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韩电影产业合作发展之核心竞争力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传统的东方文化退居一隅。好莱坞足以通过对世界电影产业的控制,使当前阶段的文化劳动力皆为其所用,形成“文化的帝国主义”概念下的“文化劳动的新国际分工”(NICL,NewInternationalDivi—sionCultureLabour)现象。东亚电影产业中,目前发展较为引人注目的应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电影产业,如何在长期依附西方电影产业而产生的文化“后殖民”状态中,透过中日韩电影产业的合作,继承和弘扬东方民族的传统文化,摆脱依附状态,并从中寻找中日韩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东亚各国的电影业发展都是一项重要议题。
其他文献
适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召开之际,“2017中国传播论坛暨金砖国家传媒国际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来自金砖五国以及芬兰、英国、土耳其等国的八十余位传媒学者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金砖国家传媒的发展及其对国际传播秩序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
【本刊讯】8月19日下午,在郑州举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揭晓,单波等16位作者撰写的10篇论文榜上有名。评选由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四大学术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和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共同发起,由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组织专家评审,旨在为面临挑战的新闻传播学界提供学术研究的样板,促进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2015年,站在中国电影110周年的节点上回顾历史,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与产业发展不断推进,不仅问世了众多脍炙人口、人文观照的经典电影佳作,涌现出无数为中国电影拼搏奋斗的电影人,而且还在商业主流的运作脉络中发展、积淀,形成了中国电影中西合璧、自成一格的独特文化。
<正> 一国土建设包括“开发”、“利用”、“保护”、“改造”八个字.“开发”和“利用”,是就发挥国土的功用来说的.使尚未发挥出来的那部分国土的功用发挥出来,我们称之为“开发”.进一步发挥已经开发了的国土的功用,我们称之为“利用”.开发其实也是利用,但是由于我国还有辽阔的国土,它的功用尚未发挥出来或发挥得还很差,所以在今天突出
2015年4月24至26日,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赣南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央电视台等近40所高校和媒体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专家学者及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深入研讨认知传播的研究范式与学理建构。
2015年5月30日,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近百位青年学者齐聚上海大学,参加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影视青年论坛,共同围绕“泛屏与跨界:中国影视发展的新图景”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吴信训教授做特邀报告。
科技信息时代赋予了电影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3D电影掀起的热潮,电影产业即将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革新盛景。业界关于“3D势必淘汰2D”“艺术终结”的论断未免言之过早,不能武断地一并抛弃也无需盲目地全盘接收;3D技术所创造的视听盛宴也无法遮蔽一部优秀作品所蕴含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本文由3D电影带来的观影新局面切入,以实例论述3D电影的美学特性,认为3D电影并不仅仅停留于制造视觉刺激与感官消费,还可以开拓通向观众的道路,表达创作者对于宗教、生命、信仰等问题形而上的思考。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加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水平和企业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普遍轮训干部的重要战略措施.当前,全国工交企业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整顿,系统地提高企业各类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提高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的经营决策和综合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优秀文学作品脱离静态的文字形式,以动态的影像形式展现其内容,从而构成了百年来重要的艺术现象,即文学的电影经验。文学电影经验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本文讨论目前较为显著的三种形式,即逐元话语式、举重若轻式和共识互补式。
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传媒艺术论坛,于2013年12月7日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媒体与中国影视发展新动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以及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电视机构的70余位青年学者,分别在。“传媒艺术论坛”、“微电影论坛”、“影视理论与产业论坛”等分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