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快教学——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师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就自身的经验谈一谈开展小学数学愉快教学的几点做法。
数学学习的观念教育
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动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给学生讲一些著名数学家刻苦学习和攻克世界难题的故事,进而让学生从小热爱数学,树立远大理想,并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学习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讲解教科书中“你知道吗”这样栏目中的数学史和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在兴趣,进而让他们快乐学习。
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 一线数学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僵硬呆板的数学课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让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用电脑演示一幅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的画面,学生随着音乐、鸟声看到具有“对称”特点的小树、小花、小鸟等,最后镜头放大到一只停在花上的蝴蝶,蝴蝶的两只翅膀一开一收,突出“对称”的特点,从生活体验中引出了新知“轴对称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创设故事情境 有趣的故事能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使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理解“平均分”,于是在导入和探究阶段创设了“小猴子分桃”“小猴子分西瓜”的故事情境,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生动直观的演示,鲜艳动感的画面,喜闻乐见的内容,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们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之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工程问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黑夜,有个小偷来到村里的鱼池边,同时打开了装在鱼池上的两个水管。(板书:已知甲管装在半壁上,每小时可放出池水;乙管装在池底,每小时可放出池水。)小偷想,两个水管同时放完这池水只要[1÷( )]=3小时,因此,他躲在远处,一直等到3小时后,才摸回鱼池边,轻轻地跳了下去。同学们猜猜,小偷下去后,正在干什么呢?绝大多数学生说:“捉鱼呗!”笔者却告诉他们说:“不。小偷跳下去后,脚跟还未踮底,水已淹到他脖子上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一例以小偷落水引出的惊疑情境,引起学生种种猜疑,接着引导学生展開议论,分析原因,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更好。
动手操作与游戏激趣
动手操作既是游戏也是学习,动手的同时更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把适宜的数学教学内容与某些游戏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有趣的游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情不自禁投入学习中。在教学“分数乘法”时,笔者设计了高速车的游戏情景(我们来到了赛车场,那里车道宽而广,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练习纸上有多辆赛车,比一比,谁的车开得快而稳,前五位上台;完成后,请台上的同学报答案,给台下对的同学奖励红花,台下对的同学自己奖励自己,并给大赛车涂上颜色。学生个个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在教学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设计相应游戏:播放《123木头人》的音乐,当音乐停止时,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摆出轴对称图形,摆的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学生就退场,留到最后的学生就获得冠军。欢快的音乐、有趣的游戏,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乐此不疲。当然,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包括送信、找朋友、夺红旗、表演、猜一猜等。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学生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好感,使学生们加深愉快学习的体会,产生学习共鸣。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把“例1”编成童话故事:“兔妈妈到野外采了8棵萝卜,它要把这些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可是兔妈妈分呀分呀一直分不清,小朋友帮助它分一下好吗?”教师这样的语言十分亲切,态度和蔼,让学生们感到教师可亲,心情特别好,情绪特别高,很快把问题解决了。在教学“例2”时,教师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分苹果,并许诺如果分法正确就把苹果奖励给他,后来实现诺言,使学生相信教师。最后,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游戏,真正打成了一片。整节课,学生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情,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气氛融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数学学习的观念教育
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动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给学生讲一些著名数学家刻苦学习和攻克世界难题的故事,进而让学生从小热爱数学,树立远大理想,并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学习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讲解教科书中“你知道吗”这样栏目中的数学史和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在兴趣,进而让他们快乐学习。
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 一线数学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僵硬呆板的数学课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让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用电脑演示一幅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的画面,学生随着音乐、鸟声看到具有“对称”特点的小树、小花、小鸟等,最后镜头放大到一只停在花上的蝴蝶,蝴蝶的两只翅膀一开一收,突出“对称”的特点,从生活体验中引出了新知“轴对称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创设故事情境 有趣的故事能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使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理解“平均分”,于是在导入和探究阶段创设了“小猴子分桃”“小猴子分西瓜”的故事情境,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生动直观的演示,鲜艳动感的画面,喜闻乐见的内容,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们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之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工程问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黑夜,有个小偷来到村里的鱼池边,同时打开了装在鱼池上的两个水管。(板书:已知甲管装在半壁上,每小时可放出池水;乙管装在池底,每小时可放出池水。)小偷想,两个水管同时放完这池水只要[1÷( )]=3小时,因此,他躲在远处,一直等到3小时后,才摸回鱼池边,轻轻地跳了下去。同学们猜猜,小偷下去后,正在干什么呢?绝大多数学生说:“捉鱼呗!”笔者却告诉他们说:“不。小偷跳下去后,脚跟还未踮底,水已淹到他脖子上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一例以小偷落水引出的惊疑情境,引起学生种种猜疑,接着引导学生展開议论,分析原因,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更好。
动手操作与游戏激趣
动手操作既是游戏也是学习,动手的同时更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把适宜的数学教学内容与某些游戏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有趣的游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情不自禁投入学习中。在教学“分数乘法”时,笔者设计了高速车的游戏情景(我们来到了赛车场,那里车道宽而广,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练习纸上有多辆赛车,比一比,谁的车开得快而稳,前五位上台;完成后,请台上的同学报答案,给台下对的同学奖励红花,台下对的同学自己奖励自己,并给大赛车涂上颜色。学生个个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在教学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设计相应游戏:播放《123木头人》的音乐,当音乐停止时,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摆出轴对称图形,摆的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学生就退场,留到最后的学生就获得冠军。欢快的音乐、有趣的游戏,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乐此不疲。当然,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包括送信、找朋友、夺红旗、表演、猜一猜等。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学生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好感,使学生们加深愉快学习的体会,产生学习共鸣。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把“例1”编成童话故事:“兔妈妈到野外采了8棵萝卜,它要把这些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可是兔妈妈分呀分呀一直分不清,小朋友帮助它分一下好吗?”教师这样的语言十分亲切,态度和蔼,让学生们感到教师可亲,心情特别好,情绪特别高,很快把问题解决了。在教学“例2”时,教师请学生到台上表演分苹果,并许诺如果分法正确就把苹果奖励给他,后来实现诺言,使学生相信教师。最后,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游戏,真正打成了一片。整节课,学生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情,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气氛融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