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 一所学校语文教学的底蕴和特色,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学校教科研的浓度与厚度。作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同时又是苏教版教材实验区的首批先进单位,你们学校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游小曾培养了聂永春与顾维平两位语文特级教师,在他俩的引领下,我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明确了方向,她们的教学特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游小的教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聂永春副校长在游小的时候,曾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小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该课题结题时获得了优秀级通过,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网海远航》。顾维平副校长目前正引领语文教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及有效指导》的研究。有国家级课题引领,省市级课题和相关子课题丰满,形成了游小教科研的主要特色,也形成了游小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扎实的底蕴。
问:能通过较小的口径介绍一下国家级课题吗?也能让我们管中窥豹,感受一下游小的语文教研特色。
答:我们虽然承担的是国家级重点课题,但我们研究的口径一般都比较小,会紧贴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主目标。在研究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小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就尝试运用网络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例如鉴于品社和语文课本中都有《兵马俑》的内容,当时就做了以下尝试:
1. 品社课上,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个体学习和思考。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究报告。
2. 语文课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报告,学习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在充分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研究报告,并发送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过去需要5课时完成的学习任务(品社2课时,语文3课时),教师借助了网络资源,进行学科间整合,3课时便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仅避免了重复,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切实为学生减负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再如,为了让网络成为学生习作的利器,一位老师曾进行了《奇妙的长大》习作教学。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和筛选有用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根据自己确定的习作主题,进行书面整理。由于是自主收集信息资源,个人的视角不同,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也存在差异。学生关注生活中正常的长大现象,如人的长大,动植物的长大;有的关注不正常的长大现象,如垃圾山、恶性肿瘤的扩散等。学生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话题和广阔的视角,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学习是分不开的。在课题的引领下,游小的学生普遍给人知识面广、自主探究意识强的感觉。
问:难怪游小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负担又轻,且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弱化,原来与通过教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呀。
答: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一直是我校语文研究主攻方向。为了提高识字的效率,我校钱爰羲等老师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及其标准化研究”的子课题“多项整合,提高识字效率”的研究,利用汉字输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巩固率和自主学习汉字等方面的能力,将“汉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多方面优势整合到日常识字教学中来,实现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识字的巩固性练习与拓展性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她撰写的相关论文也在课题论文评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进行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该课题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学生也在“反思型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自己的学习,实现自我超越。研究出的“教学沙龙”“与大师对话”“观摩研讨”“与经典为伴”“教学金点子”等反思型教学专业成长的操作范式,实效显著,一批优秀的教师也在此研究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还研究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创新举措,如“错题集”“学习卡”“小小学习档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样式,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小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该课题结题时辑集出版了《反思与超越》这本书,让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真正收益,让学生也体验到学习高效后带的乐趣。
问:我曾经拜读过林慧敏校长编写的《走进学习乐园》一书,书中提到为了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贵校还坚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校本课程的研发是我校一直坚持的教研特色,因为校本课程更适应游小学生的发展特色,也更能体现游小的教学特色。就拿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校本课程来说吧,我校近几年研发了《阅读指导课》《世界》《生活》等课程。《阅读指导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同时我们也将校本研究与特级教师顾维平副校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整合起来,重点研究教师如何面对孩子的家庭背景、遗传素质、文化积淀、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使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其中宋非老师执教的市级示范课《一只蟋蟀能走多远》获得一致好评,查静老师多次在区、市级开设课外阅读指导或交流课,青年教师叶小青、聂雁云两位老师分别参加了南京市课外阅读指导大赛,均获一等奖。我校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各班级有良好的读书氛围,都与该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有很大的关系。我校不仅在两届“七彩语文杯”诵读大赛中获得金奖,更获得了首届“金陵书香校园”的光荣称号。《世界》课程的开发更多的是为我校的“汉语国际推广”服务的,让学生胸怀世界,具有世界儿童的情怀。《生活》课程是让学生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学语文,为语文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七彩的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元素,从而树立“大语文”观。
问:教科研就像一棵大树,如何让这棵大树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呢?
