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提高作文质量 四点做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3-02
为了解我所带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及作文教学现状,我面向部分学生发放了有17道题目的53份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题涉及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对写作的看法以及对教师的建议等,回收问卷53份。
问卷的结果出来了,我从中发现,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平时的片段作文训练中,我们应该针对每次训练目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写喜欢的话题,同时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七下第三单元课文《邓稼先》,第五部分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我上课时,先和学生一起诵读感悟这篇文言文的内容,然后我请学生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的工作环境,再提醒学生可适当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氛围。
下面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的片段作文训练:
“呼—呼—呼”窗外的寒风肆虐地呼啸着,此时邓稼先正在油灯下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帐篷外是深约二十厘米的积雪,在这银装素裹的戈壁滩看不到一个人影,起伏的雪山像是把他们包围在了一个走不出去的迷宫。在这里,哪怕是看到一片新叶,一只小动物也是奢侈的事!
死寂伴随着狂风鞭打着邓稼先。眼前是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如今竟成了两个世界的人,而自己又不能伴随他行走,他的心有如被刀一次次地捅着,痛到深处,血流不止。泪水伴着风沙滑落,在这荒漠中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他痛恨自己,在这茫茫大漠中无能为力。邓稼先痛苦地闭上双眼,只有风在呼呼地吹,沙,在不停地起落!
大漠凄凉,但凄凉的不过是邓稼先以及他身后的工作团队。他们的皮肤比大漠的阳光还要焦黄,他们的手比荆棘还要粗糙,他们的心却比大漠上孜孜不倦的风还要执著!他们拿瘦弱的躯体阻挡着黄沙,他们拿执著的心抵抗着骄阳烈火,他们拿探索不止的手拨开肆虐的荆棘。为了国家,再苦再累都不怕!
言为心声,不管是只言片语还是细细道来,这些文字的背后,谁能说学生们没有和邓稼先一样的感同身受呢?
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找些有个性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文章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个学生在作文《那一缕春风》中写自己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回家,可他最终回家时——
家里静静的,只有妈妈坐在饭桌前等我,桌上是一盘盘凉了的饭菜。完了!我心里哀鸣了一声,这可不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吗?
接下来,我老老实实地交代了我的“罪行”,低头等待批评,却没想到,妈妈笑了一声,说:“我说你怎么了呢,感情是成绩不好呀。”她蹲下身来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你只要记住,你努力了就好。你努力了妈妈夸你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骂你呢?”看着我惊讶的神情,妈妈把饭菜热好,与我一起吃,热呼呼香甜甜的饭菜一口口咽下肚,看着如此温柔的妈妈,我只觉得全身暖洋洋的,蓦地一缕微风吹来,那轻柔的触感就好像妈妈在触摸安慰、鼓励我一般。
那缕春风吹进我的心中,暖和且柔软,一点点地把我心底正在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它破土、生根、发芽……
这就是真情告白,当一个人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时,他就能从心底里传达出一份真实的情感,把这些真实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二、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事,写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从生活感悟中学会思考、积累资料、丰富作文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了,感悟深了,写起作文来才会左右逢源,作文才会如行云流水。否则,让学生写一些假、大、空的东西,难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描写人物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人物描写应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我提出一个要求:注意观察一个人的外貌、动作,并对其进行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是部分学生的习作:
在深秋的午后,她躺在枯黄的草地上。她那乌黑发亮的秀发洒在草地上,细长的柳叶眉微微弯起,眉下的眼睛紧闭,翘起的睫毛长而浓密;高挺的鼻子下一张樱桃小嘴,嘴角轻轻扬起,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她双手弯曲,十指交叉,压在头底下,似沐浴着阵阵秋风。她若有所思,若有所想,心情愉悦。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恋爱中的女人》
这时,她随手拿起一本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翻阅,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迫不及待。突然,她的目光停住了,紧接着,她欢天喜地地把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那震耳欲聋的笑声直冲云霄。她眯起右眼,眉头舒展开来。左手捂着肚子,右手一个劲地直拍桌子,弯着腰,双脚直跺地板,笑得前仰后合,整个人就像个“突突突”的手扶拖拉机,在那儿剧烈地震动着。《妹妹》
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写,但我们又不可能长篇大论去写。学生们如果没有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没有感情的融入,没有生活的感悟,怎么会写出如此精彩的片段?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根据多年的了解,我知道我校学生很少订阅杂志,也很少花钱购买课外书,他们所提到的购书其实是购买教辅用书。
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写作素材严重贫乏,光是“妈妈送伞”的故事就写了很多年。写真感受,抒真心情,这应该是当代中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正因为缺少积累,所以学生觉得腹中空空,没有内容可写。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写作素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积累中学会运用这些素材,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更丰富、更具有时代精神。
读书的过程是积累语文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提高语感的过程。读得多了,书本知识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生的语言就不再干瘪,写作思路会慢慢打开。一个不读书的学生,是学不好语文,更写不出好作文的。
四、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多种途径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尊重,都有荣誉感,学生也不例外。当然,并非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能达到发表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用读范文,在板报或橱窗展览,放在班级网页上等方式,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我所带的学生,2011年有1人获县级科技小论文二等奖;2011年有1人获武鸣县税收征文县级一等奖;2011年有1人获南宁市人民防空征文二等奖。可以想象,当学生拿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奖状或奖金时,他们的自豪感是多么的强烈,而其他学生又从他们身上得到了更多的精神上的鼓舞。(责编 马超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3-02
为了解我所带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及作文教学现状,我面向部分学生发放了有17道题目的53份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题涉及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对写作的看法以及对教师的建议等,回收问卷53份。
问卷的结果出来了,我从中发现,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平时的片段作文训练中,我们应该针对每次训练目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写喜欢的话题,同时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七下第三单元课文《邓稼先》,第五部分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我上课时,先和学生一起诵读感悟这篇文言文的内容,然后我请学生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的工作环境,再提醒学生可适当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氛围。
下面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的片段作文训练:
“呼—呼—呼”窗外的寒风肆虐地呼啸着,此时邓稼先正在油灯下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帐篷外是深约二十厘米的积雪,在这银装素裹的戈壁滩看不到一个人影,起伏的雪山像是把他们包围在了一个走不出去的迷宫。在这里,哪怕是看到一片新叶,一只小动物也是奢侈的事!
