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骈语观之矛盾探析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知几的骈语观,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互矛盾的现象。理论主张上,他明确反对史文使用骈语,认为史论不应用骈语、史书叙事不能用骈语、史文用骈语违背史学的"实录"精神。可是在写作实践上,他的文章多以骈语行文,其《史通》一书更是公认的骈文代表作,无论是议论说理还是叙事述情,都使用标准的骈语,成就突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在文体认识上存在偏颇,把骈语与散语的分工绝对化;另一方面,初唐时期骈文在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风靡天下,刘知几无法脱离时代风气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源头与代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是其理论呈现。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我们主张文化类型说和语境论。从中国古代特有的生生美学来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中和之美与生生之美,体现了"历律和谐""乐以成人""乐以开风",以及以"乐者乐也"为核心的"乐身正心"等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生生美学观念的原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雅俗之辨、声与哀乐的关系、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等问题,是影响其发展、奠定其性质的关键。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及其重要的乐之中和与生生之美思想,可以说
空间精神是造物空间深度指向的价值内涵。这一指向在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人神关系三个维度上展开,开启和制约着不同文化生存空间的不同面向及造物形态。传统中式空间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天人关系维度上的一系列创造,这些创造通过建筑、山水画的图像空间,打开了局部空间与天地自然的深度融通,使内与外、人与天地自然相往来的自由精神转化为可居可游的生活空间,创造了中国古人从身心安顿到精神超越的一个重要世界面向,并与文化的各个门类产生共振,形成中国古代生活世界的一个独特方维。
期刊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筹办的北京大学海外名家系列讲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兰克·斯隆(FrankSloan)教授演讲会5月29日下午在经济学院“泰康厅”举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理解“新的历史起点”?一是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新水平。从经济规模看,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GDP总量比改革初期提高24倍以上(按不变价),占全球GDP比重从改革期初的1%略强,上升为10.4%,自2010年起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按汇率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本书收录作者二十六篇关于唐宋诗词的研究论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九篇文章主要探讨唐宋诗词独特的艺术现象,涉及如何表现自然美、描绘人物、营造意境以及诗歌与绘画、戏剧等不同艺术样式相互借鉴、吸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