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回答的一个过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来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这门教学“艺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熠熠生辉
虽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师也不能随意提问,想到哪问到哪,毫无目的、没有计划地盲目提问。而是应该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原则,在知识的关键处和重难点处提问,真正发挥提问的价值。让提问真正起到激活思维、引发思考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做出阐述,以供参考。
一、抓住“关键处”提问
“关键处”一般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关键语句,这些词语或语句通常是文章的文眼、题眼、诗眼。抓住这些“关键处”提问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把控感情基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明白知识的关键处在哪里,这样才能在提问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提问质量。
如教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时,其中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文章的中心句,它既点明了课题,总起了全文内容,又交代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在整个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关键处提问:“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迫切的阅读欲望,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脉络——围绕桂林山水展开的叙说。让课堂教学集中关键处,并以此为起点,层层深入下去,突出重难点,实现“一课一得”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文章的关键处设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抓住突破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师设疑,形成学生心理上“一探究竟”的冲动,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活动即将进入高度的活跃中,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文章,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快速聚拢到新课文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瞄准“空白处”提问
“空白处”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让艺术作品虚实相映,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也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空白处”。它们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要瞄准这些“空白处”提问,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一课为例,本文通过讲述少年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表现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美好品质。雨来这个与学生年龄相仿的“英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读到课文第六部分的第四段:“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时,在此空白处,教师先不让学生继续阅读,而是用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雨来命运的猜测:“联系上下文,你认为雨来被鬼子打死到河里了吗?”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中间掀起巨大的“涟漪”。他们对这个小英雄也是既敬佩又担心,教师的问题也正好是他们关心的话题。因此,教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认为课文前面介绍过,雨来游泳的本领特别高,所以雨来肯定游走了;另一种认为敌人已经毒打了雨来一顿,他受伤了,又被扔进河里,生还的可能性不大。带着这种猜测,教师让学生继续阅读,当看到最后结局雨来没有死时,他们一个个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
这样教师通过在空白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天马行空地任意驰骋,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泼的状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摸准“困惑处”提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有时候似懂非懂,模棱兩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摸准学生的“困惑处”提问,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浅出的提问,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万年牢》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题目“万年牢”还是很不理解,并没有弄清“什么是‘万年牢’”。此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再次进入课文的精读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合作交流,真正体会到“父亲的认真、实在、讲良心等这些可贵的品质才是万年牢”。从而升华文章的中心,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师生互动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提问的技巧,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乙二春.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2]杜慧灵.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
编辑 李沂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熠熠生辉
虽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师也不能随意提问,想到哪问到哪,毫无目的、没有计划地盲目提问。而是应该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原则,在知识的关键处和重难点处提问,真正发挥提问的价值。让提问真正起到激活思维、引发思考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做出阐述,以供参考。
一、抓住“关键处”提问
“关键处”一般指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关键语句,这些词语或语句通常是文章的文眼、题眼、诗眼。抓住这些“关键处”提问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把控感情基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明白知识的关键处在哪里,这样才能在提问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提问质量。
如教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时,其中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文章的中心句,它既点明了课题,总起了全文内容,又交代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在整个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关键处提问:“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迫切的阅读欲望,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脉络——围绕桂林山水展开的叙说。让课堂教学集中关键处,并以此为起点,层层深入下去,突出重难点,实现“一课一得”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文章的关键处设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抓住突破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师设疑,形成学生心理上“一探究竟”的冲动,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活动即将进入高度的活跃中,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文章,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快速聚拢到新课文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瞄准“空白处”提问
“空白处”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让艺术作品虚实相映,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也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空白处”。它们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要瞄准这些“空白处”提问,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一课为例,本文通过讲述少年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表现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美好品质。雨来这个与学生年龄相仿的“英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读到课文第六部分的第四段:“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时,在此空白处,教师先不让学生继续阅读,而是用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雨来命运的猜测:“联系上下文,你认为雨来被鬼子打死到河里了吗?”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中间掀起巨大的“涟漪”。他们对这个小英雄也是既敬佩又担心,教师的问题也正好是他们关心的话题。因此,教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认为课文前面介绍过,雨来游泳的本领特别高,所以雨来肯定游走了;另一种认为敌人已经毒打了雨来一顿,他受伤了,又被扔进河里,生还的可能性不大。带着这种猜测,教师让学生继续阅读,当看到最后结局雨来没有死时,他们一个个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
这样教师通过在空白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天马行空地任意驰骋,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泼的状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摸准“困惑处”提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有时候似懂非懂,模棱兩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摸准学生的“困惑处”提问,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浅出的提问,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万年牢》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题目“万年牢”还是很不理解,并没有弄清“什么是‘万年牢’”。此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再次进入课文的精读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合作交流,真正体会到“父亲的认真、实在、讲良心等这些可贵的品质才是万年牢”。从而升华文章的中心,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师生互动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提问的技巧,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乙二春.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2]杜慧灵.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
编辑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