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包覆多孔Fe3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后期易处理的葡萄糖和尿素为混合造孔剂,通过简单的水热以及煅烧法获到多孔前驱体Fe2 O3,并通过碳热还原的方法获得了碳包覆核壳结构CP-Fe3 O4@C.以多孔Fe3 O4为核心,在其外围包裹均匀的碳层能够有效抑制Fe3 O4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形变,抑制活性材料的膨胀破碎,提高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CP-Fe3 O4@C组装成扣式电池,通过充放电结果显示,CP-Fe3 O4@C在0.3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的比容量为785 mAh·g-1.通过CP-Fe3 O4@C倍率性能的反应动力学计算,当循环伏安的扫描速率为5 mV·s-1时,赝电容占总容量的比例为87%.
其他文献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主要原料,通过原位沉淀法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构筑于木粉(WF)表面,制备了表层被阻燃改性的WF,命名为WF@LDH.将WF@LDH用于制备聚丙烯(PP)基木塑复合材料(WPC),并通过锥型量热测试(Cone)详细研究了WPC的燃烧性能.WF@LDH质量含量为50 wt%的PP50/WF@LDH-4相较于WF含量为50 wt%的PP50/WF热释放峰值(PHRR)、总热释放(THR)、总烟释放(TSP)分别下降20.9%,29.6%和75.0%,显示出优异的热和烟抑制效果.阻燃机理研
为解决底质获取方法不同造成的底质样本分类命名结果的差异性,对等比制粒级分类和《中国海图图式》分类两种方法的本质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海洋底质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分类命名的前提条件,并将分类命名思想归纳为“两个环节”和“三个原则”,最后引入相对占比思想,提出了等比制粒级分类向《中国海图图式》分类转换的命名模型.提出的底质分类命名模型具备底质分类转换中的可行性,其归纳的分类命名思想,可为解决多源底质数据兼容性问题和底质数据的大规模共享提供借鉴.
本文以氯化铁氧化的方式制备了聚邻苯二胺(POPD)纳米纤维,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直接荧光或间接荧光分析及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实验表明,苦味酸能够显著猝灭POPD的荧光,由此构建的直接荧光传感平台可以用于高灵敏检测苦味酸,检出限低至0.10μmol·L-1.同时鉴于KMnO4良好的氧化性,以其为媒介体构建了间接荧光传感平台,从而实现了对还原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检出限为1.00μmol·L-1.此外,POPD表现出低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细胞成像能力,可潜在作为生物成像中的荧光探针.
深共晶溶剂,因其廉价易得、低毒性、不易燃、可生物降解、可设计等优点,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和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将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及六次甲基四胺(HMTA)分别与4种卤代烃反应合成了8种离子盐.将离子盐与甘油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制得24种深共晶溶剂.将系列深共晶溶剂用于DAB-CO催化的各种醛与丙烯腈的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发现离子盐溴化N-2-羟乙基DABCO与甘油制得的深共晶溶剂可高效促进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不仅反应速度快
β-secretase分泌酶(BACE-1)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BACE-1是控制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产生β-淀粉样蛋白的关键酶,其抑制剂将是控制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有效途径.本研究首先根据Lipinski类药性评价规则对天然产物数据库、中药数据库以及FDA药品数据库中的化合物进行类药性筛选,然后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从类药性良好的化合物中筛选与BACE-1对接分数较高的化合物.通过ADME预测,筛选得到的7个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成药性.研究分子对接下的互作模式以及通过自由结合能验证复合物体系的稳定性,最终得到
本文通过测定乐山市沐川产区姜黄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三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并建立12批姜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从而对沐川产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野生与家种姜黄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和判别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三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应用SPSS21和SIMCA-P+1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沐川产区姜黄药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确定了14个共有峰,其中确定3个共有峰为姜黄药材的质量标志物,分别为4号
α-吡喃酮是许多药物和天然产物中存在的重要结构单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开发了一种Pd/C催化3,4-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无氧化剂脱氢制备α-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氢气是其唯一副产物.研究表明,在氮气保护下,5 mol%Pd/C作为催化剂,50 mol%Na2 CO3作为碱添加剂,130℃反应时,可达到60-88%的收率.该方法无需氧化剂和氢接受体的加入,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并且,该反应对含有卤素、芳杂环、稠环的底物均有兼容性,催化剂便于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眼识别.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探针RC对Pd2+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在569 nm处的最大吸光度在0.10-20μmol·L-1范围内对Pd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6μmol·L-1,该探针实现了对Pd2+的比色分析和定量检测
以1,3,5-苯三甲酰肼与水杨醛为原料合成C3-对称型荧光分子探针1,通过1 H NMR、13 C NMR和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该分子探针在DMSO-HEPES体系中通过off-on荧光响应对Al3+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在紫外灯365 nm照射下,加入Al3+后,分子探针1发射出强烈的青色荧光,可实现肉眼对Al3+的实时定性检测.分子探针1与Al3+的络合比为1:1.5,以及对Al3+的检出限可低至3.85×10-7 mol·L-1.此外,分子探针1对Al3+可实现可逆性传感以及可应用于饮用水中Al3+
本论文探索研制了一种非水基磁流体—乙二醇基磁流体,乙二醇基磁流体的制备研究未曾报道,该研究工作为拓展非水基磁流体的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将其应用到磁变形膜材料的制备和研究尚属首次.本实验通过XRD、VSM、SEM、IR、电子万能材料试验系统等测试手段对磁性纳米Fe3 O4、乙二醇基磁流体、柔性磁性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纳米Fe3 O4具有良好的磁感应强度,乙二醇基磁流体具备良好的磁性和稳定性,乙二醇基磁流体/PVA复合膜一方面保持了柔性磁性复合膜的良好磁性能同时也表现出了磁性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