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做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使学生理解、接受、认同,并最终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班主任不断进行摸索。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学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古人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把自我修养当作每天必须的课程,强调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道德修养得以提高。同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所形成的传统美德故事延绵数千年,经久不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传道”被放在了首位。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做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使学生理解、接受、认同,并最终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班主任不断进行摸索。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会用一种严肃的面孔,动辄“请家长”,上纲上线,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形容老师为“唐僧”,最终产生厌倦心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说如何使德育教育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呢?笔者建议在德育教育中,正确、恰当、适量地引入中国传统美德经典故事,通过真实的人物案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领悟,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维护了他们的“面子”,也便于进行德育教育。
一、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回顾
在一次教学中,当上课铃声已经响起,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在进行课前例行巡检中突然听到了吵闹声,原来是本班两位同学因为座位间距问题发生了争执,影响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在了解争执的原委后,我对他们说“先上课,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暂时制止了他们的争执,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回到办公室,我也在思考:由于教育资源紧张,学校确实存在教室拥挤的现象,学校也在努力进行改善。作为学生,不仅要充分理解学校,还要学会同学之间恭谦礼让。
但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批评,不仅让当事人主动认识到错误,还能通过这件事情让全班同学都能受到教育,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呢?突然,我想到古代一篇“六尺巷”的故事,在学生到办公室后,我给他们讲了这个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的错误行为。后来在国旗下讲话中,我让一位同学写了“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的文章,并再次提到了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再没有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争执。
(二)现状分析
在平时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知识面广,对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综合能力较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存在没有集体观念,不能够关心、体谅别人等缺点。家庭的溺爱、富足的生活,使他们长期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
同时,现在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普遍缺失,对于忠诚、孝道、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等中国传统美德,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不仅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操守、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对传统美德智慧的认识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我开始全面接触中国传统美德所蕴含的哲学智慧,逐步认识到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精华及相关传统故事,形成了中国人的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等。
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相爱”等,强调以孝为先、以善为本,对内贤惠孝顺,对外谦恭礼让,懂得团结合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强调做人忠厚、诚信、清廉,艰苦风斗、洁身自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升华为忧国忧民、忠勇爱国思想,这些睿智的言语和鲜活的故事穿过历史的长河,流淌在我们身边。这些传统美德及故事人物对学生的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传统美德故事的教育功能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道德模范的楷模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感染和熏陶着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加强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学生坚定的信念,要靠教师的崇高理想来启迪。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作学生知识的“活字典”
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还要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广博群书,丰富知识。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铁先得本身硬”,只有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得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断注入现代元素
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中先进人物和事迹,比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先锋人物”等,结合传统德育故事进行讲解。通过积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对他们做的优秀的方面进行表扬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模范并不遥远,榜样就在跟前,传统文化在我血脉”,只有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每天一小步,成功一大步。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美德故事
在历史故事选材上要坚持有所扬弃,合理吸收和利用。应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赋与新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合理利用。对于传统观念中存在的一些保守封闭、求稳求安、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观念,我们要加以批判。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创新意识、开拓意识的教育,消除传统道德观中的不利影响。
(五)教育离不开爱心和恒心
德育教育就是“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只要我们用真心,必然能收获爱的芬芳。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对班级中的每位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各个阶段的想法、爱好,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知己。用爱心和恒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运用中国古代德育经典故事进行教育只是教育过程中的辅助方法之一,它并不能对任何学生都管用。教育工作者要在德育教育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因材施教,使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播种发芽。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学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古人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把自我修养当作每天必须的课程,强调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道德修养得以提高。同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所形成的传统美德故事延绵数千年,经久不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传道”被放在了首位。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做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使学生理解、接受、认同,并最终自觉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班主任不断进行摸索。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会用一种严肃的面孔,动辄“请家长”,上纲上线,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形容老师为“唐僧”,最终产生厌倦心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说如何使德育教育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呢?笔者建议在德育教育中,正确、恰当、适量地引入中国传统美德经典故事,通过真实的人物案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领悟,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维护了他们的“面子”,也便于进行德育教育。
一、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回顾
在一次教学中,当上课铃声已经响起,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在进行课前例行巡检中突然听到了吵闹声,原来是本班两位同学因为座位间距问题发生了争执,影响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在了解争执的原委后,我对他们说“先上课,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暂时制止了他们的争执,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回到办公室,我也在思考:由于教育资源紧张,学校确实存在教室拥挤的现象,学校也在努力进行改善。作为学生,不仅要充分理解学校,还要学会同学之间恭谦礼让。
但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批评,不仅让当事人主动认识到错误,还能通过这件事情让全班同学都能受到教育,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呢?突然,我想到古代一篇“六尺巷”的故事,在学生到办公室后,我给他们讲了这个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的错误行为。后来在国旗下讲话中,我让一位同学写了“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的文章,并再次提到了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再没有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争执。
(二)现状分析
在平时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知识面广,对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综合能力较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存在没有集体观念,不能够关心、体谅别人等缺点。家庭的溺爱、富足的生活,使他们长期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
同时,现在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普遍缺失,对于忠诚、孝道、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等中国传统美德,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不仅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操守、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对传统美德智慧的认识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我开始全面接触中国传统美德所蕴含的哲学智慧,逐步认识到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精华及相关传统故事,形成了中国人的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等。
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相爱”等,强调以孝为先、以善为本,对内贤惠孝顺,对外谦恭礼让,懂得团结合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强调做人忠厚、诚信、清廉,艰苦风斗、洁身自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升华为忧国忧民、忠勇爱国思想,这些睿智的言语和鲜活的故事穿过历史的长河,流淌在我们身边。这些传统美德及故事人物对学生的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传统美德故事的教育功能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道德模范的楷模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感染和熏陶着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加强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学生坚定的信念,要靠教师的崇高理想来启迪。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作学生知识的“活字典”
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还要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广博群书,丰富知识。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铁先得本身硬”,只有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得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断注入现代元素
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中先进人物和事迹,比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先锋人物”等,结合传统德育故事进行讲解。通过积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对他们做的优秀的方面进行表扬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模范并不遥远,榜样就在跟前,传统文化在我血脉”,只有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每天一小步,成功一大步。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美德故事
在历史故事选材上要坚持有所扬弃,合理吸收和利用。应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赋与新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合理利用。对于传统观念中存在的一些保守封闭、求稳求安、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观念,我们要加以批判。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创新意识、开拓意识的教育,消除传统道德观中的不利影响。
(五)教育离不开爱心和恒心
德育教育就是“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只要我们用真心,必然能收获爱的芬芳。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对班级中的每位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各个阶段的想法、爱好,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知己。用爱心和恒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运用中国古代德育经典故事进行教育只是教育过程中的辅助方法之一,它并不能对任何学生都管用。教育工作者要在德育教育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因材施教,使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播种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