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病因”寻“良方”医治厌学之“顽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扎根农村的教育事业,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厌学现象感触很深。在此,就自己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见闻和感受诉之笔端,以期待和关心我们农村教育事业的同仁志士来共同探讨。
  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初中生免试入学以后,很多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现象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有:“千树万树犁花开”之势。无论是厌学人数还是厌学程度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尽管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甚微。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深感头痛,可是,我们总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几年来一直困绕我们而又挥之不去的沉重话题。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没有理由说放弃,而应积极对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探讨,毕竟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其“病因”,收寻“良方”以便对症下药,根治学生厌学的“顽症”,我们为人师者,责无旁贷。
  一、家庭因素
  第一方面: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厌学。目前,农村大多数人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还没有走上致富之路。然而,农村每一户人家,至少有二至三个小孩,超生的家庭多达五六个不等,而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喂养少量的家禽、牲畜等。这毕竟是有限的,这有限的经济收入既要用于人亲客往和补贴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的费用,又要供子女读书的开销,可谓是“寡不敌众”。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贫困,丧失了学习的进取心,心想:家里这样困难,即便我好好学习,考上了高中,家里也没钱供我上高中,我努力学习还有啥用呢?厌学情绪由此产生。还有现在的中学生比吃、比穿风盛行,这样,贫困的家庭给与子女的在校费用,不能满足其子女在校赶“潮流”,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导致厌学。
  第二方面:家庭教育不得法导致学生厌学。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家长的忧患意识比以往更重,这样,他们对自家子女的期望值特别高,子女一进入初中,便给他们拟订了奋斗目标:考试成绩在本班排名必须是前五名,年级排名必须是前五十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你们那里知道,要在全年级五、六百名学生中,拿下你们所期望的“50·高地”,需要多强的毅力,需要多少的“枪支弹药”,需要多少次的“浴血奋战”,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孩子能行吗?话又说回来,哪怕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加倍努力了,可考试下来,总是难以完成你们的宏愿。于是,你们的批评教育、发火打骂、失望放弃……给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挫伤,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第三方面:家长行为的不检点和对子女的管教不严。有些家长在社会赌博成风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经不住诱惑,整天好“辛苦”地跟朋友们不是砌“长城”,就是找“金花”。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也学会了,来一曲:《爱它没商量》。当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才来对唱一曲:《梦醒时分》,赶紧跟老师联系,恳请老师多费心,或者是急于求成吹糠见米,自家便自制“严打“政策,严惩“罪犯”,这样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孩子厌学
  二、学校因素
  第一方面:学校的奖励机制,唯分数论。每一年的开学典礼,发放各种奖励,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作为学生,只要你在统考中拿高分,就可以得到各种奖励。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只能造就高分低能儿,严重的“营养不良”。这样,有限的奖励是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算了吧,再努力也每用,该放就放……”,成了学生常唱的歌谣,丧失了学习兴趣。
  第二方面: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底蕴不足。老师在授课时,不注重技巧性、艺术性,为了追求高分,而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拼命“灌”的教学“真经”,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批评学生不注意方式方法,随意辱骂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缺乏爱心。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引发学生厌学。
  三、学生因素
  造成学生厌学的自身因素很多。贪玩,最具杀伤力的网络。当今,学生上网聊天、冲浪、打游戏等,已成了学生的“最爱”,他们成了电脑的“俘虏”,学习的念头已跑到了九霄云外;心理素质差,一进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加、教学节奏的加快、作业的增多,便吃不消了;自身的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尽管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赶不上别人,这样,长期处于落后、失败的处境之中,体念不到成功的喜悦,看不到希望。心灰意冷,于是破罐破摔,便滋生了厌学情绪。
  四、英语难学
  在农村,有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汉话都说不流利。学英语有些难度。初一时,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开始学习时,学习热情自然很高,当他们学会了几个字母、学会了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句子时,校园里,到处都看到他们呀呀学语的感人场面。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单词的增多难记、句型的复杂变化难懂,这三分钟的热情,便驱散怠尽了。而英语这门学科又非常重要,学不好将会影响自己的总体实力。大有秧及鱼池之感,这样会使学生的进取心受挫,厌学这个“幽灵”趁虚而入。
  针对上述因素的剖析,我们为人师者,要做一个“再世华佗”对症下药,力争做到药到病除。
  对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大家达成共识,及时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家庭教育造成的,要作好家访,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要多关心、多交流。
  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努力打造一个:“作风正派、技能过硬、锐意改革”的教师队伍,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执教、以爱促教”。
  对厌恶学英语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英语是世界通用的官方语言,目前,全世界80%的网页是英语网页;70%的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文写地此;60%以上的节目也是用英语进行;绝大部分科技资料是用英文发表。由此可见,不学好英语,不学好文化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让社会、学校、教师、家长都来关注孩子,关注孩子滋生厌学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爱护他们、理解他们,用我们的爱心促他们的信心,按“疗程 ”实施我们的医治计划,逐渐减小或消除厌学现象。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激情,产生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
期刊
随着语文课改不断推进,教学时“满堂灌”现象的确少了,但“满堂问”弊端又抬头了: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变得平淡无味了。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仓促应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这些问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是听任对话在肤浅的水平上一味滑行,眼睁睁地看着课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如何走出课堂上“满堂问”的误区?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
期刊
期刊
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3)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4)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
期刊
摘要:外来务工子女作为当今学校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合作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还是一个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和谐 心理氛围 愉快学习  一、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子女学习效能方面存在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小写开始做好扎实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观、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诗文 创设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授以学习方法  一、引言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具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倍受人们喜爱。一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催化剂,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能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志趣,对化学学习产生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发挥实验的魅力
期刊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期刊
广告不仅是经济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引领人们走近社会现实[1],同样,广告语言反映社会中的买卖交易。中文和英语代表世界上两种重要而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中英文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