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永续发展的绿色城市设计概念解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绿色城市设计产生的背景,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并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资源节约、文化传承、人性关怀五个方面对绿色城市设计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永续发展;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1月15日,总书记习近平也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城市发展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专家人士也开始意识到,人类本是自然系统中的一部分,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有机体,城市的永续发展必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先导,城市设计首先要倡导绿色设计的理念。
  
  2概念界定
  2.1城市设计
  关于城市设计的概念界定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对城市设计做出阐释:“现代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工作业务的延伸和具体化,目的在于通过创造性的空间组织和设计,为公众营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健康卫生、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品质”[[1]王建国.城市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490-492,2009]。
  城市设计既不是建筑设计的简单累加,也不等同于城市规划,其通过综合考虑历史传承、地域人文、心理感知、精神诉求等多方面要素,结合美学、技术等的处理,对城市物质空间进行个性化的空间设计和形态塑造,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精美、雅致的城市环境,使得综合效益实现最优化。
  2.2绿色城市设计
  “绿”在《辞海》中的释义为:青中带黄的颜色[[2]《辞海词语分册》(音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P676.]。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用于描述色彩的绿色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引申含义。人们把绿色看作是自然的颜色,是万物生灵的象征,它代表着生命、活力、希望和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喜欢绿色的人往往希望从自然与生活中获得安静、沟通与温暖。新时代,被冠以“绿色”的“绿色产业”、“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奥运”、“绿色建筑”等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色日渐成为了环保、健康、安全、无污染的代名词。本文所说的绿色城市设计中的“绿色”包含着环保、低耗、节能、无污染等含义。
  王建国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关注和倡导绿色城市设计及建筑理念,并于1997年《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绿色城市设计”的概念,他认为绿色城市设计是在以往城市设计的基础上,“把握和运用以往城市建设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城镇建筑环境”[[3]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1997,(7):8-12]。
  绿色城市设计包含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资源节约、文化传承、人性关怀五个方面,在传统城市设计体系基础上,更注重保护生态,考虑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永续发展为核心,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内涵解析
  3.1环境保护
  
  
  圖1水城威尼斯
  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show/
  1/73/ 3721975kf48402f9.html 图2苏州周庄
  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show/
  1/62/3855866ka9b983d2.html
  绿色城市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艺术处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使自然更突显别样的魅力,“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水城威尼斯(图1)和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苏州周庄(图2)均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典例。城市开发与建设要注意保护景观生态格局,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例如城市道路的建设不应影响动物迁徙、觅食的路径,可以考虑运用搭建桥梁或开挖隧道的办法保护生物物种。采用生态优先的原则,摒弃“见缝插绿”的设计方法,从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弥补和重构城市生态格局的薄弱与缺失环节,创造连贯开敞的自然绿地系统,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另外,城市建设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包括光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3.2能源节约
  整体布局采用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将居住、就业、商业、文娱场所结合设置,减少居民的日常交通通勤距离和通勤量,配合公交优先的规划策略,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能源消耗,营造多样性城市空间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天然采光、有效遮阳和自然通风设计,如利用当地的常年风向,预留通风廊道,设计挡风屏障,形成良好的冬季避风、夏季通风系统,创造舒适的天然微气候环境,降低对高耗能设备的依赖。尽量减少城市的大拆大建,严把建筑质量关,延长建筑寿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城市设计时,首选本地建筑材料及其乡土树种,减少由于交通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另外,在注重节能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3.3资源节约
  运用紧凑城市的理念,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节约并集中利用土地资源,遏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将城市功能要素集中布置,采用高密度立体化的方式,从空中、地面、地下三个层面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如修建人行天桥,增加建筑高度,开发地下空间等,并将其连接成有序协调的立体空间网络。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偏少,而且近年来地下水的过度取用及水污染现象严重,因此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绿色城市设计中应统筹安排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建立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进行雨水收集及中水利用设计,非饮用水尽量采用非传统水源,运用高效的灌溉方式,采用多种渗透设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等。此外,废弃土地及废旧建筑材料等的再利用,也是节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于减少城市更新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3.4文化传承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座城市有了文化才有了灵魂,积极合理的利用文化资源是积淀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必要途径。充分挖掘、整理、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并将其精髓和神韵融入到城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的每个细节中去,是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活力的重要手段。关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手法主要是通过提取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传统的生活场景等,并将其运用象征性的手法物化性地表达出来。例如景观节点中塑造还原历史人物或重现历史场景的雕像,建筑风格沿用历史传统形式的亭、台、楼、阁,街区建设延续历史时期的尺度比例等。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注重展现地域特色,如在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天际轮廓线上等延续该地域特有的形式,应对地域气候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提取并抽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标志,将其再现在建筑表皮或景观设计中。对于诸如戏剧、庙会、工艺等的民风民俗文化,应注重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情趣,创新性的开发和利用,使人们形成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4]洪增林.城市建设发展与文化传承[N].西安日报,2010-3-1(7)]。
  3.5人性关怀
  绿色城市设计应根据人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思维方式、审美取向等,整合城市生活与工作模式,在设计中注重人性关怀,表达对人性的尊重,使城市更适宜人居,反映城市人性特色,体现绿色人文精神。设计应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特征,满足市民的爱好与需求,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如城市公共空间往往承担着人们集会、表演、散步、休闲、谈话、锻炼等需求,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需求予以设计。设计中应以人的尺度为标尺,创造多层次的场所。像公园、广场这类公共空间并非一味求大为佳,往往那些以尺度为标尺设计的小而精的场所更能体现亲和力、安全感、舒适性与人情味。此外,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广大市民的需求,也要顾及到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营造温馨感,体现人性化。
  
