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唤醒生命课堂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积和面积单位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很抽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知识飞跃,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新知,建构面积及面积单位体系,数学思考从表象走向深入。
  关键词:面积;面积单位;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缺乏与面积单位紧密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面积单位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矛盾。所以使得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鉴于此,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策略就很有必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现状
  1.没有形成有关面积的基本概念
  所谓面积就是指一个物体的表面或者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但是这种抽象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讲比较难接受,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面积的具体概念。
  2.对面积的单位认识不清,与长度单位相混淆
  长度与面积有着本质的区别,长度代表的是一个物体的长短,一般表达长度经常用到的单位有米、厘米、分米等;而面积是一个面的大小,通過用的单位为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这些基础的知识内容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学生,学生似乎也能够听懂。但一旦运用到实际就常常与长度单位混淆。即使教师反复强调还是如此。
  3.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含糊不清
  面积的单位为什么是“百进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以宽”?在小学生看来,的确就是问题。如果死记公式,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多数学生却不能有清晰的认知。
  二、当前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的思考
  1.讲解为主。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先让学生看看数学书的封面和铅笔盒的面,再说出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然后看两张形状不同、大小相近的纸,用数格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得出面积的定义。教师再板书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同时出示1方厘米、1平方分米、1方米的教具。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演示为主。
  整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按课件设计的顺序进行,既有实物图,又有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揭下,成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移动两个图形,使之重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不但在屏幕上呈现出1方厘米、1分米、1方米,还在屏幕上出示用面积单位测量纸面、桌面、教室地面的过程。电教手段的使用变静为动,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生动、活泼的探索、研究则消失得无影无踪。学生被课件左右,试问:谁是学习的主人?这个问题再一次引起我的思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乃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说白,细细品位却与今天我们常讲的“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事只有自己亲自去做、去经历,才能有较深的感受。
  三、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教学有效建构策略探索
  1.关注起点,合理操作——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表象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几何初步知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因为这两个概念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学生来说,从长度到面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飞跃。学生对常用的面积单位不能建立起正确而清晰的表象。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新知。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测量,一方面沟通了面积与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一方面迫使学生想方设法测量面积。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恍然大悟:测量长度用线段作标准,测量面积只能用面作标准。学生在操作及互相质疑的过程中主动对比“线”与“面”的不同,进而建立起“周长”与“面积”概念的清晰表象。这种体验与感受只有在亲历活动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是任何教师单纯的说教所替代不了的,学生的思维由一维空间逐步过渡到了二维空间。同时让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的过程,并体会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以下优越性:可以密铺;测量方便;规定科学;形状唯一。
  2.关注活动,多角度体验——强化面积单位的表象
  学生在观看、思考、记录、画一画等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丰富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在不同的数学活动中,将学生原有的面积单位表象具体化。例如,建立“1平方厘米”的概念,先出示1平方厘米的学具,让学生观察“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形状和大小,估测正方形的边长,接着让学生也拿出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正方形的边长,从中感受原来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紧接着组织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丰富1平方厘米的概念。组织学生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撕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撕好后用学具比较、调整、再撕;其实反复调整的过程就是表象强化的过程。此时,教师并不满足于学生对1平方厘米有这样的认知,再让学生画2个形状不同,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用学具验证反复修正。最后让学生比一比1平方厘米和哪个指甲面差不多大,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的面积约是 1平方厘米。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1平方厘米的理解与运用,再用 1平方厘米去量火柴盒盖的面、衣服的纽扣、橡皮擦一个面的面积、邮票……让学生将面积单位与自己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联系起来记忆,可以将抽象的面积单位具体化、生活化。
  教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多角度运用不同方法经历不一样的丰富的数学活动,有效感知、体验、强化“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表象。这样一来,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探索新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发散思维得以延伸。
  3.关注能力,知识迁移——自主建构面积单位体系
  面积单位的教学,要避“轻”就“重”,注重方法,主次分明。例如,教学“1平方分米”,当学生拿着1平方厘米的学具去测量身边物体一个面的面积时,乘胜追击“用它去测量课桌表面的面积”,学生便七手八脚地测量起来,紧接着,有的学生在不断地调整“老师,平方厘米太小了,得用它”,学生边说边拿出一个稍大一点的学具,笔者顺势接过学具,估一估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进行验证,量一量它的边长,得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并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在教室活动找出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因为有1平方厘米的经验,合作学习任务且高效。在这个基础上认识 “1平方米”可以轻教。如此“重”教1平方厘米,用迁移类比的方法学习1平方分米,“轻”教1平方米。学生在估测、操作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历,在知识迁移中建构新的面积单位体系,感受了面积单位的大小,数学思考从表象走向深入,同时渗透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尽量让学生讨论;尽量让学生归纳小结。给学生创设一个经历、体验、感受的情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呢?
  参考文献
  [1]ISBN978-7-303-05884-6,数学课程标准[S].
  [2]牛献礼.“面积的含义”教学的有效互动[J].小学教学研究,2006-10(总第283期):34
  [3]高威华.“周长与面积的对比”教学欣赏[J].小学教学研究,2006-01(总第274期):28
  [4]王根荣.浅谈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0103(总第605期):66-67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优质教育技术和资源。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转变教育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 简易设备 显成效  曼弄罕小学隶属于勐海镇中心小学一个教学点,距县城2.5公里。现有三个教学班:学前班、三年级、五年级,79名学生,有5名专任教师,教师平均年龄在五十岁,是一个纯傣族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化,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现状。为此,教师要构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构建 情景教学 对策研究  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创设各种情境,紧密
期刊
摘 要: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理念的创新为基础,借助全面教学模式的搭建来提升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而积极践行翻转课堂这一全新教学模式,能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通过对师生角色的转换与教学时间的重新配置,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其次为如何科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因材施教是创建生态课堂的一块重要基石,为了让英语课堂生态化,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分子(学生、老师)都活起来,有生命、有激情,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结合英语在当前农村生活中的作用度以及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几种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 最近发展区 学习跟踪器 分层教学  近幾年笔者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做了调查分析,
期刊
摘 要:不分层次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特征,不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泯灭学生的人生智慧,也加重一些学生的学习负担。为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进步。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分层教学  一、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后进行合理分层,是教学的准备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
期刊
摘 要:作文的教学在教授语文的知识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小学进行作文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困难。在我们以往的对作文的教育中会注重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进行培养,而疏忽了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习惯和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何教好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呢?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的教授的时候可以尝试运用层递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们的写作,并且把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的能力上面,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而言,作文创作其实就是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主题在结合感受和遐想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过程。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教学内容,适当拓展阅读内容,夯实学生创作基础;创新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舍弃华丽辞藻,做到有感创作。  关键词
期刊
引言: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新的方向,是互联网思维的新成果,将会推进经济形态的进步,从而促进实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人们提供的开拓创新新的平台。对于互联网+,可以解释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但并不是两者简单地结合,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生态。互联网+是新的社会形态,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会不,提高社会生产力。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
期刊
小学应用题教育作为中年级数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逐渐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学好应用题,对于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教好应用题,让学生掌握好应用题的解答及运用方法,历来是困扰中年级数学教师的难题。针对当前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育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本文旨在明确问题根源和表现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以期为做好应用题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大环境之下各种科目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够满足当前初中教育教学的要求。初中数学是整个新课标下最为关键的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新课标为初中数学科目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无疑是一次课程改革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这相当大的挑战。如何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是本篇论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