死寂伴随着狂风鞭打着邓稼先。眼前是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如今竟成了两个世界的人,而自己又不能伴随他行走,他的心有如被刀一次次地捅着,痛到深处,血流不止。泪水伴着风沙滑落,在这荒漠中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他痛恨自己,在这茫茫大漠中无能为力。邓稼先痛苦地闭上双眼,只有风在呼呼地吹,沙,在不停地起落!
大漠凄凉,但凄凉的不过是邓稼先以及他身后的工作团队。他们的皮肤比大漠的阳光还要焦黄,他们的手比荆棘还要粗糙,他们的心却比大漠上孜孜不倦的风还要执著!他们拿瘦弱的躯体阻挡着黄沙,他们拿执著的心抵抗着骄阳烈火,他们拿探索不止的手拨开肆虐的荆棘。为了国家,再苦再累都不怕!
言为心声,不管是只言片语还是细细道来,这些文字的背后,谁能说学生们没有和邓稼先一样的感同身受呢?
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找些有个性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文章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个学生在作文《那一缕春风》中写自己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回家,可他最终回家时——
家里静静的,只有妈妈坐在饭桌前等我,桌上是一盘盘凉了的饭菜。完了!我心里哀鸣了一声,这可不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吗?
接下来,我老老实实地交代了我的“罪行”,低头等待批评,却没想到,妈妈笑了一声,说:“我说你怎么了呢,感情是成绩不好呀。”她蹲下身来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你只要记住,你努力了就好。你努力了妈妈夸你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骂你呢?”看着我惊讶的神情,妈妈把饭菜热好,与我一起吃,热呼呼香甜甜的饭菜一口口咽下肚,看着如此温柔的妈妈,我只觉得全身暖洋洋的,蓦地一缕微风吹来,那轻柔的触感就好像妈妈在触摸安慰、鼓励我一般。
那缕春风吹进我的心中,暖和且柔软,一点点地把我心底正在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它破土、生根、发芽……
这就是真情告白,当一个人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时,他就能从心底里传达出一份真实的情感,把这些真实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二、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事,写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从生活感悟中学会思考、积累资料、丰富作文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了,感悟深了,写起作文来才会左右逢源,作文才会如行云流水。否则,让学生写一些假、大、空的东西,难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描写人物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人物描写应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我提出一个要求:注意观察一个人的外貌、动作,并对其进行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是部分学生的习作:
在深秋的午后,她躺在枯黄的草地上。她那乌黑发亮的秀发洒在草地上,细长的柳叶眉微微弯起,眉下的眼睛紧闭,翘起的睫毛长而浓密;高挺的鼻子下一张樱桃小嘴,嘴角轻轻扬起,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她双手弯曲,十指交叉,压在头底下,似沐浴着阵阵秋风。她若有所思,若有所想,心情愉悦。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恋爱中的女人》
这时,她随手拿起一本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翻阅,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迫不及待。突然,她的目光停住了,紧接着,她欢天喜地地把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那震耳欲聋的笑声直冲云霄。她眯起右眼,眉头舒展开来。左手捂着肚子,右手一个劲地直拍桌子,弯着腰,双脚直跺地板,笑得前仰后合,整个人就像个“突突突”的手扶拖拉机,在那儿剧烈地震动着。《妹妹》
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写,但我们又不可能长篇大论去写。学生们如果没有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没有感情的融入,没有生活的感悟,怎么会写出如此精彩的片段?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根据多年的了解,我知道我校学生很少订阅杂志,也很少花钱购买课外书,他们所提到的购书其实是购买教辅用书。
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写作素材严重贫乏,光是“妈妈送伞”的故事就写了很多年。写真感受,抒真心情,这应该是当代中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正因为缺少积累,所以学生觉得腹中空空,没有内容可写。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写作素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积累中学会运用这些素材,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更丰富、更具有时代精神。
读书的过程是积累语文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提高语感的过程。读得多了,书本知识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生的语言就不再干瘪,写作思路会慢慢打开。一个不读书的学生,是学不好语文,更写不出好作文的。
四、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多种途径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尊重,都有荣誉感,学生也不例外。当然,并非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能达到发表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用读范文,在板报或橱窗展览,放在班级网页上等方式,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我所带的学生,2011年有1人获县级科技小论文二等奖;2011年有1人获武鸣县税收征文县级一等奖;2011年有1人获南宁市人民防空征文二等奖。可以想象,当学生拿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奖状或奖金时,他们的自豪感是多么的强烈,而其他学生又从他们身上得到了更多的精神上的鼓舞。(责编 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