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导入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数学课的导入,教师可用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进行.如果教师将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给出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可使学生产生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状态.数学新课如何引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创设导入,当今课堂教学应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有效地导入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本人在数学新课导入时常用的几种方式.
一、趣味引入
引入数学新课,寓趣味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如,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人教版).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不是不行,但长久使用就显得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这种导入只体现教师的行为,而没有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导入:从前,有一个聪明的乞丐,有一次他讨回一块面包,他想,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下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用再去讨饭了.你知道第十天,他将吃到多少面包?他的想法对吗?利用小故事切入,会使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到数学环境中,这时可再抛出悬念:“第二天、第三天…第十天各吃多少面包,他以后再不用讨饭了,这种想法正确吗?”更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纷纷动脑思考,这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实际问题引入
构想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上课铃一响,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装出焦急的样子说:“我有一件要紧的事,那位同学帮我办一下?”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继续说:“我有一块玻璃摔成了两块(如图1),需要照原样再配一块,是不是要把两块都带到玻璃店去?”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有主张带一块的,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如果带一块,那带哪一块呢?”学生拿不定主意时我又说:“到底带哪块,就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哪位同学学得好,就找哪位同学去配.”接着便转入新课,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实验操作引入
这种引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如在立体几何引言课中,一开始,我先给每个学生分发6根火柴棒,然后提出实验要求:以桌面为基础,6根火柴棒为元素,摆拼正三角形.实验问题:能摆几个正三角形?此时学生摆弄火柴棒,并积极思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紧接着可深化问题“最多能摆出几个正三角形?”于是全体学生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思维之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致有的学生摆出图2后,手执剩下的火柴无从下手.面对此情景,我及时点拨,“火柴能否向桌面外摆弄?”不久就有学生摆出图3所示的正四面体的模型,得出答案.接着引出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区别与联系等等,从而顺利完成引言部分的教学.
四、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自然引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知识递进,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引出新课.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存在着两边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这种引入方法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旧知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又很自然引出新问题——勾股定理.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创造情景,激发愤悱,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是为整个课堂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素质及教师的个性选用适宜的导入法,快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学”、“乐学”,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求.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新课导入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数学课的导入,教师可用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进行.如果教师将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给出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可使学生产生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状态.数学新课如何引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创设导入,当今课堂教学应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有效地导入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本人在数学新课导入时常用的几种方式.
一、趣味引入
引入数学新课,寓趣味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如,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人教版).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不是不行,但长久使用就显得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这种导入只体现教师的行为,而没有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导入:从前,有一个聪明的乞丐,有一次他讨回一块面包,他想,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下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用再去讨饭了.你知道第十天,他将吃到多少面包?他的想法对吗?利用小故事切入,会使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到数学环境中,这时可再抛出悬念:“第二天、第三天…第十天各吃多少面包,他以后再不用讨饭了,这种想法正确吗?”更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纷纷动脑思考,这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实际问题引入
构想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上课铃一响,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装出焦急的样子说:“我有一件要紧的事,那位同学帮我办一下?”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继续说:“我有一块玻璃摔成了两块(如图1),需要照原样再配一块,是不是要把两块都带到玻璃店去?”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有主张带一块的,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如果带一块,那带哪一块呢?”学生拿不定主意时我又说:“到底带哪块,就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哪位同学学得好,就找哪位同学去配.”接着便转入新课,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实验操作引入
这种引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如在立体几何引言课中,一开始,我先给每个学生分发6根火柴棒,然后提出实验要求:以桌面为基础,6根火柴棒为元素,摆拼正三角形.实验问题:能摆几个正三角形?此时学生摆弄火柴棒,并积极思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紧接着可深化问题“最多能摆出几个正三角形?”于是全体学生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思维之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致有的学生摆出图2后,手执剩下的火柴无从下手.面对此情景,我及时点拨,“火柴能否向桌面外摆弄?”不久就有学生摆出图3所示的正四面体的模型,得出答案.接着引出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区别与联系等等,从而顺利完成引言部分的教学.
四、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自然引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知识递进,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引出新课.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存在着两边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这种引入方法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旧知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又很自然引出新问题——勾股定理.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创造情景,激发愤悱,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是为整个课堂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素质及教师的个性选用适宜的导入法,快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学”、“乐学”,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求.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