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再次突出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其中提到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再次成为两会关注热点。两会代表们纷纷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和造就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建言献策。
热点一:重要性
关键词:吸引力、缺口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即便没有“用工荒”,职业教育也该热起来
“用工荒”的出现虽然有着多重原因和背景,但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对人们的吸引力提高,真正热起来,将有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过去,职业教育对人们吸引力不强是多年来长期累积的结果,比如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过去我们一直过于强调精英教育使人们感觉好像只有高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实际上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不可能大家都挤在高考独木桥上,这个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赖明勇: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填补人才缺口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很多企业无法招到合适的员工,却仍有一大部分人处于失业中。导致这个矛盾的原因在于,企业所需的人才与现有劳动力不相适应。举例说,企业要招聘电焊工,无论你是何种学历,不会电焊就无法被录用。目前社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填补这一缺口。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鸿达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共同发展
应该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提高到同等地位,改变“考不上大学才读职业教育”的旧观念,为职业教育设置本科以上的高等学历,加强师资和办学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深造空间,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满足各类型人才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热点二:就业难
关键词:扩大、联动
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扩大中等乃至高等职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环节
有关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九成以上。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足1%。因此,扩大职业教育已成为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有必要尽快扩大地市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主权。进一步放开审批权限,支持计划单列市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相互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制订中、高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保证各教育层级之间的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刘金虎:职业教育发展应着眼长远与产业升级联动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最终匹配需要较长时间。政府应参与职业培训体系质量保障和开发、课程设置等,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引导职业培训以质量为主导。
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管国忠: 职业教育可解东部用工荒和西部就业难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就业难”和东部“用工荒”并存,中央政府有必要对西部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孩子“闯出去竞争”。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元的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占全省总人口33.4%。管国忠说,目前,当地不少农村少数民族青年难以找到工作机会。我自己是少数民族孩子,对于他们恐惧社会化劳动的情绪深有体会。这种恐惧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孩子出自对本人竞争力的评估,对自立于同龄人之林信心不足。近邻四川不少基层县市政府,其劳动、民政部门有意识对少数民族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勇气,理直气壮闯出去竞争”。对于生产生活理念改变的适应,需要引导。
建议中央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将它纳入整个教育体系、格局中考虑。
热点热点三:用工荒
关键词:结构、升级、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企业应认真研究劳动力分布、就业变化
现在呈现出的 “招工难”,仍然是一个人力资源的结构问题。有的企业找不到急需的员工,但有些农民工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新的用工格局,企业应加快产能的区域转移,认真研究劳动力分布、就业变化,及时将劳动力密集、市场有容量的产品生产线,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搬迁或转移到内陆劳动力充沛的县城、乡镇生产。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用工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合林:用工荒促产业转型升级
与往年节后短暂的“用工荒”不同,今年企业的“用工荒”来得更猛烈,更长久,地域也更广泛。这种现象的背后,并不是劳动力的缺失,而是新一代劳动者对工作理念、生活追求的转变。“用工荒”一方面推高了工资水平,增加了企业成本,甚至对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有可能致使其倒闭。但另一方面,也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东部沿海企业,将不得不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旋君:如何留人比招人更重要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工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新用工时代需要政府有更好的政策引导农民工就业,提供长期的服务推介平台,安排相应的培训,提供充足的岗位,并加大依法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在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要有更加完善的对策引导农民工理性就业、就近就业。更需要企业转变用工观念,以更好的待遇吸引农民工就业。采取得力措施把劳动者都作为人才予以重视与尊重,为他们安心工作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海扬纺织集团公司细纱车间挡车工陆永兰: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教育
政府要着力于构建一种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意识,从而使后者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热点四: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力度、师资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中卫市市长徐力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我国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只有拥有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完成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和创新的问题,生产工艺方面的不足也严重阻碍产业的发展。没有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人才,就达不到人家那么高的精确度,也就无法生产出人家那样的高附加值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洪军代表: 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双师型”教师
我国目前的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很低,在多数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紧缺现象,成为提升“中国制造”品牌价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约因素。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但是教师队伍跟不上了。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双师型”的,不但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指导方面的能力,这些人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最急需的人才。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一批师范学校定向培养职业教育的师资,这批教师毕业后,首先去企业锻炼至少4年,再到职业学校担任教师。今后还应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职业学校教师的任教资格,到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
热点五:校企合作
关键词:深度、针对性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玲:应首先加强职教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过去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用工者技能方面的要求也不高,随着产业的提升,岗位的技术含量增高,以往校企浅表层面的合作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用工和就业需求,学校培养的人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人。
