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小凯一次用力关门惊醒了每天忙于上课的老师。在采取了合适的解决办法之后你,老师陷入了深思。由此引起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的讨论,德育工作要落实在实处,关注细节、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动心、欣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抓住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断给学生树立德育榜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认识能力,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
【关键词】 德育 案例 感恩
“哐”的一声,他走了,我傻了。整个办公室里连心跳都能听到。怎么办?追过去把他揪回来,挽回我的尊严,可是即使回来真的能挽回吗?万一他怎么也不回来呢?
叮铃铃……我的思绪被上课铃声打断了,没的选择了,只有等到下午了,也许冷处理一下会更好。
事情是这样的:刚才甩门而走的是小凯,在我上课时,他看《安徒生童话》,我轻轻地走过去,把它没收了,当时他一点也没有反抗,我也没说什么,把书放在讲台上继续上课。快下课时一位家长给孩子送东西,我在门口和他说了几句话。下课了,我拿着讲台上的东西回到办公室,发现《安徒生童话》摇身一变成了《中学生作文选》。小家伙还真行,他使了个“调包计”。也许你已经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怕我,是的,我一直认为一位好老师不是学生害怕的老师,而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于是,我笑着走进了教室准备由此好好教育教育他,结果小凯不在,而《安徒生童话》就放在他的桌子上,我来了个以其人之智还治其人之身,也进行了一次“调包”。还和其他同学开玩笑说:“你们谁也没看见我拿书吧。”之后我回了办公室。过了一会儿,小凯来了,“老师,你把书又拿回来了吗?”
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是啊!课上我不就拿来了吗?你怎么说又呢?”
“不是,刚才你不是从我桌子上拿来了吗?”
“没有啊!”
“没有?”
他有点摸不到头脑了,然后走了。
一会儿,又回来了,“老师你给我吧,真是我借的,人家着急要,他们说是你刚才拿了。”显然他有点急了。
“是吗?”
“课上我拿了,刚才又去干什么呢?”我等着他给我解释。可是等来的不是解释而是一开始的一幕……
下午终于来了,怎么办?绝对不能再拖了。这周的主题班会是感恩教育,何不趁此开个班会呢,于是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然后把门关好,上午发生的事情学生都已知道,还有几个学生说小凯做的太不对了,那么大力气的关门,弄得老师好没面子……我的举动学生们感觉似乎要发生什么事情,于是教室里很安静,而小凯在座位上也很不自在。如果我只是教育一下小凯然后接着上课,也可以,因为从小凯的脸上,我能看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了,但是,我要抓住这次机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感恩教育。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老师做个调查,早饭在家吃的请举手。”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以方便面、面包、火腿等为早餐的请举手。”一下子有十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你不是要来给我们做早饭吧?”一下子同学们都笑了,我说:
“有这个计划。”气氛缓和了一下。
“不在家吃饭的理由是想多睡点觉的请举手。”一半多的同学举起了手。因为之前听到不少家长反映,给孩子做好饭了,孩子起得晚于是也不在家吃,家长也很无可奈何。我看了一下小凯,他的头低更低了,好像在想什么问题。一位同学终于忍不住了。“老师快入正题吧,是不是因为小凯。”她太直爽了,而他的头低的更低了。我认为时机已到。回答说:“不完全是,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看到你们不吃早饭,有点心疼了,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人更心疼,他们早早的起床,为你们准备早餐,可是你们却为了多睡一点觉,连饭也不吃就来上学,换位想一想,如果做饭的是你,你会做何感想?”孩子们,为了你的身体能够健康,为了父母不伤心,少睡点,好好吃点父母为我们准备的早餐,要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我将“感恩”两个字认认真真的写在了黑板上。
我们要感恩的人太多了比如说……
同学们都很踊跃,有感恩父母的、有感恩朋友的、有感恩兄弟姐妹的、甚至有感恩敌人的、感恩自己的、当然也有感恩老师的……
小凯终于忍不住了,“老师,是我错了,我向同学借了书,他着急要回去,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安徒生的童话,于是在您上课时忍不住看了起来,您平时对我们非常关心,事后还用那样的态度对您,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吧。”
“不,没你说的那么严重,错误倒是有点,就是你太吝啬了,我看一小会儿就不行吗?”他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
事情到此算是“圆满”解决了,可是我的心情却越发的不能平静,小凯虽然是个特例,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我们好多的孩子养成自以为是,自私,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的习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多元文化冲击,传统德育模式面临挑战。或许孩子们吃着麦当劳,看看美国大片,在网上、电视中看到的更多被娱乐化的精神产品时,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这种文化侵蚀中经受洗礼,一些可贵的东西,乃至认识判断标准,也渐渐地淡漠了……
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表示,当代青少年不缺知识,缺的是爱心、善心、感恩之心。这一切不能怪罪孩子。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沟通减少,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德育实践时效性的欠缺,学生中比吃、穿,高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教育才能改变现状?在德育实践中,对孩子的研究,已超出教育本身,向其生存环境、成长空间、个性特点、心理、精神的多维体系延伸。孩子们、渴望与他人沟通、交流,渴望团队,渴望参与的机会,这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不无关系。有不少德育干部呼唤,德育生命力就在于自然的生活状态,生活化德育。让孩子做起来、动起来,参与更多学校,同伴活动,社会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教育就是德育,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如何在多元化背景下创新德育成为不少德育者探索的话题。德育工作最后要落实在实处,我认为关注细节、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动心、欣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抓他们一言一行,以好的榜样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认识能力,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
【关键词】 德育 案例 感恩
“哐”的一声,他走了,我傻了。整个办公室里连心跳都能听到。怎么办?追过去把他揪回来,挽回我的尊严,可是即使回来真的能挽回吗?万一他怎么也不回来呢?
