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四部曲r——以“攻击性行为”为切入点探索家园共育有效途径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一定要基于问题的解决.我园市级课题《家园共育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研究》产生的初心,源于老师们的教研活动.rn一、一个问题(研究背景)rn基于我园上一个已经结题的课题《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探索出的新型研讨模式——“卷入式教研”,老师们的问题聚焦在幼儿行为问题——“攻击性行为”问题上.经过观察,我发现每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征各有不同,成因也不尽相似.然而这些现象无一例外困惑着老师,也困扰着家长.老师们尝试在班级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发现效果甚微.我们感悟到——脱离家长的支持,教师单方面努力,很难有效的矫正幼儿问题行为,常常有反复、转移的现象出现.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rn1.学生在1个月中,一直在阅读《穿堂风》,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朗读接力、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亲子共读等阅读作业,对这本书内容较为熟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的地位也是尤为重要的.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参与度相对较低.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体现出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创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教学环节,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师
早教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老师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指导,帮孩子具备打下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良好基础的教育过程.随着新时代父母育儿理念的更新,“早期教育”日益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尽早教育,提前教孩子认字、背诗、学算术,为孩子将来上小学打下基础.这种急功近利的认知是片面的,也不符合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而这种认知被部分唯利是图的“早教机构”利用,更是可怕的.那这种错误的认知有哪些危害呢?真正的早期教育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呢?幼儿老师应该怎样指导家长做好
期刊
听说把胖大海放进热水里几分钟就会成为一个大球,真的还是假的?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rn早上,我拿了一颗胖大海,它长约4厘米,宽约2厘米,形状像个核桃,上面还有深深浅浅的纹路,这是外观.不过,外观不是主要的,关键要看它是怎样变成大球的.
期刊
STEAM这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红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程度和接受程度,有选择、有计划地对学生传授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让学生提高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强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方法,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成为需要引起广大小学班主任高度重视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创新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做以下几方面探究.
小时候看央视版《水浒传》,一开始很爱看但看到后来我却看不下去了,常常躲到一边去.世事维艰,英雄难为.钱学森年少时也看《水浒传》,他问父亲:“做大事情的大人物,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父亲告诉他,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原本都只是普通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志向,有决心有毅力,才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太好了,英雄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能做英雄了.”钱学森以及众多的科学家,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过世之后,他真的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2001年12月21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发现的小行星3763号命名
期刊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教育除了要通过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手段,通过新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下面从游戏导入、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学科整合等角度分析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
我校近年来积极开展体验民间工艺课程项目,其中永春纸织画民间工艺在校内影响巨大,学生对于纸织画的艺术感受强烈,形成了亲切主动的参与热情,同时组织了相关社团开展纸织画的学习体验活动项目.纸织画进校园成为我校教学创新的一个典范.
人的饮食习惯起源于幼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因此,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平衡科学的饮食行为,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和其形成的诱因,分别以家长和幼儿园为出发点给出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建议.希望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