由于不参与市场竟争,学校的培训计划滞后于市场需求,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共同实施教育计划,才能反映企业一线用工需求。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实用人才。由于产业结构不断更新,由企业提供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人员来指导,企业与市场零距离,毕业生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丁世忠: 校企合作力促产业、就业良性循环
近年来,“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越来越严重。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发展脱节问题亟待解决。校企合作可以推动产业和就业良性循环。
高校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所在地区需要的专业人才,推动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建议采取几种方案加强校企合作:一是进行奖学金合作。由企业定点设置奖学金,有针对性地表彰和鼓励在专业表现和实际操作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使高校有更好的氛围来坚持教学培训的宗旨。二是组织专业技能比赛,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三是进行学校、企业学术交流。四是企业与学校开展全程性的教学实践合作。许多企业往往会因为人才实践培养的成本和管理风险而谢绝与学校合作,但为了长期人才体系的建立和产业发展,这是必要的,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全程深度培训实践合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企业和学校应合作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由教育部门来做的,而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全面合作来做的,没有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很难直接面对现场。另外,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是不够的,我们主要投在人头上,投在学生的补贴上,而没有投在设备上。现在学校里所用的教育设备和一线企业里用的设备相差太远,学校里用的设备在企业没有,企业还得搞二次培训。三是面向一线产业的新专业、新技术,在学校里面往往没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变革的灵活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差。
热点六:发展
关键词:投入、免费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汪秀丽: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
过去5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连续投入50多个亿中央专项资金为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实行资助和免费,仅我们学校这些年来就得到中央资金支持3419万元,省市财政支持6815万元。”
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大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其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有力推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以及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对我们都是新的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文清路小学校长刘艳琼: 应重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学校需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此,设备投入很大,各项支出也较大。但江西职业高中学费标准至今仍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这使职业高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同时,由于高等院校的主要升学对象都是普通中学,造成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职业学校招生却陷入困境。
高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都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扩大或主要对口招收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此外,应给职业高中拨付生均公用经费,让职业高中与义务教育一样,享受一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其发展后劲;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引导和奖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希望更多省市实行中职全免费
南京市每年用于资助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大概有十几个亿。南京市的中等职业学校,现在已经做到了100%免费,而不单是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虽然我们也知道,招的学生越多,政府用于补助学费的支出就越多,并且这些学生中很多是来自外地和外省,毕业后也要回到外地和外省去工作,但我们觉得值得一做。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孩子读中职,既可以为产业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省市加入到中职全免费的行列中来。
热点一:重要性
关键词:吸引力、缺口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即便没有“用工荒”,职业教育也该热起来
“用工荒”的出现虽然有着多重原因和背景,但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对人们的吸引力提高,真正热起来,将有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过去,职业教育对人们吸引力不强是多年来长期累积的结果,比如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过去我们一直过于强调精英教育使人们感觉好像只有高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实际上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不可能大家都挤在高考独木桥上,这个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赖明勇: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填补人才缺口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很多企业无法招到合适的员工,却仍有一大部分人处于失业中。导致这个矛盾的原因在于,企业所需的人才与现有劳动力不相适应。举例说,企业要招聘电焊工,无论你是何种学历,不会电焊就无法被录用。目前社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填补这一缺口。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鸿达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共同发展
应该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提高到同等地位,改变“考不上大学才读职业教育”的旧观念,为职业教育设置本科以上的高等学历,加强师资和办学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深造空间,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满足各类型人才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热点二:就业难
关键词:扩大、联动
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扩大中等乃至高等职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环节
有关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九成以上。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足1%。因此,扩大职业教育已成为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有必要尽快扩大地市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主权。进一步放开审批权限,支持计划单列市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相互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制订中、高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保证各教育层级之间的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刘金虎:职业教育发展应着眼长远与产业升级联动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最终匹配需要较长时间。政府应参与职业培训体系质量保障和开发、课程设置等,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引导职业培训以质量为主导。
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管国忠: 职业教育可解东部用工荒和西部就业难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就业难”和东部“用工荒”并存,中央政府有必要对西部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孩子“闯出去竞争”。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元的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占全省总人口33.4%。管国忠说,目前,当地不少农村少数民族青年难以找到工作机会。我自己是少数民族孩子,对于他们恐惧社会化劳动的情绪深有体会。这种恐惧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孩子出自对本人竞争力的评估,对自立于同龄人之林信心不足。近邻四川不少基层县市政府,其劳动、民政部门有意识对少数民族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勇气,理直气壮闯出去竞争”。对于生产生活理念改变的适应,需要引导。
建议中央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将它纳入整个教育体系、格局中考虑。
热点热点三:用工荒
关键词:结构、升级、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企业应认真研究劳动力分布、就业变化