叮铃铃……我的思绪被上课铃声打断了,没的选择了,只有等到下午了,也许冷处理一下会更好。
事情是这样的:刚才甩门而走的是小凯,在我上课时,他看《安徒生童话》,我轻轻地走过去,把它没收了,当时他一点也没有反抗,我也没说什么,把书放在讲台上继续上课。快下课时一位家长给孩子送东西,我在门口和他说了几句话。下课了,我拿着讲台上的东西回到办公室,发现《安徒生童话》摇身一变成了《中学生作文选》。小家伙还真行,他使了个“调包计”。也许你已经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怕我,是的,我一直认为一位好老师不是学生害怕的老师,而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于是,我笑着走进了教室准备由此好好教育教育他,结果小凯不在,而《安徒生童话》就放在他的桌子上,我来了个以其人之智还治其人之身,也进行了一次“调包”。还和其他同学开玩笑说:“你们谁也没看见我拿书吧。”之后我回了办公室。过了一会儿,小凯来了,“老师,你把书又拿回来了吗?”
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是啊!课上我不就拿来了吗?你怎么说又呢?”
“不是,刚才你不是从我桌子上拿来了吗?”
“没有啊!”
“没有?”
他有点摸不到头脑了,然后走了。
一会儿,又回来了,“老师你给我吧,真是我借的,人家着急要,他们说是你刚才拿了。”显然他有点急了。
“是吗?”
“课上我拿了,刚才又去干什么呢?”我等着他给我解释。可是等来的不是解释而是一开始的一幕……
下午终于来了,怎么办?绝对不能再拖了。这周的主题班会是感恩教育,何不趁此开个班会呢,于是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然后把门关好,上午发生的事情学生都已知道,还有几个学生说小凯做的太不对了,那么大力气的关门,弄得老师好没面子……我的举动学生们感觉似乎要发生什么事情,于是教室里很安静,而小凯在座位上也很不自在。如果我只是教育一下小凯然后接着上课,也可以,因为从小凯的脸上,我能看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了,但是,我要抓住这次机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感恩教育。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老师做个调查,早饭在家吃的请举手。”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以方便面、面包、火腿等为早餐的请举手。”一下子有十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你不是要来给我们做早饭吧?”一下子同学们都笑了,我说:
“有这个计划。”气氛缓和了一下。
“不在家吃饭的理由是想多睡点觉的请举手。”一半多的同学举起了手。因为之前听到不少家长反映,给孩子做好饭了,孩子起得晚于是也不在家吃,家长也很无可奈何。我看了一下小凯,他的头低更低了,好像在想什么问题。一位同学终于忍不住了。“老师快入正题吧,是不是因为小凯。”她太直爽了,而他的头低的更低了。我认为时机已到。回答说:“不完全是,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看到你们不吃早饭,有点心疼了,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人更心疼,他们早早的起床,为你们准备早餐,可是你们却为了多睡一点觉,连饭也不吃就来上学,换位想一想,如果做饭的是你,你会做何感想?”孩子们,为了你的身体能够健康,为了父母不伤心,少睡点,好好吃点父母为我们准备的早餐,要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我将“感恩”两个字认认真真的写在了黑板上。
我们要感恩的人太多了比如说……
同学们都很踊跃,有感恩父母的、有感恩朋友的、有感恩兄弟姐妹的、甚至有感恩敌人的、感恩自己的、当然也有感恩老师的……
小凯终于忍不住了,“老师,是我错了,我向同学借了书,他着急要回去,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安徒生的童话,于是在您上课时忍不住看了起来,您平时对我们非常关心,事后还用那样的态度对您,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吧。”
“不,没你说的那么严重,错误倒是有点,就是你太吝啬了,我看一小会儿就不行吗?”他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
事情到此算是“圆满”解决了,可是我的心情却越发的不能平静,小凯虽然是个特例,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我们好多的孩子养成自以为是,自私,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的习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多元文化冲击,传统德育模式面临挑战。或许孩子们吃着麦当劳,看看美国大片,在网上、电视中看到的更多被娱乐化的精神产品时,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这种文化侵蚀中经受洗礼,一些可贵的东西,乃至认识判断标准,也渐渐地淡漠了……
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表示,当代青少年不缺知识,缺的是爱心、善心、感恩之心。这一切不能怪罪孩子。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沟通减少,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德育实践时效性的欠缺,学生中比吃、穿,高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教育才能改变现状?在德育实践中,对孩子的研究,已超出教育本身,向其生存环境、成长空间、个性特点、心理、精神的多维体系延伸。孩子们、渴望与他人沟通、交流,渴望团队,渴望参与的机会,这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不无关系。有不少德育干部呼唤,德育生命力就在于自然的生活状态,生活化德育。让孩子做起来、动起来,参与更多学校,同伴活动,社会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教育就是德育,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如何在多元化背景下创新德育成为不少德育者探索的话题。德育工作最后要落实在实处,我认为关注细节、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动心、欣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抓他们一言一行,以好的榜样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认识能力,知道如何做人做事,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