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退出而进入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尺度反思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文启,男,中共党员,1981年生于甘肃庆阳。社会工作师(中级,2009年),法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甘肃北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教育、司法社会工作与西部社会工作等。主持教育部2012年人文规划青年项目1项(结项),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重点项目1项(结项),2015年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研)。先后在《宗教学研究》、《社会工作》、《社会建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全文转载。著有《社会工作专业经典选读》、《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的西部迷思与出路探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等。
  一、现阶段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现阶段社会服务供求的需要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首先是社会服务供求关系紧张所产生的需要。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社会福利供给不断加大,社会大众对于各类社会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蛋糕越做越大,所分出来的份额也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此前的供给理念和分配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上,传统的社会服务供给方式鞭长莫及,需要新的供给方式,就是把党和政府不擅长做的,做不好的事,交给社会组织去做,而要社会组织做好这些事情,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2.现阶段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
  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汹涌,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社会组织来承接政府职能,做传递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事业;另一方面,更需要有专业操守和专业情怀的人来引领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高校教师承担了这一职能。
  3.现阶段承接政府职能的需要
  由于需要大量的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而从承接政府职能的对象来看,高校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能取得政府信任,更能廉洁恪守,更能有效完成相关任务等。所以,相比较其他主体,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也是较受欢迎的。
  4.现阶段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往往苦于理论教学空泛实践教学不足,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而应当深入实际以实践为本,但现实中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数不多,所以,其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有一个很重要的意图,就是为了通过领办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和实践教学,最终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
  1.从教育先行到教师先行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是“教育先行”的,这在最基础的方面界定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由于最早在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一方面政府并未设置相应职业岗位可供毕业生进入;另一方面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也没有到可以接纳社会工作专业的地步。这就使得最初教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不论是在知识理念上,还是方法技巧上,在根本上就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先行者”,所以,从教育先行到教师先行,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现实上的必然性。
  2.从专业倡导到专业践行
  教育先行,教师最初承担的角色除了专业教学、专业研究之外,就有专业倡导,需要向社会、政府等去介绍、推广、宣传社会工作,从微观的知识理念方法技巧,到宏观的社会工作功能阐释和社会工作政策倡导与呼吁。虽然社会工作专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向好,但一次一次的“社会工作春天到来”的呼声却没有引起普遍的现状的改观,作为一个“实践本位”的专业,必须要有人亲力亲为,伴随着社会组织解绑,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起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走到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前台,成为践行社会工作专业第一批力量。
  二、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优势及其张力
  (一)优势