答:是的,这个比喻非常的确切。教学研究最怕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教学研究不是学校的“外装修”。教学研究更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教学研究需要延续性和一贯性。要使教学研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仅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还要激发老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我校教师个个都有校级个人研究课题,并选取优秀的个人课题申报区、市级个人课题。这样参与课题研究的面很广,也为学校教科研形成了丰厚的基础。个人课题其实就像这棵大树上的小枝干,唯有小枝干丰茂了,整棵大树才能蓬蓬勃勃,充满生命力。
答:游小曾培养了聂永春与顾维平两位语文特级教师,在他俩的引领下,我校的语文教学研究明确了方向,她们的教学特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游小的教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聂永春副校长在游小的时候,曾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小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该课题结题时获得了优秀级通过,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网海远航》。顾维平副校长目前正引领语文教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及有效指导》的研究。有国家级课题引领,省市级课题和相关子课题丰满,形成了游小教科研的主要特色,也形成了游小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扎实的底蕴。
问:能通过较小的口径介绍一下国家级课题吗?也能让我们管中窥豹,感受一下游小的语文教研特色。
答:我们虽然承担的是国家级重点课题,但我们研究的口径一般都比较小,会紧贴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主目标。在研究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小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就尝试运用网络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例如鉴于品社和语文课本中都有《兵马俑》的内容,当时就做了以下尝试:
1. 品社课上,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个体学习和思考。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究报告。
2. 语文课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报告,学习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在充分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研究报告,并发送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过去需要5课时完成的学习任务(品社2课时,语文3课时),教师借助了网络资源,进行学科间整合,3课时便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仅避免了重复,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切实为学生减负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再如,为了让网络成为学生习作的利器,一位老师曾进行了《奇妙的长大》习作教学。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和筛选有用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根据自己确定的习作主题,进行书面整理。由于是自主收集信息资源,个人的视角不同,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也存在差异。学生关注生活中正常的长大现象,如人的长大,动植物的长大;有的关注不正常的长大现象,如垃圾山、恶性肿瘤的扩散等。学生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话题和广阔的视角,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学习是分不开的。在课题的引领下,游小的学生普遍给人知识面广、自主探究意识强的感觉。
问:难怪游小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负担又轻,且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弱化,原来与通过教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呀。
答: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一直是我校语文研究主攻方向。为了提高识字的效率,我校钱爰羲等老师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及其标准化研究”的子课题“多项整合,提高识字效率”的研究,利用汉字输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巩固率和自主学习汉字等方面的能力,将“汉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多方面优势整合到日常识字教学中来,实现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识字的巩固性练习与拓展性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她撰写的相关论文也在课题论文评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进行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该课题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学生也在“反思型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自己的学习,实现自我超越。研究出的“教学沙龙”“与大师对话”“观摩研讨”“与经典为伴”“教学金点子”等反思型教学专业成长的操作范式,实效显著,一批优秀的教师也在此研究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还研究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创新举措,如“错题集”“学习卡”“小小学习档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样式,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小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该课题结题时辑集出版了《反思与超越》这本书,让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真正收益,让学生也体验到学习高效后带的乐趣。
问:我曾经拜读过林慧敏校长编写的《走进学习乐园》一书,书中提到为了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贵校还坚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校本课程的研发是我校一直坚持的教研特色,因为校本课程更适应游小学生的发展特色,也更能体现游小的教学特色。就拿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校本课程来说吧,我校近几年研发了《阅读指导课》《世界》《生活》等课程。《阅读指导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同时我们也将校本研究与特级教师顾维平副校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整合起来,重点研究教师如何面对孩子的家庭背景、遗传素质、文化积淀、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使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其中宋非老师执教的市级示范课《一只蟋蟀能走多远》获得一致好评,查静老师多次在区、市级开设课外阅读指导或交流课,青年教师叶小青、聂雁云两位老师分别参加了南京市课外阅读指导大赛,均获一等奖。我校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各班级有良好的读书氛围,都与该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有很大的关系。我校不仅在两届“七彩语文杯”诵读大赛中获得金奖,更获得了首届“金陵书香校园”的光荣称号。《世界》课程的开发更多的是为我校的“汉语国际推广”服务的,让学生胸怀世界,具有世界儿童的情怀。《生活》课程是让学生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学语文,为语文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七彩的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元素,从而树立“大语文”观。
问:教科研就像一棵大树,如何让这棵大树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呢?
答:是的,这个比喻非常的确切。教学研究最怕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教学研究不是学校的“外装修”。教学研究更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教学研究需要延续性和一贯性。要使教学研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仅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还要激发老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我校教师个个都有校级个人研究课题,并选取优秀的个人课题申报区、市级个人课题。这样参与课题研究的面很广,也为学校教科研形成了丰厚的基础。个人课题其实就像这棵大树上的小枝干,唯有小枝干丰茂了,整棵大树才能蓬蓬勃勃,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