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中的学习是以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动力的。但是,以往我们只重视培养认知学习能力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的指导。教学中以情优教的问题已成为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因此,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浓厚情趣,不仅能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增加学校生活的吸引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可见,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既然作品言“情”,感人就需“情”,育人更离不开“情”。可以说,语文课是作品感情、教师感情、学生感情的融合体。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浓厚的,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产生师生共鸣。例如:讲《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但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当时那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一无所知,无法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怎样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呢?可以采用音乐辅助的教学方法。首先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的情感沉浸在低缓深沉的哀乐中,脑海定格在泪水涟涟的送行人群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思念。与此同时,教师用深沉的语调说出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介绍周总理在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人民会顶着寒冷的朔风,伫立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为什么人民会抵制“四人帮”的淫威,在天安门广场自发举行悼念活动。然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时要带着对总理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朗读把握住感情旋律。这样,通过教师特意创设的情感氛围,学生对周总理的光明磊落、兢兢业业等高尚品质有了深刻认识,进而产生对周总理无限热爱、无限崇拜的情感。
  创设浓郁的情感氛围,产生情感共鸣,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悟课文的情感脉络,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并与学生的思想感情共鸣,更需要语文教师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思维方式、绚丽的想象能力、充实的人生阅历、饱满的精神投入。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高度、深度。”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如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才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单纯的心灵。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情感得陶冶。要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感召中陶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如:我在教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先给学生讲述电影《叫声妈妈》的情节:从小失去父母的亚男,由卖盒饭的老奶奶含辛茹苦地养大,后来老奶奶因脑瘤去世,她的亲生女儿继续抚养亚男。这样,就让学生从电影中受到了情感的震撼。然后,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背影》,弄清作者写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从“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文章的背景中,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何相似之处,区别在哪?与电影中老奶奶有何相似处?这样,通过联想、比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进而我们可启发联想到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唤起学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操为师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七根火柴》中的红军战士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浩气长存,这是爱国主义的情操;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爱憎分明的情操;《散步》一文中一家三代深沉的爱的画面,是崇高的人类之爱的情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持云帆济沧海”是对前途充满信心、树立坚定而自信的个性和不屈不挠、对人生乐观豪迈的精神信念的情操。读山水,领略自然之美;吟诗词,彻悟生活哲理。
  总之,从情境、情操等不同角度入手,可以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当然,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远不止这些,诸如感激、同情、敬畏、羞耻等情感都需要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语文教学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譬如: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和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使学生获取“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性修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一朵朵绽开的玫瑰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英语学习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學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因为人们总喜欢用自己一方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正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这种冲突和故障就称为“文化休克”。克服“文化休克”是英语教学中不
期刊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了。实践证明,局限于按课本编排的课堂教学,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同步配合,才能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音标教学与字母教学的同步配合    按照课本编排,音标教学是在字母教学后第十单元才开始的。在前面几个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没有教音标,一些学生常感到在课上会读,课后就不会读了。这样,在学英语的入门阶段就会使学生感
期刊
教学是一门高级的艺术,它对教师的个人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素养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经验主要通过自身实践而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学习来获得。以下是我多年来的部分教学体会,希望与同仁交流。    一、熟悉    1、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课堂教学的依据。熟悉教学大纲有利于教师把握知识的层次性,从而便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熟悉考试大纲。通过分析考试大纲,可以检查我们所
期刊
寓德于教是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物理教学和以德育人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我平时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把“寓德于教、以德育人”贯穿其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1、重视科学态度教育,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热爱科学、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良好品质。在教学和使用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时反复强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今研究性学习已经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同样冲击着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各种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适合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观念,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着重阐述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
期刊
在多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中,往往题目只告诉我们主要反应物和主要生成物。那么,如何去完成这样的方程式呢?有的时候还需要考虑H2O的作用,才能使整个化学方程式保持守恒。这个时候,H2O就起到了一定的砝码作用,也就说H2O可以加在方程式的左边作为反应物也可以加在方程式的右边作为生成物,通过水的砝码作用来调节方程式以便达到方程式的平衡:笔者对此进行了三种类型的整理。即对M左和M右大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什么是素质教育出发,分别从四个方面谈了生物教学对素质教育的贡献(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得出生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 道德素养 人文素养    什么是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育部《关于当前积
期刊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的沉淀、众多信息知识的储备。教师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有心引导、加强训练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感触的语言习惯、一种敏锐的语言直觉,使学生接触到新的语言文字时,刹那间就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达到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和培养语感    众所周知,一个小孩在习得
期刊
Content:Section A 3a—Section B la  Teaching aims:Talk about several kinds of movies using the descriptive adjectives.  Language Goals:  ⒈The use of and,but.  ⒉Descriptive adjectives,scary,funny,exciti
期刊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听课的感觉变了不少,讲台上的老师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满面寒霜,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微笑、和风细雨,但久了却也困惑重重:笑声是否就是课改的全部?  特别是当从《背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课堂走出的时候,我心里就会由衷地感到一种失落:我是多么怀念那悲哀深沉的亲情、那忧国忧民的沉痛、那义正辞严的指责……  可惜,整堂课上,我感到的只有一种:快乐,学生笑嘻嘻地扮石壕吏敲门或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