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民之策。作为一名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胶南市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作了一些粗略的思考。
胶南市食品安全现状
胶南市总面积18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耕地面积77万亩,是青岛市重要的蔬菜、果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水产品产量、养殖产量和渔业现价产值均居青岛市首位,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区,是农业部五大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全市有果品30万亩,其中,蓝莓6922亩;蔬菜面积32万亩,食用菌1200亩;茶园面积达到6.7万亩,投产茶园4.5万亩,其中,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300亩,目前已建成山东省最大有机茶生产基地。畜牧业养殖规模较大。此外,全市还有2030家餐饮业单位,113家食品加工企业及180余家小作坊、11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10处定点屠宰厂。2007年,食品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
近年来,胶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等活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被授予首批“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和“省粮食安全示范市”荣誉称号,在青岛市2008年度食品安全综合指数考核中位居五市第一。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督查考核内容,建立了以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依托,以镇级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和市级食品安全特邀监督员队伍为补充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市、镇、村三级联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全面加快流通网络建设步伐,全市所有的镇驻地、95%以上的行政村均建立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列入了市政府2009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总投资达1200万元。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逐步深入。针对目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监管部门紧紧抓住食品源头治理、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加大。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五进宣传活动和“千村百居市民访源头”活动。成功举办了“2007中日(青岛)食品安全论坛暨胶南安全食品推介会”、中国兔文化节、食品安全知识电视抢答赛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健全了网格式管理体制,实行属地管理,将每一个镇、街道作为一个格,每个格都是一个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搞好协调、检查、执法等工作,积极与各镇、街道搞好配合,划片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对整治工作中涉及的一些困难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开办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馆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了减免相关费用和政府补贴等形式,帮助其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对经过整改仍然无法达标的,依法予以取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存在问题
胶南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监管过程中仍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工作监管难度较大。目前,全市共有1万余户水产养殖户、76家畜禽规模饲养场、113家食品加工企业及180余家小作坊、1992家酒店和餐饮业户、360家商场超市及4433 户食品经营业户和11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涉及到生产环境、投入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链条长,使监管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
二是市场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市场开办主体不规范,我市现有农贸市场107家,其中有企业法人登记的市场5家,已经领取《市场登记证》的42家,未登记的60家。同时,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经营方式较为传统,脏、乱、差等问题比较普遍。
三是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3家、小作坊180余家,其中,证照不全的企业42家、小作坊129家,分别占总数的37.2%和71.7%。餐饮方面,全市有餐饮业户1992家,其中城区830家,镇1162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879家,仅占44.1%。
四是食品生产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差。少数食品生产企业及种养户明知故犯,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如用工业原料代替食用原料加工食品,过量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滥用在全市屡有发生。
五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亟待加强。由于国家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衔接漏洞等问题,部门联动、上下一盘棋的局面尚未形成,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如豆芽的整治,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均分别以国家部、委、局的答复意见为准,致使豆芽市场变成了全国的监管盲区。还有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问题,根据国家、省有关部门的答复意见,质监部门仅负责证照齐全小作坊的监管,致使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无人管。
六是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仍然比较薄弱。相比城区而言,农村小作坊问题更加突出,餐饮行业无证经营现象普遍存在,食品流通秩序较为混乱,食品检测机构建设仍然滞后。
建议和对策
总结胶南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青岛市创建“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源头环节问题。农业产业化之路不仅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源头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食品安全从源头上进入有序管理,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项目认证工作,对提高我市源头食品的安全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广大农民在参与产业化活动中接触并接受了食品安全的观念,提高了食品安全知识和能力水平,自觉抵制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行业,对全市的食品安全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民联户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打造优势品牌,建立新型产销机制,加强城市消费市场与农村农产品生产基地间的衔接,鼓励成规模的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发展产销直接、连锁配送和网络直销,从源头上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示范街、示范镇创建活动,以点牵线、以线带面,加快推进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逐步积累完善企业、业主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这样既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又起到了对优秀企业的鼓励支持作用,行业自律水平必然大大提高,监管压力也大大减轻。加强部门执法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企业信用资质信息实时共享,探索将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与信贷信用挂钩,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信用披露、责任追溯和失信惩戒体系,大力宣传推介诚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严厉惩戒失信行为。
切实把好“小作坊”的安全。胶南市很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仍处在“小作坊”阶段,粮、油、豆制品、酒类、茶叶企业很多都是半机械化或手工作业,这些企业有很大一部分达不到颁发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加强管理与规范,促进这些企业上级达标逐步达到生产许可、卫生许可的要求,是各监管部门需要切实抓好的重要环节。要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操作技能和卫生素质,能够达到发证基本条件的,可以准许其限定范围经营,如经整改确实达不到基本卫生条件要求的,则要坚决予以取缔。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监管部门应携手联动,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管农村市场的协作机制,把食品安全管理力量与力度向农村、农民倾斜,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下移,加大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一是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对种植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宣传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等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整治,消除违禁药物使用,合理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防病治病。二是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环节整治,认真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现场巡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抽检力度。