  1.兼职的优势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兼职性。从社会服务机构目前的发展境遇来看,总体情况并不好,由于社会服务机构本质上是以服务人群为宗旨的,其并不是经营性的组织,其最大的问题来源于资金及其活动资源,“养人”问题是每个社会服务机构的首要问题,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资源供给上,社会服务机构如果单纯靠项目资金去“养人”,就会被饿死,如果完全依靠项目,社会服务机构就会陷入为了争取活下去而不断寻求新的“项目资金”,这是对专职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最大的考验。高校教师拥有一份可以体面生活的薪金,不至于为了在这个社会组织生存困难的境地下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去“讨生活”,也不用在社会服务领域内求名求利,进入社会服务机构本身的兼职性实在是其首要的优势。
  2.专业的优势
  公益慈善领域作为一个传统领域,由于发展较为成熟,各种资源和技能都可找到用武之地,而社工领域却不一样,或者说新兴的社会服务领域却并非如此,尤其在当下中国,政府开始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人们理解到服务领域也即将进行专业化,这对于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的高校教师而言是另一个优势。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储备,在此新兴领域内可以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为指引从事专业社会服务,与此前传统社会服务有着明确的不同。
  3.人力资本的优势
  高校教师在人力资本上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是校内或者专业共同体内,比如源源不断的专业学生,再比如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等;其二是校外或社会中的人力资源方面,比如政府部门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等。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素质,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并发展适用本土的、当地的经验,这一点与其他主体领办服务机构有着很大的不同。高校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这也为其领办机构添力不少。   4.社会身份认同的优势
  总体而言,社会组织的社会认知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一些歧视,很多人把社会组织当做“皮包公司”看待,这对一般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而言更是如此,但由于高校教师本身的社会声誉较高,其在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时也同时提高了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声誉,这一点在项目争取、资源整合、关系协调等方面都为社会组织本身提供了相当的优势。
  (二)张力
  1.与高校:教师身份与机构负责人之间的张力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时往往需要开具人事部门同意兼职的介绍信,从那一刻起,就人事部门而言,本校教师与新办机构负责人身份之间就出现某种冲突。这种冲突往往具体体现在授课任务、科研任务等的执行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冲突。
  2.与学生:“老师—学生”与“老板—员工”之间的张力
  一旦开始承担项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分裂成两个层面,一种是老师关系,需要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所有的行动和督导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训练,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不同的只是把教学场域挪到了机构。另一种是老板关系,需要员工为组织的目标提供必要且高效的劳务,其衡量标准是市场的和绩效的,这时候老师与学生关系演变为一种雇佣关系,这种关系虽然不至于破坏师生的教学关系,但实践中把握不好,往往会陷于为了获取利益或者降低机构成本而变相压低员工薪金,名义上却是实习实践或假教学之名的。从二者关系的性质来看,老师学生关系往往身份性、感情性也更强,而老板员工关系则雇佣性、合同性更强,需要提请各位领办机构的老师,要明确这其中的不同和紧张关系。
  3.与政府:平行合作与“伙伴—伙计”之间的张力
  在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之前,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除了学校教学科研任务之外,如果承担了政府的相关委托科研项目,二者是一种“平行合作”的关系,所谓平行即高校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平行,基本不存在隶属关系,所谓合作即在特定的科研项目方面是合作的。一旦开始领办机构,则高校教师作为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前置,代表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必然要接受目前政社结构下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的关系现状。如果能尽力维持机构自尊,尚可做到与政府部门的“伙伴”关系,如果以项目或者政府委托意图马首是瞻,则必然沦为“伙计”,这不仅牵扯到一个机构的未来发展,更影响到社会组织本身的独立性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健全发展。
  4.与自己:教学研究与机构事务之间的张力
  这一张力也是一种角色紧张,体现在教师这一边就在于对自己工作时间、精力的安排上,以科研而论,需要站在项目之外,对项目进行系统的考察,并进行冷静思考和全面分析,最终做出研究结论,而对于机构事务而言,事无巨细都需要对待,是否可以跳出具体事务开展科学研究,是个问题。同时还牵扯到外在身份的认知上,要侧重于哪一个角色,需要予以协调,毕竟人不可能在两条不同的路上都走得平稳顺利。
  5.与项目:做研究与做事务之间的张力
  开展项目过程中,作为学者的身份主要是观照全局考察对项目的专业性进行评估反思,同时需要深入其中探究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机理,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方案。作为项目执行者,主要任务则在于如何将项目顺利完成,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关系协调和项目管理,这二者也是不同的标准和内容,需要提请注意。
  6.与专业:书本理论与实务实践之间的张力
