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对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相关档案管理,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为教学评估服务。
关键词: 教育实习质量控制档案管理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的必由之路,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既反映学生质量,又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必查项目[1],因此,搞好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一、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
教育实习包括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外活动指导实习等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实习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教育实习指导老师的遴选。
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应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含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备课会。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于实习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课程,但凭借个人的力量要备好课还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备课会就是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编写教案之前,备课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一个有指导老师参加的备课会,对教学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备课会上讨论的问题包括: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及达成措施;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以及如何突出和突破;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应使用哪些教具;如何设计板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应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应渗透哪些思想教育以及如何渗透;应培养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巩固新课;应布置哪些作业,等等。在备课会上,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实习生要予以表扬,对有益的看法充分肯定,尤其要鼓励实习生提出创造性意见,对实习生的不当之处也要组织讨论、总结、完善。
(三)教案的撰写、修改与熟悉。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优秀的教案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实习教案必须是详案,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言行均要得以体现。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
在教案初稿完成后,实习生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指导老师满意为止,然后交原任课老师审批。在教案定稿后,实习生要反复熟悉,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即使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处变不惊。
(四)试教过关。
备好课是不是就等于可以上好课了呢?对于实习生来说,回答是否定的。在备好课和上好课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只有反复演练才能填充。反复演练不仅能使自己熟悉教案,而且能发现原来教案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起到检验教案、完善教案的作用,此外,反复演练使自己胸有成竹,能增强自己上好课的自信心。那么,怎样检验实习生的演练效果呢?得力措施莫过于试教过关。
所谓试教过关,就是在上课前两三天,指导老师听实习生试讲,以检验实习生的试讲是否达标。要搞好试教过关,首先必须使实习生清楚试教过关的标准,其次要对实习生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虽然实习生清楚了试教过关的标准,努力有了方向,演练有了目的,但效果到底如何,还受他们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所以要真正使实习生达到试教过关的标准,指导老师还须对他们的备课和自我演练提出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对试教时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达不到要求的试教重试。
试教过关,对实习生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要试教过关,实习生就要更加认真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和研究教学方法,更加精心地编写教案和修改教案,更加主动地反复演练,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五)上课。
上课是教育实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实习生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在讲课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实现师生之间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不低头看教案,不照本宣科,更不东张西望,而要稳重、亲切、耐心、热情、循循善诱,语言简洁、流畅、生动,没有口头禅,声音宏亮、清晰,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入耳。另外,既要尊重教案,又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六)课后评议与自我小结。
每一次上课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都要一起召开评议会,评议的项目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组织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生动,教学效果如何等。总之,在评议会上,教师既要充分总结实习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改进的措施。实习生要充分听取大家的评议意见,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长处,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课一个台阶。
(七)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生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提高实习报告等实习材料方可参加考核。实习成绩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分,实习成绩评定应采用“优、高、中、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记分制。实习不及格者需要重修,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二、教育实习的档案管理
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装订成册,然后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存档。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包括实习手册、一份规范的教案、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份实习总结、一份实习论文等内容。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实习生基本情况、实习学校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学生名单、实习日志、听课记录、实习情况汇总表等。每个实习生都要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填全。此外,每个实习队的实习计划、实习总结与优秀实习生名单也要归档。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包括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2],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1],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和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的重要凭证[3]。因此,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值得每个高校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4]2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8-12.
[2]葛海.完善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130-131.
[3]赵淑梅.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8,(2):74-76.
关键词: 教育实习质量控制档案管理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的必由之路,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既反映学生质量,又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必查项目[1],因此,搞好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一、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
教育实习包括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外活动指导实习等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实习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教育实习指导老师的遴选。
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应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含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备课会。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于实习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课程,但凭借个人的力量要备好课还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备课会就是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编写教案之前,备课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一个有指导老师参加的备课会,对教学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备课会上讨论的问题包括: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及达成措施;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以及如何突出和突破;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应使用哪些教具;如何设计板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应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应渗透哪些思想教育以及如何渗透;应培养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巩固新课;应布置哪些作业,等等。在备课会上,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实习生要予以表扬,对有益的看法充分肯定,尤其要鼓励实习生提出创造性意见,对实习生的不当之处也要组织讨论、总结、完善。
(三)教案的撰写、修改与熟悉。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优秀的教案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实习教案必须是详案,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言行均要得以体现。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
在教案初稿完成后,实习生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指导老师满意为止,然后交原任课老师审批。在教案定稿后,实习生要反复熟悉,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即使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处变不惊。
(四)试教过关。
备好课是不是就等于可以上好课了呢?对于实习生来说,回答是否定的。在备好课和上好课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只有反复演练才能填充。反复演练不仅能使自己熟悉教案,而且能发现原来教案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起到检验教案、完善教案的作用,此外,反复演练使自己胸有成竹,能增强自己上好课的自信心。那么,怎样检验实习生的演练效果呢?得力措施莫过于试教过关。
所谓试教过关,就是在上课前两三天,指导老师听实习生试讲,以检验实习生的试讲是否达标。要搞好试教过关,首先必须使实习生清楚试教过关的标准,其次要对实习生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虽然实习生清楚了试教过关的标准,努力有了方向,演练有了目的,但效果到底如何,还受他们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所以要真正使实习生达到试教过关的标准,指导老师还须对他们的备课和自我演练提出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对试教时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达不到要求的试教重试。
试教过关,对实习生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要试教过关,实习生就要更加认真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和研究教学方法,更加精心地编写教案和修改教案,更加主动地反复演练,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五)上课。
上课是教育实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实习生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在讲课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实现师生之间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不低头看教案,不照本宣科,更不东张西望,而要稳重、亲切、耐心、热情、循循善诱,语言简洁、流畅、生动,没有口头禅,声音宏亮、清晰,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入耳。另外,既要尊重教案,又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六)课后评议与自我小结。
每一次上课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都要一起召开评议会,评议的项目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组织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生动,教学效果如何等。总之,在评议会上,教师既要充分总结实习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改进的措施。实习生要充分听取大家的评议意见,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长处,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课一个台阶。
(七)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生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提高实习报告等实习材料方可参加考核。实习成绩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分,实习成绩评定应采用“优、高、中、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记分制。实习不及格者需要重修,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二、教育实习的档案管理
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装订成册,然后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存档。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包括实习手册、一份规范的教案、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份实习总结、一份实习论文等内容。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实习生基本情况、实习学校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学生名单、实习日志、听课记录、实习情况汇总表等。每个实习生都要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填全。此外,每个实习队的实习计划、实习总结与优秀实习生名单也要归档。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包括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2],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1],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和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的重要凭证[3]。因此,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值得每个高校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4]2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8-12.
[2]葛海.完善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130-131.
[3]赵淑梅.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8,(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