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文鱼洄游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三文鱼洄游,加拿大西海岸因为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可谓条件得天独厚,加之政府科学管理,才形成今天如此壮丽的景观。
  三文鱼洄游的景象让人百看不厌。洄游分大小年,每4年迎来一个盛年。我们去的是位于哈里森米尔斯附近的威化溪产卵水道,这是大温哥华地区最适合观鱼的地点,建于1965年,长达2932米。
  进入观赏区,走到哪儿都可以看见河道里挤满了逆流而上的三文鱼,映得水面一片通红。人最多的地方是水坝闸口处,经过闸口的一刹那,溪水突然湍急起来,飞流直下,势不可当。面对高高的闸口,三文鱼除了纵身跃过别无选择,它们不停地逆流游动着,等待时机憋足劲跃过闸口。尽管冲过去的是极少数,但一次次冲上去又被卷下来的打击不能动摇它们冲过去的决心,它们似乎在向世人诉说镌刻在三文鱼基因里的使命宣言。偶尔会看见几条鱼在经过闸口时没找准时间,还没来得及“跳龙门”就被卡住,越往前挣扎身体被卡得越紧。朋友说:“这些鱼好可怜,半路就被判了死刑。”
  我驻足溪边良久,思索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大自然抛给所有物种的难题。成功的道路上,留下最多的一定是遗憾吧,难能可贵的是三文鱼都是成双成对地旅行,越过这些障碍时,只要爱侣没有成功跳跃,它們绝不会丢下爱侣独自前进,总是形影不离,互相鼓励,直至目的地。
  激流全程冲刷着它们的身体,加之进河以后开始禁食,游回终点的鱼都是身体变形、面目全非,所以我们会发现鱼的嘴巴是歪的,通体鲜红,身上千疮百孔,筋疲力尽。这是因为到了产卵的时候,雌鱼和雄鱼渐渐变红,头变得越来越大,体型发生很大变化。雄鱼的体型比雌鱼大,脊背比较突起,据说是一路洄游的小溪水很浅,沿途又有动物捕食它们,雄鱼的脊背露在水面上吸引狩猎者的注意,牺牲自己以保护雌鱼。
  后来,三文鱼对我的心灵再次产生震撼,是在温哥华市丹利公园放归三文鱼苗时,养鱼场工作人员——一位中年加拿大男士讲述三文鱼的成长故事。
  他举起一张画满密密麻麻小黑鱼苗的图,缓缓介绍道:“每一对三文鱼在秋天能产下4000颗鱼子,这些鱼子要过整整一个冬天才会孵化,来年春天能孵化成小鱼的只有800来条。”说完,他翻开第二张小黑鱼苗数量明显减少的图给我们看:“你们都知道三文鱼是要到海里才能长大的,这800来条小鱼顺流而下,最终能活着游进大海的有多少呢?”
  他又打开画面显得清爽许多的第三张图,自己回答道:“只有大约200条,它们要4年后才能成熟,像鱼爸爸鱼妈妈那样洄游去生育下一代。”他停下来,翻开下一张图继续说道:“能活到洄游的只有10条,而这10条中还有8条将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最终到达出生地的只有……”他故意把答案保留了,也许是为突出三文鱼存活下来不易吧。
  “只有2条!”听众中一个幼稚的男声响起。游客们情不自禁异口同声地“哇”出声来,我敢肯定这绝非因为讲解员做了个夸张的扬眉瞪眼的表情,而是这组数字本身太容易触动人的神经。从4000条鱼苗到2条成年鱼,换个角度讲是两千分之一的存活率,这岂是简单的数字变化,乃是生命奋力挣扎的生动写照。我仿佛看见成千上万的鱼宝宝你拥我挤,顺流而下开始一生苦难历程的画面。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和魏宝康兄相识三十几年了,同在一个单位的设计室里干活。在我眼里他长得好像从来没年轻过,老成!济南人称之为“老梆”。魏兄生性厚道,性格谆朴,凡事不张扬更不计较,极具包
本文主要论述了近红外吸收有机功能材料及刺激响应有机磁性、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在近红外吸收有机材料方面,我们基于Hfbipo-·合成了两种有机自由基近红外吸收磷光材料(1和2);
影像引领 读懂名人  2016年《山东画报》推出的“名人故居”系列报道,用图文并茂的解读方式,让众多不为人知的名人故居跃然纸上。读者看到,名人故居,不再是独守一隅的冰冷建筑,不再是窄街陋巷中的斑驳院落,而被摄影人用心地拉入镜头里,成为陌生而鲜活的存在。在镜头的引领下,读者透过其雕花砖砌就的门洞,越过院落中洒满浓荫的老树,就仿佛感觉到,那浸淫着名人气息的旧日时光,正力透纸背般地扑面而来。在镜头下大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以TNT和甲醛为原料,以Na2CO3作弱碱催化剂催化反应合成得到2,4,6-三硝基苯乙醇(TNPE),TNPE与丙二酰氯经酯化反应制得二(2,4,6-三硝基苯乙基)丙二酸酯(TNPEM)。TNPEM再与C60通过Bi
论文首先综述了化学发光、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优越的化学反应活性、催化性能、生物
以采自田间的生菜褐斑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生菜褐斑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病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L-谷氨酸;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