  高校教师的专业性最初是呈现在书本理论的优势上的,理论由于其建构性往往具有系统性和自洽性,一旦到了实践过程中,实务的碎片性和经验性往往比抽象理论更难以应对和处理,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区分,哪些实务行为是专业范畴内的,哪些不是,因为即便实践可以探索新的理论和知识,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实务行为都有理论的意义。有一个比喻,理论学习好比几何,实务行为好比做木匠,做木工的过程中需要几何的指导,但有多少木匠能上升到几何学的高度去反思理论问题和求解答案?这是对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高校教师的要求。
  三、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恪守
  (一)社会责任
  1.服务案主
  服务案主是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宗旨,也是社会组织承担各类项目的初衷与目的。就社会责任而言,这一点最为重要。之所以要将这一点提出来,就在于目前实践中出现了问题,即有些社会服务机构为了完成项目,不是为了服务案主,而是反过来,让案主服务于自己项目的某些任务和标准,弄虚作假本末倒置,这一点作为高校教师的负责人要格外注意。
  2.训练学生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初衷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因此,在承担项目过程中,这一点不可以偏废。
  3.培养组织
  这就是需要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培养新的骨干力量,发展组织内部力量,健全组织分工与职能,提升组织能力,让所领导的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壮大为以专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服务机构。
  4.行动研究
  高校教师的特长在于理论研究,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之后对行动研究有所侧重,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老师在行动研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在这些领域内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实践领域,开展行动研究,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本土理论的产生。
  5.政策倡导
  由于接触到项目相对方的基本情况,了解到第一手信息资料,又不同于行政序列所获得的经过加工之后的信息,能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个人困境和制度问题,因此,在项目完成和行动研究之外,还需要积极奔走,为了相关服务领域的政策倡导进行专业呼吁。中国社会工作的最大问题在于顶层设计,尤其是在于政策层面,这需要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老师有所作为。
  (二)专业恪守
  1.要恪守专业伦理
  需要始终坚守专业伦理,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要求去开展实务和专业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判断依据就是专业伦理。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作为服务和项目的标杆。   2.要坚守专业理念
  要始终以树立社会工作专业权威为己任,已促成专业理念形成为目标,始终坚持说专业话,做专业事,而不能沦为为了项目不择手段的万金油。
  3.要示范专业方法
  要将课堂中的、书本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示范性的践行,寻求专业方法的本土适用途径,唯有将专业方法、专业手法确立起来,社会工作的合法性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4.要践行专业人格
  最核心的就是专业人格的践行,社会工作号称“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们自己的生命如何,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第一要务,唯有我们做正做好,才能取信于服务对象,信服于他人。
  四、为了退出而进入: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尺度
  1.做项目,而不是做生意
  做社会服务项目,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人将其“生意化”,即将其作为一种捞取社会资本、换取社会资源的途径,而不是为了服务对象着想或为了项目方考虑,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要避免这一点,坚持项目本身的内容和要求,尽量将项目做规范。需要提醒的是,“生意化”是市场经济的逻辑,社会工作机构应当奉行社会的逻辑。
  2.做研究,而不能做鼓吹
  在做研究方面,由于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作为一项政府职能转移的政治任务在运行,这就使得很多政府部门在项目发包的同时,希望通过项目和最终的研究产出达到自己完成“政绩”的目的,这就会对研究者提出要求,希望研究者在做研究过程中,以学者的手法和笔法变相为其行为做鼓吹,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学者的中立性。这是行政逻辑对学术的影响。
  3.做训练,而不可有剥削
  带学生进入服务机构开展实践活动,虽然主要是在训练,但如果学生承担的任务超过了实习的限度,就需要为其支付对价的报酬,这在目前有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领办的社会服务机构存在擦边球的做法,这样一来会让实际的雇佣关系隐匿,而代之以教学关系,让学生遭受老板的剥削,不利于教师的职业恪守;二来恶化了教学关系,对教学和机构服务均有不利影响。
  4.做专业,而不必活动家
  社会工作机构在最初争取自身合法性地位之时,往往会放大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范围,让人错误的认为社会服务机构或者社会工作专业无所不能无所不包,这是急于求成的表现,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并不一定有利。始终要以专业作为指引,在这个社会工作专业尚不被人普遍知晓和认知的阶段,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为目标,尽量不要将自己塑造成社会活动家,一旦成为万金油,社会工作专业就会变成帽子,实质就会降低。
  5.做引领,而不是占主导