三是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索票索证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提高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四是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 重点对饭店、小食店、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发放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保证食品安全;要加强农家宴的食品卫生宣传指导,提高农民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水平,实行乡村流动厨师持证上岗, 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和防止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监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消除监管盲区。要理顺管理体制,对目前分散在农业、卫生、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全面的梳理,将监管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责权利理顺,消除责任空白区,形成更加合理、明确的分工。如农业、畜牧、海渔等部门负责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检查;质监部门负责无证照加工、非食品原料加工和违法使用禁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加大对小作坊的专项清理力度;工商部门负责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全面规范流通环节;卫生部门负责规范餐饮店卫生许可,加强学校、工地等各类餐饮食堂的安全监管;财贸部门负责基层现代食品流通网络建设。对豆芽市场的整治,应根据青岛市有关规定,将豆芽产品作为豆类制品,参照生产加工食品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监管,具体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豆芽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核发营业执照,卫生部门负责卫生安全监管,切实消除市场监管盲区。
完善五大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针对食品安全点多面广链条长、信息不对称、执法监管难的实际情况,要着力完善五大体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一是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组建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二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突出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具体落实,普及宣传,搞好应急培训演练,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平台,整合现有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立资源共享、资质过硬、技术全面、管理规范、适应本市食品安全需要的检测体系,为“抓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抓手”有科学手段的保障,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也有科学权威的依靠,并为本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支撑体系,逐步推进市、镇两级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和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升级改造,不断提高检测仪器装备、资质能力和技术水平。四是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体系。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由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共同制定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监控内容,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等“三证照”实行联合并单年度审查,坚决把不合格食品挡在市场大门之外。五是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综合利用IC卡、电子标签、条形码、视频监控、网络查询等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备案追溯系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素质。负责的管理者、诚信的相对者和成熟的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道。坚持“食品安全,教育先行”,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农技人员、监管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培训,编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小册子送到农民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与安全生产习惯。把食品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全市“五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执法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知法、守法、执法水平和责任意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标语、短信、网站、报纸媒体等及时发布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管动态,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并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普及全社会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着力营造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的浓厚氛围。
(山东胶南市农业局韩燕红)
胶南市食品安全现状
胶南市总面积18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耕地面积77万亩,是青岛市重要的蔬菜、果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水产品产量、养殖产量和渔业现价产值均居青岛市首位,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区,是农业部五大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全市有果品30万亩,其中,蓝莓6922亩;蔬菜面积32万亩,食用菌1200亩;茶园面积达到6.7万亩,投产茶园4.5万亩,其中,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300亩,目前已建成山东省最大有机茶生产基地。畜牧业养殖规模较大。此外,全市还有2030家餐饮业单位,113家食品加工企业及180余家小作坊、11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10处定点屠宰厂。2007年,食品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
近年来,胶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等活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被授予首批“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和“省粮食安全示范市”荣誉称号,在青岛市2008年度食品安全综合指数考核中位居五市第一。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督查考核内容,建立了以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依托,以镇级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和市级食品安全特邀监督员队伍为补充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市、镇、村三级联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全面加快流通网络建设步伐,全市所有的镇驻地、95%以上的行政村均建立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列入了市政府2009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总投资达1200万元。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逐步深入。针对目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监管部门紧紧抓住食品源头治理、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加大。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五进宣传活动和“千村百居市民访源头”活动。成功举办了“2007中日(青岛)食品安全论坛暨胶南安全食品推介会”、中国兔文化节、食品安全知识电视抢答赛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健全了网格式管理体制,实行属地管理,将每一个镇、街道作为一个格,每个格都是一个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搞好协调、检查、执法等工作,积极与各镇、街道搞好配合,划片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对整治工作中涉及的一些困难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开办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馆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了减免相关费用和政府补贴等形式,帮助其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对经过整改仍然无法达标的,依法予以取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存在问题
胶南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监管过程中仍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工作监管难度较大。目前,全市共有1万余户水产养殖户、76家畜禽规模饲养场、113家食品加工企业及180余家小作坊、1992家酒店和餐饮业户、360家商场超市及4433 户食品经营业户和11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涉及到生产环境、投入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链条长,使监管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
二是市场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市场开办主体不规范,我市现有农贸市场107家,其中有企业法人登记的市场5家,已经领取《市场登记证》的42家,未登记的60家。同时,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经营方式较为传统,脏、乱、差等问题比较普遍。
三是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3家、小作坊180余家,其中,证照不全的企业42家、小作坊129家,分别占总数的37.2%和71.7%。餐饮方面,全市有餐饮业户1992家,其中城区830家,镇1162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879家,仅占44.1%。
四是食品生产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差。少数食品生产企业及种养户明知故犯,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如用工业原料代替食用原料加工食品,过量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滥用在全市屡有发生。
