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布置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遵循“就近发展区”,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学习的紧张情绪,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作业分层;模式;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全班学生同做一张学案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他们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
一、对学生和作业的分层
1. 不同的学生选做不同的作业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成绩,将班上的学生大致分成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基础不扎实,数学思维不深入,要求这些学生完成最基本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中等生占班级人数多数,对于他们的作业要求是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决定班级的整体成绩,平时教师要多给予关注,多给予其课堂表现的机会,这样许多学生还会转化为优等生。优等生除了完成中等生的作业外,还要完成课本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通过训练,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2. 对同样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分層作业,不仅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上,还体现在作业的难度上。对于同样的题目,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分层作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大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各个层次,使教学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并以此激励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作业在教学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和评价方式探究
1. 探索适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教学模式,丰富作业内容和呈现方式
首先,在不同的数学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不仅从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上分层,还在作业的难度上分层。各层次的分层作业设置题型全面,由易到难,呈阶梯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其次,在日常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上也要进行分层,并以学案的形式布置、调整、完善,逐步形成各时段的分层作业设置。如日常作业的设置时间为30分钟,通常设置基础练习、提高练习、能力提升拓展练习三部分。C层做基础练习,B层做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A层做提高练习和能力提升拓展练习。假期作业一般为开放性作业,通过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呈现,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再次,在不同的数学活动形式上,如动手操作课、课外实验课等,分层作业的布置可以将学习范围延伸到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动手操作课如“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作业设置是观察生活中地板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密铺的?为什么?C层主要解决同一种正多边形密铺的情况,B层主要解决两种或三种正多边形密铺的情况,A层解决同种三角形或四边形密铺的问题。课外实验课如“频率与概率”一节,C层主要负责收集数据,统计各组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B层负责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A层负责处理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三层分工明确,合作完成,使学生增加了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2. 探索分层作业指导下学生的评价方式
要建立分层作业下多元评价方式,尤其注重过程性评价,A、B、C层学生的作业不放在一起进行评价,而是同层作业放在一起进行评价,每次评价从作业书写、完成质量等方面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要求B层、C层学生多做中高级的作业,可以适当加分,对学生进行鼓励。每个层次选出1/3左右的优秀作业,对连续一周被评为优秀作业者,书面告诉家长进行表彰,同时可以在小组量化中加分。这样,C层的学生在分层作业后经常有机会发言,受到教师的表扬,使他们增强了自信,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实施分层作业后,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短了,负担减轻了。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设置分层作业,对消除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两极现象分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适用班额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
关键词:作业分层;模式;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全班学生同做一张学案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他们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
一、对学生和作业的分层
1. 不同的学生选做不同的作业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成绩,将班上的学生大致分成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基础不扎实,数学思维不深入,要求这些学生完成最基本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中等生占班级人数多数,对于他们的作业要求是夯实基础,提高思维能力。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决定班级的整体成绩,平时教师要多给予关注,多给予其课堂表现的机会,这样许多学生还会转化为优等生。优等生除了完成中等生的作业外,还要完成课本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通过训练,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2. 对同样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分層作业,不仅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上,还体现在作业的难度上。对于同样的题目,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分层作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大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各个层次,使教学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并以此激励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作业在教学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和评价方式探究
1. 探索适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教学模式,丰富作业内容和呈现方式
首先,在不同的数学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不仅从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上分层,还在作业的难度上分层。各层次的分层作业设置题型全面,由易到难,呈阶梯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其次,在日常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上也要进行分层,并以学案的形式布置、调整、完善,逐步形成各时段的分层作业设置。如日常作业的设置时间为30分钟,通常设置基础练习、提高练习、能力提升拓展练习三部分。C层做基础练习,B层做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A层做提高练习和能力提升拓展练习。假期作业一般为开放性作业,通过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呈现,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再次,在不同的数学活动形式上,如动手操作课、课外实验课等,分层作业的布置可以将学习范围延伸到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动手操作课如“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作业设置是观察生活中地板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密铺的?为什么?C层主要解决同一种正多边形密铺的情况,B层主要解决两种或三种正多边形密铺的情况,A层解决同种三角形或四边形密铺的问题。课外实验课如“频率与概率”一节,C层主要负责收集数据,统计各组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B层负责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A层负责处理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三层分工明确,合作完成,使学生增加了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2. 探索分层作业指导下学生的评价方式
要建立分层作业下多元评价方式,尤其注重过程性评价,A、B、C层学生的作业不放在一起进行评价,而是同层作业放在一起进行评价,每次评价从作业书写、完成质量等方面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要求B层、C层学生多做中高级的作业,可以适当加分,对学生进行鼓励。每个层次选出1/3左右的优秀作业,对连续一周被评为优秀作业者,书面告诉家长进行表彰,同时可以在小组量化中加分。这样,C层的学生在分层作业后经常有机会发言,受到教师的表扬,使他们增强了自信,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实施分层作业后,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短了,负担减轻了。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设置分层作业,对消除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两极现象分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适用班额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