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0年6月14日北京夏令时21h47min在北纬48°、东经85.1°(斋桑湖)发生M_s=7.3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6月15日我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赶赴境内地震现场进行监视考察。这次地震使新疆北部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克赛尔三县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境内最大烈度为8度。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过去地震频度和强度都不高的斋桑湖地区,1970年以来,该区至哈巴河、布尔津一带发生3级以上地震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6月14日北京夏令时21h47min在北纬48°、东经85.1°(斋桑湖)发生M_s=7.3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6月15日我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赶赴境内地震现场进行监视考察。这次地震使新疆北部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克赛尔三县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境内最大烈度为8度。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过去地震频度和强度都不高的斋桑湖地区,1970年以来,该区至哈巴河、布尔津一带发生3级以上地震20次,1982年3月20日发生的5.0级地震为最大。斋桑湖
其他文献
在解译法国斯波特(SPOT)卫星影象基础上,实地勘查了独山子背斜北翼地区,确定出7条活断层。古地震和活断层的研究表明,北天山西部山前一带为潜在震源区。
1989年8月,我们对塔什库尔干县下坂地水库进行烈度复核时,在塔合曼盆地南东缘发现三期清楚的地震遗迹。 最新的一期是1895年7月5日地震遗迹。地震形变带长约40km余,形变遗迹有地震断层、滑坡、张裂缝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堑、断塞塘等地表现象。地震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局部亦有扭张裂隙展布,整体展布为左阶排列,走向由北北西转为北北东,向东凸起呈弧形;断
在地震层析研究中,常常涉及地震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问题,故快速射线追踪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讨论了一种以三点法为基础的逐步逼近的射线追踪方法,其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精度高,适合地震层析研究的计算要求。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炼油厂区位于天山褶皱系与准噶尔坳陷区的交界部位,这里属地震活动性较强烈的北天山地震带,基本烈度为8度,是新疆的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也是抗震防灾设防的重点区。为对群众进行普遍的抗震防灾教育和训练、增强抗震防灾观念和能力,独山子矿区于1989年9月15日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抗震防灾演习。演习以模拟自治区
定期进行环境磁测,对积累和丰富及取得高质量地磁资料有重要意义,为此,按地磁台环境磁测要求,以地磁院中心位置为中点,在东西120m,南北140m范围内,按9×9m的测网布点,为便于复测,将编有号码的弱磁性混凝土桩(10×10×100cm)均匀地埋设在199个测点上,测量面积为16800m~2。用CHD6—085核旋仪按测点编号顺序流动测量,用CHD6—092核旋仪在中心点作日变观测。各测点和中心点同
1980—1984年新疆地震目录于1989年10月12日—14日在北京通过鉴定。目录使用移植修改后的新疆地震定位程序和新疆分区速度模型,改进了定位方法,提高了精度。地震条目数量更完备,有79.8%的地震可计算震源深度,给出了新疆震源深度分布概况。定位参数中达到Ⅰ、Ⅱ类精度的地震约占63%,有80%的地震用计算机定位给出标准误差及定位台数等技
通过对独山子地区各种地貌单元类型的实测和考察,分析讨论了其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该区的构造新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垂直上升作用占有突出的位置。
对乌鲁木齐地震地下水观测网10号和15号泉水进行流量观测期间,在150km范围内曾发生4.1—5.0级地震5次,相距340km处发生5.7级地震1次,其中有5次地震前,地下水流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同时也发现远距大震的效应。震前流量多有上升趋势,震后恢复正常。异常幅度和异常持续时间不一,通过远、近地震的多次震例分析,可以认为,(1)乌
乌鲁木齐地震台位于北纬43°48′48.87″,东经87°42′17.48″的天山北麓,海拔高度为901.31m。台基岩性为三叠纪砂岩。该台设置的主要仪器有基式、62型、DD—1型、DK—1型和763型地震仪,仪器装置在4m深的地下室里,室内温差小于0.5℃,微震仪的放大倍数约为14万倍,中长周期仪为1千多倍,监测能力较强。能够清晰完整的记录苏联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和我国核爆。
“新疆近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讨会暨灾害防御协会成立大会”于1990年2月5日至7日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部委厅局、生产建设兵团和自治区有关学会以及地州市的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会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毛德华同志就加强新疆自然灾害预测和防御对策问题作了重要报告,指出,工程建设一定要进行场地烈度鉴定、工程环境评价;要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减灾工作方针;要认真研究灾前的预测预报、抗灾、防灾的对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