五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亟待加强。由于国家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衔接漏洞等问题,部门联动、上下一盘棋的局面尚未形成,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如豆芽的整治,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均分别以国家部、委、局的答复意见为准,致使豆芽市场变成了全国的监管盲区。还有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问题,根据国家、省有关部门的答复意见,质监部门仅负责证照齐全小作坊的监管,致使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无人管。
六是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仍然比较薄弱。相比城区而言,农村小作坊问题更加突出,餐饮行业无证经营现象普遍存在,食品流通秩序较为混乱,食品检测机构建设仍然滞后。
建议和对策
总结胶南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青岛市创建“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源头环节问题。农业产业化之路不仅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源头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食品安全从源头上进入有序管理,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项目认证工作,对提高我市源头食品的安全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广大农民在参与产业化活动中接触并接受了食品安全的观念,提高了食品安全知识和能力水平,自觉抵制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行业,对全市的食品安全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民联户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打造优势品牌,建立新型产销机制,加强城市消费市场与农村农产品生产基地间的衔接,鼓励成规模的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发展产销直接、连锁配送和网络直销,从源头上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示范街、示范镇创建活动,以点牵线、以线带面,加快推进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逐步积累完善企业、业主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这样既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又起到了对优秀企业的鼓励支持作用,行业自律水平必然大大提高,监管压力也大大减轻。加强部门执法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企业信用资质信息实时共享,探索将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与信贷信用挂钩,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信用披露、责任追溯和失信惩戒体系,大力宣传推介诚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严厉惩戒失信行为。
切实把好“小作坊”的安全。胶南市很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仍处在“小作坊”阶段,粮、油、豆制品、酒类、茶叶企业很多都是半机械化或手工作业,这些企业有很大一部分达不到颁发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加强管理与规范,促进这些企业上级达标逐步达到生产许可、卫生许可的要求,是各监管部门需要切实抓好的重要环节。要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操作技能和卫生素质,能够达到发证基本条件的,可以准许其限定范围经营,如经整改确实达不到基本卫生条件要求的,则要坚决予以取缔。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监管部门应携手联动,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管农村市场的协作机制,把食品安全管理力量与力度向农村、农民倾斜,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下移,加大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一是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对种植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宣传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等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整治,消除违禁药物使用,合理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防病治病。二是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环节整治,认真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现场巡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抽检力度。三是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索票索证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提高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四是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 重点对饭店、小食店、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发放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保证食品安全;要加强农家宴的食品卫生宣传指导,提高农民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水平,实行乡村流动厨师持证上岗, 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和防止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监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消除监管盲区。要理顺管理体制,对目前分散在农业、卫生、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全面的梳理,将监管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责权利理顺,消除责任空白区,形成更加合理、明确的分工。如农业、畜牧、海渔等部门负责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检查;质监部门负责无证照加工、非食品原料加工和违法使用禁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加大对小作坊的专项清理力度;工商部门负责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全面规范流通环节;卫生部门负责规范餐饮店卫生许可,加强学校、工地等各类餐饮食堂的安全监管;财贸部门负责基层现代食品流通网络建设。对豆芽市场的整治,应根据青岛市有关规定,将豆芽产品作为豆类制品,参照生产加工食品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监管,具体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豆芽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核发营业执照,卫生部门负责卫生安全监管,切实消除市场监管盲区。
完善五大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针对食品安全点多面广链条长、信息不对称、执法监管难的实际情况,要着力完善五大体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一是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组建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二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突出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具体落实,普及宣传,搞好应急培训演练,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平台,整合现有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立资源共享、资质过硬、技术全面、管理规范、适应本市食品安全需要的检测体系,为“抓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抓手”有科学手段的保障,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也有科学权威的依靠,并为本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支撑体系,逐步推进市、镇两级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和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升级改造,不断提高检测仪器装备、资质能力和技术水平。四是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体系。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由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共同制定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监控内容,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等“三证照”实行联合并单年度审查,坚决把不合格食品挡在市场大门之外。五是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综合利用IC卡、电子标签、条形码、视频监控、网络查询等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备案追溯系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素质。负责的管理者、诚信的相对者和成熟的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道。坚持“食品安全,教育先行”,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农技人员、监管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培训,编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小册子送到农民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与安全生产习惯。把食品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全市“五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执法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知法、守法、执法水平和责任意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标语、短信、网站、报纸媒体等及时发布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管动态,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并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普及全社会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着力营造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的浓厚氛围。
(山东胶南市农业局韩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