育和重建人文教育的正义之旅,来彰显重建人文教育是为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提供能力进路;为应对功利教育盛行和人文教育式微
1928年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从军事、政治斗争转为隐蔽战线、文化战线斗争.彼时苏联则已进入斯大林时期,然而这一期间陈望道并未翻译马列的经典理论,而是选择通过日译本翻译波格丹诺夫的《社会意识学大纲》与《无产阶级文化》杂志,阐述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社会意识论、文化组织论等观点,运用于现实的大江书铺组织工作、大众语运动,并且将之改写,融入其修辞学代表作《修辞学发凡》之内.梳理这段无产阶级文化派理论从苏俄、日本旅行至中国的过程,有助于厘清日后的文艺组织生活的理论源头与改写过程,补充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系谱.
本文以“媒介导航”为关键概念,借用技术哲学中奥德修斯的“桨”作为导航媒介的意象,以鼠标对应计算机虚拟空间、手机对应移动网络时代的数字城市赛博空间,以阐释随着计算机、移动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柏拉图描绘的早期人类文明中的双重导航——实体空间和话语空间实践——正趋向融合的历史进程.由此,大众媒介的“受众”变身为数字时代的“用户”与“领航人”,媒介与人、社会的关系拓展到一个崭新层面:媒介作为一个技术机器系统,与有机体系统、社会系统互嵌共生,成为直接驱动人类社会运作的动力和机制.
我国出土金属文物表面腐蚀层常常会出现疏松、酥解、发泡、裂隙、崩裂、起壳、龟裂及层状剥落等腐蚀病害现象,这些出土金属文物表面腐蚀层的形成原因或机理,国内外从事文物保护修复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出土金属文物基体高度矿化的腐蚀成因、出土后金属文物腐蚀层的劣变原因及其保护修复方法的研究,在科研思路和研究结论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广泛的统一认知.本文在对金属文物腐蚀病害的研究现状、出土金属文物的腐蚀病害成因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梳理的基础上,对目前金属文物保护修复中可能存在的学科
包括金文在内的古文字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金文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要充分发掘金文史料的学术价值,须注意制度先行的问题,即在传统文献构建的商周制度的框架下,讨论金文与商周史的诸问题.本文以小盂鼎、?鼎为例,结合传统文献所记相关制度,讨论了二铭所反映的西周时期的“门制”:小盂鼎铭文所记为宗庙献俘礼,铭文中关于“门”的记述关乎西周宗庙门制,应与门朝制度无涉;?鼎所记王宫门制则印证了传统文献记载的周天子“五门三朝”的制度.通过上述二鼎铭所见西周制度与文献所记相关制度的比较,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