现在呈现出的 “招工难”,仍然是一个人力资源的结构问题。有的企业找不到急需的员工,但有些农民工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新的用工格局,企业应加快产能的区域转移,认真研究劳动力分布、就业变化,及时将劳动力密集、市场有容量的产品生产线,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搬迁或转移到内陆劳动力充沛的县城、乡镇生产。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用工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合林:用工荒促产业转型升级
与往年节后短暂的“用工荒”不同,今年企业的“用工荒”来得更猛烈,更长久,地域也更广泛。这种现象的背后,并不是劳动力的缺失,而是新一代劳动者对工作理念、生活追求的转变。“用工荒”一方面推高了工资水平,增加了企业成本,甚至对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有可能致使其倒闭。但另一方面,也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东部沿海企业,将不得不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旋君:如何留人比招人更重要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工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新用工时代需要政府有更好的政策引导农民工就业,提供长期的服务推介平台,安排相应的培训,提供充足的岗位,并加大依法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在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要有更加完善的对策引导农民工理性就业、就近就业。更需要企业转变用工观念,以更好的待遇吸引农民工就业。采取得力措施把劳动者都作为人才予以重视与尊重,为他们安心工作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海扬纺织集团公司细纱车间挡车工陆永兰: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教育
政府要着力于构建一种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意识,从而使后者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热点四: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力度、师资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中卫市市长徐力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我国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只有拥有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完成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和创新的问题,生产工艺方面的不足也严重阻碍产业的发展。没有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人才,就达不到人家那么高的精确度,也就无法生产出人家那样的高附加值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洪军代表: 高技能人才培养急需“双师型”教师
我国目前的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很低,在多数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紧缺现象,成为提升“中国制造”品牌价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约因素。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但是教师队伍跟不上了。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双师型”的,不但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指导方面的能力,这些人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最急需的人才。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一批师范学校定向培养职业教育的师资,这批教师毕业后,首先去企业锻炼至少4年,再到职业学校担任教师。今后还应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职业学校教师的任教资格,到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
热点五:校企合作
关键词:深度、针对性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玲:应首先加强职教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过去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用工者技能方面的要求也不高,随着产业的提升,岗位的技术含量增高,以往校企浅表层面的合作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用工和就业需求,学校培养的人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人。
由于不参与市场竟争,学校的培训计划滞后于市场需求,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企业、行业、学校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共同实施教育计划,才能反映企业一线用工需求。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实用人才。由于产业结构不断更新,由企业提供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人员来指导,企业与市场零距离,毕业生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丁世忠: 校企合作力促产业、就业良性循环
近年来,“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越来越严重。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发展脱节问题亟待解决。校企合作可以推动产业和就业良性循环。
高校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所在地区需要的专业人才,推动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建议采取几种方案加强校企合作:一是进行奖学金合作。由企业定点设置奖学金,有针对性地表彰和鼓励在专业表现和实际操作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使高校有更好的氛围来坚持教学培训的宗旨。二是组织专业技能比赛,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三是进行学校、企业学术交流。四是企业与学校开展全程性的教学实践合作。许多企业往往会因为人才实践培养的成本和管理风险而谢绝与学校合作,但为了长期人才体系的建立和产业发展,这是必要的,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全程深度培训实践合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企业和学校应合作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由教育部门来做的,而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全面合作来做的,没有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很难直接面对现场。另外,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是不够的,我们主要投在人头上,投在学生的补贴上,而没有投在设备上。现在学校里所用的教育设备和一线企业里用的设备相差太远,学校里用的设备在企业没有,企业还得搞二次培训。三是面向一线产业的新专业、新技术,在学校里面往往没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变革的灵活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差。
热点六:发展
关键词:投入、免费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汪秀丽: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
过去5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连续投入50多个亿中央专项资金为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等实行资助和免费,仅我们学校这些年来就得到中央资金支持3419万元,省市财政支持6815万元。”
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大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其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有力推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以及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对我们都是新的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文清路小学校长刘艳琼: 应重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学校需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此,设备投入很大,各项支出也较大。但江西职业高中学费标准至今仍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这使职业高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同时,由于高等院校的主要升学对象都是普通中学,造成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职业学校招生却陷入困境。
高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都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扩大或主要对口招收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此外,应给职业高中拨付生均公用经费,让职业高中与义务教育一样,享受一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其发展后劲;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引导和奖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希望更多省市实行中职全免费
南京市每年用于资助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大概有十几个亿。南京市的中等职业学校,现在已经做到了100%免费,而不单是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虽然我们也知道,招的学生越多,政府用于补助学费的支出就越多,并且这些学生中很多是来自外地和外省,毕业后也要回到外地和外省去工作,但我们觉得值得一做。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孩子读中职,既可以为产业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省市加入到中职全免费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