  高校教师在领办社会服务机构的成长过程中,要做到引领者,在专业、人格、标准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示范性,而不应该占主导,因为毕竟我们只是领路人、先行者、探路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最专业的、最适合的机构领班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引领下,最终希望能够引出中国真正的本土的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来,我们始终的目的在于培育。
  6.求改变,而不是守陈规
  我们是变革的力量,从我们决定开始兼职做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起,所有的努力都在为求取一种变化,一种向善的、向着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变化,这个过程中,体制的、政治的、行政的、市场的、社会的等等因素都会出现,我们需要集合同样寻求改变、寻求同样改变的力量,促成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千万个人关于幸福的答案会有千万种,对于长春市宽城区长山社区党委书记吴亚琴来说,当她“看到社区内居民不再为生活发愁;看到锻炼场上练拳踢腿的情趣、下棋打牌的安闲、秧歌起舞的兴致;看到残疾家庭奉老育小的圆满;看到失足青年重回社会的自信;看到夫妻重拾幸福的甜蜜;看到孤寡老人灿烂的笑脸”的每一刻,她都是幸福的。  19年前,吴亚琴带着“改变社区落后面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来到长山社区;19年来,她以一
期刊
2005年的一次朋友聚会中,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常德人吴光清听说,武陵区南坪岗乡急需一所敬老院,却因当地政府没资金而搁浅。他的心一动,思考过后,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来创办这家敬老院。  “我是一位残疾人,如果不是做生意赚了钱,以后也是要进敬老院的。将心比心,不能让这些老人老无所依。”吴光清说。  2007年,由吴光清出资南坪岗乡敬老院建起来后,招收南坪岗乡境内及周边孤寡老人、残疾人。吴光清还雇请了专
期刊
为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维护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是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解体,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目前
期刊
许帅,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今年37岁。他多年来如一日,爱岗敬业,敢于担当,视救助对象为亲人,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他带领全站职工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阳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胃癌后,仍以乐观豁達的态度,勇敢对抗病魔,坦然面对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顽强坚守岗位,积极履职尽责。  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七
期刊
8月9日,财政部、民政部向四川省安排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和凉山州普格县泥石流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支持做好受災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此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紧急启动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和帮助做好
期刊
病倒前的3个月时间,他几乎天天在为127家“消茅”户奔波,至少走了1500多公里。  乡里人都知道,周国知有“三件宝”:背篓、手电、解放鞋。椿木营山高谷深,地广人稀,人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手电和解放鞋,对于周国知这样经常走村串户的乡干部是必备的行头;而背篓,是他解民困、分民忧最好的帮手。  椿木营地处鄂西偏远山区,山高路险,严寒多灾,生活和生产条件都十分艰苦。长期以來,这里的土、苗、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创造了一个超千亿产值的灯饰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在社会建设方面,古镇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基本形成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古镇未来的社区要建成两个‘家园’,一是环境优良安全、生活方便、服务齐全的居住家园,二是具有文化感召力、親和力的精神家园。”8月21日,在2017中国特色小镇社会善治(中山古镇)研讨会上,中山市古镇镇党委书
期刊
修路、修桥、种树、引水、治病、救灾、培训、修温棚、建学校和卫生所……  有一位土族干部的足迹遍布青海困难地区的山山水水,他千方百计从民间渠道争取各类公益项目30多项,实施范围几乎涵盖了全省,直接受惠群众达十万余人。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益事业中,做出了令人叹服的突出贡献。他就是青海省民政厅退休干部喇英才。  2004年夏天,刚从青海省民政厅纪检组退休的副厅级干部喇英才受组织之命,开展了一项新的工作—
期刊
近期,根据《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MZ/T 087-2017)、《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MZ/T 088-2017)有关规定,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递交了2017年上半年运营报告。  据统计,1-6月,13家指定平台共为全国两百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在发布募捐信息的同时,平台为慈善组织开通在线筹款功能
期刊
五大发展理念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写入了新发展理念。这是继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在这一《决定》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