  4结语
  绿色城市设计应用于当今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拓展了城市设计的关注要点,另一方面以永续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也秉承了全球共识,为解决新时代的城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性的应答。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490-492,2009
  [2]《辞海词语分册》(音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P676.
  [3]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1997,(7):8-12
  [4]洪增林.城市建设发展与文化传承[N].西安日报,2010-3-1(7)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地供水应急工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例,简述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系统设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了以计算机作为控制监测主机,工业以太环网交换机作为数据交换通道
摘要:土建工程的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应根据现场管理现状,进一步加大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个人施工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做好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体制的改进,以提高土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场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土建施工现状  1.1 施工人员素质低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暴露
工程项目是水利施工企业存在的基石,项目施工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利润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指数。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如何做到立于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矿产资源的供应必然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尤其是一些优势矿种将会更为紧缺。在这种形势下,扩大储量,缓解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迫在眉睫。因此,采用地区化学块体技术评价矿产资源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以及方法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对矿产资源的评价应用。  【关键词】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技术  中图分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通常体现出工程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施工管理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对工程的顺利交付产生直接影响;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以及質量控制三者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结合体,三个方面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统一的。本文就从进度、成本、质量等三个方面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施工管
摘要:本文浅叙钢板桩的矫正、吊装与堆放、安装导架、钢板桩的打架、拔除等在施工中一系列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术。  关键字:钢板桩;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3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板桩的结构有强度高、质量轻、施工便利、锅口紧密、安全性好、施工速度好、有明显环保效果,对空间要很很少的特色,一般应用在挡土墙、码头、建桥围堰、防洪断流等等工程建筑中,因为各种工作不一
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文章从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启
摘要:研制了一种动态检测土粒度压差分析仪。其技术方案是:将被测土颗粒放在样桶中搅拌制成均匀浓度的悬浮液,加入适量分散剂,然后利用安装在专用样桶中某一深度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处浆液的静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静压力的大小与该处以上悬浮液的加权密度值ρ成正比,故该分析仪检测出悬浮液密度ρ与时间t的关系,根據Stokes原理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微型计算机系统分析与处理数据,即得出
本文重点介绍了建筑节能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质量方面的控制作用。
没有装自动调速器的小型水电站,当机组出现事故及突然甩负荷,导致发电机出口空气开关跳闸时,机组转速会讯速升高引起飞车,飞车时不仅电气设备绝缘会遭到破坏,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